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形。若例前宅。不妨四角。面各二門。然有五義。一通約所修。以八正道為能入門。八正通入一切一切位故。二約所依。即以八識而為其門。於眼根中入正定故。悟一一識即法界門。於眼覺悟。即眼陀羅尼自在佛也。八識皆然。三約教能顯理。理教各具有等四門。故成八門。尋教得解即教四門。於理得解即理四門。無二體也。四教理行果各通二諦。便是八門。五四句般若各有二門。例如宅說。
  二見最下層下。別明十層。即為十別。然有三義。一表十地。二即十行。三總不表。且依十地以釋經文。一初地檀增。而食一種復為施首。故迴向中六十門。施食居第一。二二地持戒。慚愧衣服。攝善法戒。以為財物。三三地忍增。以為嚴具。四四地道品。為內眷屬。進策萬行。為上珍寶。五五地文顯。欲暎前後成十地故。從真入俗故。說法利樂。真俗無違。為最勝論。得於義持陀羅尼門。禪定偏增云諸三昧。善達五明云世明智。真俗決定名為印行。六六地由得般若現前。成就智慧。文中三。初總明。次別顯。後總結。總中皆是六地之德。次所謂下別顯。有十六門。一照體即寂而無不包。二即寂之照無機不鑒。三外緣不轉。四內照無求。五惑境不摧。六遍摧諸惑。七順教普攝。八含德甚深。九見法無依。十契理行行。十一巧化無盡。十二證隨俗門。十三窮四辯才。十四照物心行。十五寂照雙運。十六廣布法雲。後如是等下總結。七七地有殊勝智知諸教法。云如響忍。功行已滿求入八地。為出離門。菩提分法無不皆具。為持教法。第八層中。含於二位。初即八地。得念不退無功用道。三種世間皆得自在。後現一切佛下。即是九地。法師位故。一音頓演。第九層中。亦有二位。十地等覺。俱為一生。第十層中。即如來位。二表十行者。以其十行即十度故。前七文顯。八大願所成神通等故。九一生所繫。為最上力。善法行故。十唯至如來。智度始圓。為真實故。此即當位自攝諸位。十行纔滿即作佛故。上攝十地。即攝後位。攝前義劣。略而不明。前十住中。第六位攝。此寄第五。前正報攝。此依報攝。欲彰不廢後過前故。三者總不表位。但此菩薩以行就機。現居勝報。漸次增勝。十顯無盡。初四施物。後後難前。次二施法。前淺後深。次二得法。前狹後廣。後二現德。先因後果。總上三義。因果行位無盡法門。為閣為宅。以彰法界。
  三如是一切下。結使明見。
  △第四爾時善財見如是等下。問答因緣。先問後答。答中四。一舉昔佛興。二覩佛興供。三發興善願。四結果酬因。今初。如來十號今當略釋。一言如來者。萬法雖異。一如是同。聖體之來。來化群生。故曰如來。二應供者。至道良田。能生妙果。相累兼亡。應為一切恭敬供養。三正遍知者。如其勝義。覺一切法。知無不周。鑒無邪僻故。四明行足者。身口意業。隨智慧行。即以明行。而為具足。又明即三明。足謂定慧。如脚足故。又足者備足。與慧俱行皆圓足故。五善逝者。上昇最極永不退還。迹盡雙樹。為物而逝。皆稱為善。六世間解者。世界有情一切品類。無不達解。亦解結縛故。七無上士者。人高道絕。莫之與等。八調御丈夫者。身口諸惡。[怡-台+龍]悷難制。佛能伏之。又以調物。可謂丈夫。若瑜伽論。七八二德合之為一。云無上丈夫調御士。釋云。一切世間。唯一丈夫善知最勝調心方便故。九天人師者。瑜伽云。為實眼故。為實智故。為實法故。與顯了義為開導故。乃至能正教誡。教授天人。令其出離一切苦故。十佛者。於能引攝義利法聚及非義利種種法中。能正開覺。故名為佛。委具十義。已如題中。具上十德。為世所尊。故名世尊。若依瑜伽。既合七八。開佛世尊。為九。為十。謂能破諸魔大力軍眾。具多功德。名薄伽梵。即具六義。亦如前說。瑜伽名為十種名號隨念功德。諸論異釋。可略言之。餘文可知。
  二時彼國王下。明覩佛興供。謂奏樂焚香。
  三我時以此供養下。發興善願。
  四由是因緣下。結果酬因。由初一願。招下四層所有勝報。由後二願。招上六層所有勝報。一九微因願力報勝。又表萬行渾融無[得-彳]。發起向佛。則隨一行。無不具足。何果不成。
  第四善男子我唯知下。謙己推勝。初謙己知一。謂勝德普遍蘊在十層。為福德藏。因由行願。即願莊嚴。願與理俱。為無障礙。故得成果。一能現多。
  後如諸菩薩下。推勝知多。對前功德。勝故難思。
  後二文顯。
  ●第六普眼長者。寄善現行。慧能顯發三諦之理。般若現前。名善現行。般若遍照。一中見多。名為普眼。以一法中具一切故。國名藤根者。夫藤根者。深入於地。上發華苗。般若證深。能生後得。後得隨物轉而不慳。取類藤矣。城名普遍門者。實相般若。防非為城。無所不通。何法不入。眼入實相。眼即為門。色入實相。色即為門。自色已上。種智已還。該通一切無非門矣。又以門為門。非真門矣。無門無入。為真入門。若一門一切門。尤深門也。故上經云。於眼根中入正定。於色塵中從定出。於一法中入正定。一切法中從定起。方為自在無礙普門。
  第一依教趣求中二。先思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