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勢。不怖一切邪黨。一切邪黨皆怖畏故。又野干隨逐師子。百年不能作師子吼。二乘安處法會。如盲如聾故。
  ▲言廣說以十能入等者。經云。彼諸菩薩。以種種解種種道種種門種種入種種理趣種種隨順種種智慧種種助道種種方便種種三昧。入如來等十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佛神返海方便門。
  疏象王迴旋六千道成於言下者。文殊迴觀法器故。如象王迴。身首俱轉。無輕舉故。即六千比丘會。表六根清涼。可入法界故。問此言成道。為當何位。答唯居十信。何以知耶。故下大疏。成彼化事中。通有三會。一比丘會。顯迴小入大故。二諸來人會。通収諸權入一實故。三善財會。顯純一乘根一生成辯故。又前二會。表居信未久尚不定。善財信終。可入證故。斯之謂矣。又綱要云。爾時尊者舍利弗下。成彼化事。通有三會。第一六千比丘會。顯迴小入大故。第二從第六十二經初。至復有無數眾生於三乘中各得調伏。即諸乘人會。表總収故。第三從爾時福城人聞文殊師利童子下。攝善財會。上三皆是十信。以信未入位。故有三類。此下善財純一乘根。入位之後。唯是一人。故盡經終。唯明善財。文甚分明。幸勿餘惑。
  鈔觀文殊十德者。下疏云。一身相勝。二常光勝。三放光勝。四眾會勝。五行路勝。(表常依八正故)六住處勝。(舉足下足。無非道場隨心轉故)七莊嚴勝。(常觀空有二邊。心地之下。具如來藏恒沙性德。無二心亡照任運寂知。而顯現故)八樹林勝。(樹立萬行嚴法體故)九自在勝。(於我無我。得不二解。自在主中為最勝故)十上攝勝。(此有二意一約事心常上攝諸佛法故。二約表。諸佛顯揚皆依般若。究竟至於一切智故)。
  ▲言令發十種無疲厭心者。所謂積集一切善根心無疲厭(一)見一切佛承事供養(二)求一切佛法(三)行一切波羅蜜(四)成就一切菩薩三昧(五)次第入一切三世(六)普嚴淨十方佛剎(七)教化調伏一切眾生(八)於一切剎一切劫中成就菩薩行(九)為成就一切眾生修行一切佛剎微塵數波羅蜜。成就如來一力。如是次第。為成就一切眾生。成就如來一切力(十後九皆有無疲厭心四字)法門無盡眾生無邊。取相而修。多生疲厭。厭則退墮二乘。若無愛見而修。則無疲厭。雖無疲。則佛果非遠。況我身耶。
  ▲言則得三昧名無礙眼等者。下疏釋云。略有三義。一能見離障故。二所見無擁故。三一具多用故。雖具此能而無見相故。名三昧。
  ▲言得此三昧至而為莊嚴。正明眼用也。
  ▲言及亦聞彼至悉皆解了者。天耳用也。亦能觀察至諸根心欲者。他心用也。
  ▲言亦能憶念至十種辯才者。宿住用也。
  ▲言又即成就至一切佛法者。通顯多門。上一定之用既爾。多門無盡例然。此顯圓教攝根。創立大心。乃得十地之後。十通之用。以始攝終故。如初發心功德品等辨。
  疏啟明東廟者。即啟菩提智明也。此菩提心為當何位。善財童子。為聖為凡。古有多釋。一云地上菩薩。一云地前賢人。一云通二地前地上二位中收。此上諸釋。皆非正義。故賢首云。應是善趣信行中人。依圓教宗。有其三位。一見聞位。即是善財。次前生身。見聞如是普賢法故。成解脫分善根。如前嘆德中辨。二是解行位。頓修如此五位行法。如善財童子。此生所成。至普賢位。是三證入生。即因位窮終。沒同果海。善財來生是也。若爾定是何位。謂以在信是信位在住是住位。一身歷五位。隨在即彼收。以通一切故。如普賢位。此之一解。甚順經宗。疏主自云。謂歷位而修。得見普賢。一時頓具。地獄天子。尚三重頓圓。何以善財。尅定時分等。此意。行則漸修。位即頓證。是今義矣。
  鈔至福城東者。其城居人多有福德。故曰德城。城表防非。東為群方之首。亦啟明之初。表順福分善入道初故。又表福智入位本故。
  ▲住莊嚴幢娑羅林者。此云高遠。以林木森聳故。表當趣萬行莊嚴故。
  ▲大塔廟者。即歸宗之所。日照三藏云。此城在南天竺。城東大塔廟。是古佛之塔。佛在世時。已有此塔。三藏親到其所。其塔極高大。東面鼓樂供養。西面不聞。於今現在。此處居人。多唱善財歌詞。此城內人。並有解脫分善根。堪為道器。此表所依法界本覺真性諸佛同依。故云往昔諸佛曾所止住等。
  ▲言五百優婆塞等者。表五位證入故。
  ▲言別觀善財者。解心順理曰善。積德無盡曰財。知其不群。特迴聖眷。
  ▲言又令憶念過去善根者。令憶宿善使不自輕故。
  ▲言隨文殊師利而說偈言等者。同飡妙旨。獨頴眾流。重法隨師。說偈求度。故彼偈云。三有為城墎。憍慢為垣墻。諸趣為門戶。愛水為池壍。願輪大悲轂。信軸堅固轄。功德寶莊校。令我載此乘。
  ▲言一百一十由旬者。為表十地及等覺地一一皆具諸地功德。或不分等覺。即開十信。進退皆表一百一十也。始信該於極果。故曰遙申。隨順行成。故曰右手。
  ▲言若離信根至之所憶念者。九句經文。前七闕因。一闕行本故。二求小故心劣處生死而憂悔。三橫不具。四竪不進。五滯一善。六不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