七廣大慧八莊嚴  九地思量微妙義  出過一切世間道  十地受持諸佛法  如是行海無盡竭  十行超世發心初  持戒第二禪第三  行淨第四成就五  緣生第六貫穿七  第八置在金剛幢  第九觀察眾稠林  第十灌頂隨王意  如是德寶漸清淨  十方國土碎為塵  可於一念知其數  毫末度空可知量  億劫說此不可盡
  【論】第十六段有八十四行頌明重頌前法分明都歎從初地發心已來通此十地一時次第十地悉皆重頌文義如經自具。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六


  音切



  (注音)。


  (奴鳥切)。


  (力鹽切)。


  (苦協切)。


  (虛音)。


  (於禁切)。


  (之夜切)。


  (于鬼切)。


  (道音)。


  (昨紅切)。


  (田音)。


  (初吏切)。


  (魚迄切)。


  (魚際切)。

[鞥-合+(白-日+田)]
  (毗迷切)。


  (居謁切)。


  (式之切)。


  (作官切)。


  (良主切)。


  (徒力切)。


  (疾陵切)。


  (苦穴切)。


  (丑列切)。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六十七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經
    唐太原方山長者李通玄造論
    唐福州開元寺沙門志寧釐經合論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一

  【論】此品佛自說十定之名普賢說十定之用以明佛根本智是體普賢差別智是用故明一切施為不離根本智之大定體故以是義故還於根本智普光明殿中說寂用之門。
  將釋此品約作五門分別一釋會來意二釋欲說此會重敘摩竭提國初成佛之所由三明何因緣故在此普光明殿中說此十一品經四明次第釋十一品之大意五明依品釋文第一釋會來意者以從此普光明大智殿中起信以不動智為昇進修行至十地十一地道滿行周至於佛果不離本智是故此會須來明不移因也為時不移智不移行不移因果一體故還教善財見慈氏慈氏還令却見文殊及入普賢身是也第二釋欲說此會何故重敘摩竭提國初成佛之所由者經云爾時世尊在摩竭提國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於普光明殿入剎那際三昧者明初成佛及四十九年中所轉法輪并從天下降總不出一剎那時不移不遷故恐後眾生失其本意妄生遷移故須重敘明始末無時可遷故此明三本諸佛一切眾生總同一箇不遷之體從初信進修行經過五位總不移初時歲月日時及佛根本智法故第三明何因緣故在此普光明殿說此十一品經釋曰為明初會菩提場始成正覺是佛舉自始成之果勸修第二會普光明殿明是如來大智自果所居之報宅說十箇智佛以不動智佛為首以為信進修行之門令初發菩提心者從此普光明大智宅起信進修行畢竟不離如來本智本行本時還成本佛萬事依舊故於此十地後在於本信心處說此十一品經用明因果依世時日歲月總依本故故於此處說十一品經此十一品經總明成佛之際所有境界故即是明能發菩提心者自成佛故無異初會中毗盧遮那佛故依樣倣修一如本故為約智無時十方一切古今諸佛總與如今始發心者一時成佛故以智照之可見情識聞之即迷是故表依本如是故還於本處說佛果始終之門故以表法界體中始末同際說也此乃約實論之不順凡情之教說多劫也第四明次第釋十一品之大意者一明十定品是古今一切諸佛寂用徧周無時之大體也二明十通品是古今諸佛普光明智利生自在及報業之神通徧周三十忍品是十方古今諸佛自體無作法身一切法無生隨行之忍門四阿僧祇品五隨好光明功德品是明佛果所迷二愚之法以此二品經是如來自說六如來壽量品是一切諸佛隨眾生根性長短所現不同之壽而自報命與虗空之齊年七菩薩住處品是佛果攝眾生之分界明菩薩行門常不斷故八不思議法品明一切十方古今諸佛智德難思非情識之測度九如來十身相海品明佛報身依正二果難量十普賢行品明十方一切古今諸佛共所行自利利他之行周故十一如來出現品明五位修行者昇進位滿自佛出興出世入纏二行圓滿文殊是主出纏智慧普賢是主入俗行周於此品中二行圓滿故令二人自相問答說此出現之門已上十一品經大意如是一一隨文別釋更當重明大綱總明十一地已後佛果位中所行法則亦是一切菩薩一切眾生總不離此定體而無遷易此時分故明時不遷也第五明依品釋文者將釋十定一品約作五門分別一釋品來意二釋品名目三何故此之一處三會重重四釋此處三度重敘初成正覺摩竭提國五隨文釋義一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