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論】第四從有十佛世界微塵數菩薩已下至無量功德於中有三十行經(五百一十一言)明菩薩大眾圍遶分。
  於此分中都顯初會總有四十七眾皆是圍遶皆有其意於此四十七眾之內從初菩提樹內流光眾已下至普賢等十箇上名悉同名之為普眾具分為三。
  一菩提樹內流光眾是明本因五位進修建行利生成報顯因眾如前所釋。
  二如來所居宮殿內眾明佛本因大悲圓滿覆育含生利生之行等眾顯因成報眾。
  三十佛世界微塵數菩薩眾中普賢等上名悉同同名為普者十箇菩薩眾明古今諸佛共行普賢行眾。
  已上三眾皆是古今諸佛共行萬行大悲大智隨五位中進修自利利他十波羅蜜四攝四無量等之常行普賢之道也一切菩薩以此為體一切凡夫以此為所乘如大王路法則常然行與不行非道之異。
  從此十普賢眾已下至第四從三十三天王至大自在天王眾已來隨位復分為五。
  第一從爾時世尊處於此座成最正覺并十普賢眾此是現果成因生信分何以然者為如來是正覺之果普賢等眾是佛行果如來所居華藏淨土是佛報得依果一切眾生以自根性觀如來三種因果及行佛自行普賢門而生信心故若不如是從何生信是故如來以此三種因果而令眾生信樂修行以是義故此之初會及普光明殿中第二會至賢首品已來十二品經總是舉果勸修生信分。
  第二從海月光大明菩薩等已下菩薩眾并取已下第二執金剛神等九眾諸神以明十住因果何以然者海月光大明菩薩亦是普賢等眾分為異名意者明還以佛果位內普賢行門入俗利生隨行名別既以佛果位內諸佛共行普賢法入俗利生所堪利者還得舊法不移舊行以是義故還以普賢位內海月光異名菩薩便為十住初心明從凡夫地修學十信心信諸佛正覺之果無異自心本性清淨如諸佛性所有分別本性清淨名無依住智如諸佛根本智以禪波羅蜜無作印印之即法界性自然相稱所行諸行即普賢行故動靜無二故所轉法輪即與十方諸佛智契同不異如是修習慣習使熟正覺不移其本一故會同諸佛舊覺本智同一性故行行不移舊普賢行故以是義故將普賢眾內十箇海月光等異名菩薩眾為成十住初心明十住初心不離舊法智故以此下文初發心時便成正覺又如海月光大明菩薩向下獲益歎德中經云復次海月光大明菩薩摩訶薩得出生菩薩諸地諸波羅蜜教化眾生及嚴淨一切佛國土方便解脫門明以普賢行成就眾生入佛大智法界行普賢行五位次第進修法門故以普賢入俗果行名海月光通已下等共成十眾用成十住菩薩位門已下通九眾諸神至主藥神等明是入十住之果行也為入十住應真稱之為神明入住菩薩以自應真法合為神覆育含識故以智靈通救生自在故稱之為神非世鬼神也次後諸神天等明五位進修增勝故漸漸自在也以此菩薩神天總明十住已上入位菩薩皆隨自位攝生因果自在行故非鬼神之神若自心達理不與妄合其智自神不為不思而智善通萬有故此諸神眾皆是如來以五位行攝生得益之眾還將行相法門次第作法樣式令其後學者一一倣之善知因果故。
  第三從主稼神已下至主晝神此十眾諸神明十行利生法門因果故。
  第四從阿修羅王已下至日天子中有十眾明十迴向利生法則因果。
  第五從三十三天王已下至大自在天王於中有十大天王明十地利生因果。
  已上五眾是寄位表佛果五位行門因果故為利眾生故寄位顯法寄位入法與眾生作法樣令眾生證修。
  從如來座內眾至如來眉間毫相中所出眾於中有四種眾其意如何。
  第一如來座內眾明是如來往昔自行與古同因彰果眾。
  二十方菩薩來集興供眾。
  三諸來菩薩毛孔光明眾是法界性起無礙一多同異自在大悲無盡不思議眾明此法界門法爾如此體本如是法行依正重重無礙以法界智境身土一多法爾相容故。
  四如來眉間毫中眾是示果成因生信利生眾此是成佛已後以十信心位乃至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徧法界法門眾舉此自修之因果還令學者倣之。
  已上諸眾配位及來意即通前樹內流光眾宮殿樓閣眾總有十一眾隨位別配即四十七眾為五位之內十箇普賢總為一眾當位不分十十部類故海月光大明菩薩眾及已下神天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各各有十種部從故都為四十通十普賢為一眾取上四十共為四十一并菩提樹內流光眾如來所居宮殿眾如來座內眾十方諸來菩薩眾菩薩毛孔眾如來眉間毫中眾都為四十七眾且長科眾意如是於中義趣至文方明菩提樹內眾如來宮殿內眾前已釋訖已上且長科初會眾竟餘待至文已上總明舉果行徧周以成信位。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合論卷第十


  音切



  (网音)。


  (於盈切)。


  (子答切)。


  (古案切)。


  (服夫切)。


  (於禁切)。


  (以贍切)。


  (郎計切)。


  (教音)。


  (疾醉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