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各不可說不可說念心。離世間品云。菩薩十種甚微細極。所謂在母胎中。示現初發菩提心。乃至灌頂地。住母胎中。示現住兜率天。初生童子地。處王宮。出家苦行詣道場成正覺轉法輪般涅槃。乃至云。示現大微細。謂一切菩薩行一切如來自在神力無量差別門。六十七云。一一毛孔內。各現無數身。一毛孔內。各現無數剎)。
  十如因陀羅網用者。謂以諸體事。同類異類。及中一多大小長短位上下等。相望互在。重重無盡成用。(普賢三昧品云。佛身所現。一切國土所有微塵。一一塵中。有世界海塵數佛剎。一一剎中。有世界海塵數諸佛。一一佛前。有世界海塵數普賢。入此三昧。阿僧祇品頌中。從一毛端處所有剎已下。有多重重。同類異類。皆神力現。六十四說。體捨優婆夷。答發心久近。謂善財言。菩薩神通無有量。普現一切剎網故。)。
  第二問答者。具如別行旋澓章說。第七門竟。
  第八部類傳譯者。依教流次第。應云翻譯部類傳通。今准此分三。一翻譯時代。二部類本末。三傳通感應。初中。此經前後翻譯補闕。四本不同。初本者。晉義熈十四年。此天竺三藏佛度跋陀羅。此云覺賢。於揚州謝司空寺。翻梵本三萬六千頌。成漢經五十卷或六十卷。沙門法業筆受。慧嚴慧觀潤色。
  第二本者。大唐永隆元年。中天竺三藏地婆訶羅。此云日照。於西京大原寺。譯出入法界品內兩處脫文。一從摩耶夫人後。至彌勒菩薩前。中間脫天主光等十善知識。二從彌勒菩薩後。至普賢菩薩前。中間脫文殊師利申手過百一十由旬按善財頂等半紙餘文。大德道成律師。薄塵法師。大乘基法師潤色。依六十卷本為定。
  第三本者。證聖元年。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此云喜學。於東都佛授記寺。再譯舊文。兼補諸闕。計益九千頌。通舊。總翻四萬五千頌。合成漢本八十卷。大德義淨三藏。弘景禪師。圓測法師。神英法師。寶法法師。華嚴和上等同譯。復禮法師綴文。
  第四本者。謂前第三本中。雖繕數處。然復漏脫。日照三藏所補入。法界品內文殊手按善財頂處一段要文。由此遂令前文虗指於後後經來無所因。謂前七十七及七十九中。皆云彌勒善財。詣文殊所。後文既闕。便將善財違彌勒命。又前七十九中。彌勒告善財言。文殊師利。為汝說一切功德。既漏此文。及使彌勒記言無驗。又八十初云。善財一心願見文殊師利。見三千大千世界塵數知識者。此文失次。居然可見。謂上句既云願見文殊師利。次句忽云見三千等。此語斷緒無來由故。是故知上以新舊兩經。與梵本讎校。還將日照補文。安喜學脫處。遂得斷文再續缺義復全。今之所傳。即此第四本也。
  二部類本末中三。一本部。二別行。三論釋。初中西域相傳。佛涅槃後六百年時。龍樹菩薩入龍宮。見此經有上中下三本。其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頌。四天下微塵數品。中本有四十九萬八十八百頌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萬頌三十九品。龍樹乃誦得下本。流布人間。今此所傳。即其本也。
  二別行者。一切經中。兜沙經一卷。是名號品。菩薩本業經一卷。是淨行品。小十住經一卷。是十住品。大十住經四卷。是十地品。如來性起微密藏經兩卷。是出現品。顯無邊佛土功德經一卷。是壽量品。度世經六卷。是離世間品。羅麻伽經三卷。是入法界品。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二卷。是十定品。又于闐國三藏提雲陀般若所翻。脩慈經一卷。金剛鬘經十卷。並實叉難陀三藏譯。如來不思議境界經等。並是華嚴眷屬。非本部內。別行之經。以其三種世間嚴事劣故。
  三論釋者。龍樹菩薩造。大不思議論。有十萬頌。備傳西域。此方漢本。十住毗婆沙論十六卷。是彼中釋十地內初兩地也。又世親菩薩造。十地論。釋十地品。魏朝勒那三藏。及菩提流支。各翻一本。于時光統律師。自善梵文。又奏二三藏對御參詳。糅成一部一十一卷。見傳於代。又魏朝僧靈辨。愛重此經。於五臺山。頂戴祈請。經于三載。遂感冥加。悟斯玄旨。爰詣懸瓮山。造此經釋。凡一百卷。頗傳於代。
  三傳通感應者。舊本靈徵。具如五卷華嚴傳說。今此八十卷本。初釋之後。佛授記寺諸大德等。共請華嚴和上講此經。其年十月十五日開講。便即入文。至十二月十二日晚上講。講至華藏世界海震動之。其講堂中及寺院內。忽然震動。于時聽眾道俗有數千人。共覩斯徵。歎未曾有。時三藏法師實叉難陀。及寺大德明詮律師。德感法師等。述茲靈應。具狀以聞。都維那慧表署狀為首。即以聖曆三年臈月十九日進。
  則天聖皇后。親運神筆批狀報云。省狀具之。昨因敷演微言。弘揚祕蹟。初譯之日。夢甘露以呈祥。開講之辰。感地動而標異。斯乃如來降跡。用符九會之文。豈眹庸虗。敢當六種之應。披覽來狀。欣暢兼懷。此批並狀。具如別錄。第八門竟。
  第九具釋題目中二。初通辨諸經。後別顯當部。前中諸經得名。大例有二種。一單名。二複稱。單中六。一依說法者名。如無盡意菩薩經等。二依請法者名。如賢護經思益經等。三依所為者名。如大集經須達經優填王經等。四依說法處名。如密嚴經楞伽恒水經等。五依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