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餘八兩兩為一。故有六也。一初二句明染對治。一下地功用行小乘願諸魔業故名不動。二謂煩惱習行故名不轉。二次一句明能得難得甚深無生故名難得。三次二句明發行清淨。一友淨。謂如童子無染欲之過。純無漏慧。世莫能測故。論經云。王子者。如王子生在王家。尊貴無有譏嫌卑門之過。菩薩亦爾。得在此地。一切所作無功用失。二行得者。住生地所欲事自在成就故。四次二句明世間出世間有作淨勝。謂教道脩起名有作。有作名成。福德名世間。慧名出世。出世之慧善決擇智障淨故。名究竟。五次有一句。明彼二無作淨勝。謂證道真理非脩行作。梵云無與變化相似故。二譯致異由願非滯寂故云變化。六以二句明菩薩地勝。謂位分過前故。一力持者。願力任持故。論經名加地者。願力所持。如他力加故。由先願護持故。他不能動。由先善起導行。今得無功用也。此勝六地者。發起殊勝行故。此顯過前也。他事念動故。彰前劣也。此即六地觀空。以有為他。動其空觀。今則不爾。故過前也。二先脩善名無功用地者。明勝七地有功用。顯前劣此。此地善起等。彰此勝彼。餘文可知。
  後明智者釋名中二。先總牒前所成能起前後。後入佛下正顯。前中謂何故此菩薩得名不動。有二義故。一一向不動。謂行修上順故。二一體不動。謂與諸菩薩行同體故。後正顯中二。先廣釋二種不動。後於無量下總結。前中二。先明一向不動。後佛子菩薩如是入下顯一體不動。前中十四句。先四句釋明一向義。後十句明不動義。前中初云入佛境界者。論經名入佛性。由梵云。駄都。此云界。亦云性故。二處譯異。然義無別。言此菩薩智契佛所證境界故。滿足勝者。近同佛果故。隨順因者。標後三句隨順佛因也。二佛功德照者。名攝功德善清淨義故。明觀解攝德。三順佛威儀者。名為正行故。依解起脩。四佛境現前者。近佛境故。佛即是境。非佛之境。後十句釋不動者。初一是總。常為等者。上果下加故。餘九是別。論攝為五。謂前四各一。後五為一。前中。一釋梵等者。是供養功德。明感天供養。二金剛等。守護功德。先來密護。從此現形護。三恒不等。依止功德。謂依定成德。四能現等。國土清淨功德。謂前淨土分中現身差別也。次五句五。一者是化眾生功德。於中。一於一一等。是願取諸有中生。此身業化益。二報德等。是報心便智。智力能知眾生諸根欲煩惱等。此意業化也。三三昧自在者。是無量法力轉法輪故。此語業化。依定證法。以此法力。能轉法輪。故云語業。四能受無量記者。是受力。謂堪能領受多佛記故。此句。論經有。今此脫。(勘梵本)五隨有等者。是護力。謂示現成佛說法度人。後明一體不動中十句。初一句總。餘九別。別依總開出。總中云入大乘會者。謂此菩薩得預此無功用位菩薩大會眾數。言入大乘眾數者。是不破義。後別中九句。一獲大神通者。是智不壞。以內證法實故。二數大等者。是說不壞。以依證起說故。三入無礙等者。解脫不壞。以無礙法界業用自在。四知世界等者。佛國土清淨不壞。以於諸佛大自在無碍故。曰善知。五示現等者。入大乘不壞。意業入法能示現。六隨意等者。神通不壞。是身業。七善能等者。能解釋義不壞。是語業。八普伏等者。坐道場不壞。謂降魔怨。九深入等者。正覺不壞。心能現佛說法。後總云心修行得不退轉無碍不斷絕故。名不動地菩薩。
  第二明位果中。三果同前。就調柔法說中。云受世界差別等者。等取眾生及智正覺二世故。以依此三能無量淨土作用名為法明故。說所受為彼因相。喻中依人顯勝。謂得清淨地身心勝故。即純淨無漏也。善根光明更明淨示現者。釋教智淨。攝報果中。云能與聲聞辟支佛諸菩薩波羅蜜道者。梵本中無諸字道字餘准可知。
  第三大段重頌分中。二十二頌分九。初一頌半頌前方便作業地分。二有一頌半頌淨忍分。三有七頌頌勝行分。於中。初二頌頌勝行。後五頌頌發起。即七勸等。於中。初一頌第三句。梵本云語言我等佛法力智廣。謂佛法廣大。力廣大。智廣大。四有六頌頌淨佛國土分。於中。初二頌頌器世間。次二頌頌眾生世間。後二頌頌智正覺世間。五有半頌頌自在分。六有一頌頌大勝分。七有一頌頌釋名分。八有二頌半頌位果分。九末後一頌結說分齊。釋不動地竟。
  第九善慧地中二。先義料簡。後正釋文。
  前中二門。一釋名。二來意。
  前中亦二。先得名。後釋名。前中七釋。一攝大乘云。由得最勝無量智故。名善慧地。世親釋云。由無[得-彳]解智。說名為慧。此慧妙善。故名善慧。無性釋云。謂得最勝四無礙解。無[得-彳]解智。於諸智中最為殊勝。智即是慧。故名善慧。二莊嚴論云。於九地中。四無礙慧最為殊勝。於一剎那。三千世界所有人天異類異音異義異問。此菩薩。能以一音。普答眾問。遍翻眾疑。由此說言。名為善慧。三金光明云。說法自在無患累故。增長智慧自在無礙故。名善慧。四解深蜜云。於一切種。說法自在。獲得無罪廣大智慧。故名善慧。五瑜伽住品云。由此地中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清淨。建得菩薩無[得-彳]解慧。由此善能宣說正法。是故此地名善慧地。六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