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十光。初二成施行。次一成戒行。次二聞慧。次一思修。次二成證智。後二成淨智。後結廣云千種者。古人釋云。五百照下者。是五位自分行。五百照上者五位勝進行。後所益中四。一利益菩薩。得普賢位十十之德。後因得彼法。成就種智。於中諸處者。是前十眼耳等也。二住二乘下益二乘。令垢滅者以不求種智故。三其餘下益生盲。謂人天中不知有出道。令得三益。一身樂。二心調。三行成其堪道器。四地獄下益惡道中。先身光救惡道。二慈音破邪見。又釋有七。一拔苦與樂。二佛子彼諸下因起邪見。謂初願力後釋梵作。三是時下妙音示正。四彼諸下迴向邪知正。五心喜故下起報恩行。六佛與授記。七結光利益。
  第六月光奇特喻。喻佛起劣隨應身。合中。明佛此身有四奇特。一無明現起。二常身即延促。三住體恒現彰。四一身普現對。言菩提器者。眾生堪授道之心有定水故。現佛影像故。
  第七梵身普應喻。喻佛一多無[得-彳]身亦無起念等。
  第八醫王巧術喻。喻佛無功成事身。喻中二。先顯醫王現德。後彼大醫王下明歿後持身如本救物。合中亦二。初醫現德。後於無量下。合呪覺藥持身等。文中三初皆到彼岸等。合命終以生死永盡。二善能等合藥塗呪持隨有報化住持不絕。三無思等合無功成事。
  第九摩尼利物喻。喻佛體用成益身。合中二。先體。後法用。合可知。
  第十寶王應念喻。喻佛隨願令滿身。梵本云。復次佛子譬如大海有大如意珠王。餘文易了。後唯除下釋疑。若有眾生因見等者。梵本云若有眾生應見佛身而成就者。如來爾時為成就故。示現其身。
  第三結勸知中十句。一信十方佛。二所行自在。三遍證法界。四住法深。五時不遷。六世無實。七無分別。八度無竟。九嚴剎。十嚴身。
  第二頌中二十偈。依次頌十種身。唯第八有四頌。餘九各二頌可知。
  第三出現語業中。長行內三。初徵起。二佛子菩薩摩訶薩應知下釋相。三佛子如來應正下總結。
  就釋相中三。一略說十種聲德。二佛子菩薩摩訶薩如來音聲非量下。廣顯前十種。一一有十種故成百門。三復次佛子應知如來音聲有十種下。通結前別顯百門成一千門。巨細言之。各各無量也。就初說中。約德辨聲有十種。一體廣。二稱欲樂。三稱勝解。四應時。五體常隨應。六業集緣起。七難度。八正真。九無門。十無改。第二廣顯中三。初總標。次何以故徵。後佛子譬如下釋。就標中有三對六句。初對非量等者。佛聲非限故。隨限故。次對非主等者。從緣起故。後非示等者。相而性故。性而相故。二徵意云。何以非限非主非示三聲而不[得-彳]有緣故。三釋中三。初喻。次佛子如來下合。後佛子是為下結。下九喻文同有此三。
  此前第一劫盡唱聲喻。喻佛緣起有無聲即一聲上具。前標中三對義故。此劫盡時空中聲。准俱舍第二云生無色界。有二因。一因謂近習及數習。二業力謂上界後報業果報將至故。若生色界。有三因。二因如前。更加法力。但器壞時法爾有聲故。又不得越次生二禪等。仍待火至初禪。方生二禪。乃至風至三禪。方生第四。法合中。佛將破壞生死世間。亦出四種聲說法而聲。體平等。無主無作。餘文可知。
  第二響聲隨應喻。喻佛無方應現聲。文三同前。合中從眾生欲解緣。合前山谷。地中應有佛以慈悲本願。略故不說。
  第三天鼓開覺喻。喻佛教誡放逸聲。合中二。先辨能開覺。後無數下明所開覺。前中三。初總。次所謂下別。後以此下結。別中有十一種聲於中初二通大小教。次六唯小。後三唯大。餘可知。後所開覺中三。初總標。二所謂下別顯。三佛子是為下總結可知。
  第四天女善口喻。喻佛圓音聲。謂佛一圓音出無量眾生相應音聲。於彼一一音聲之中。復說無量法。各隨解了。
  第五梵聲各聞喻。喻佛根熟獨聞聲。不出眾外者根未熟故。
  第六水隨器別喻。喻佛一異無[得-彳]聲。
  第七龍王降雨喻。喻佛長養善根聲。不從外來者。離佛無聲。不從內出者。離機無聲故。
  第八龍王漸雨喻。喻佛漸教說法聲。亦是審根說法聲。合中二。先現法雲等合前先起大雲等。此明說擁小教也。後得其熟已者。合前普降甘露等。此時說大乘實教。普得令同一實果故。梵本云。若諸眾生善根未熟。未雨法雨。若即說深法。眾生恐怖。是故如來先興法雲。成就眾生諸根。就已然後廣樹甘露法雨。
  第九龍王連注喻。喻佛種種差別聲。隨聲異說異。並從淨法界流故。無異之異也。
  第十遍降喻。喻佛普雨法界聲。喻中有六。一雲。二電。三雷。四風。五雨。六結。合中先合十身雲。初一總。後九別。別中。初四約外相。次四內功德。後一稱性。二合依身雲放十電光。三合雷震中言三昧者。明依定起說從所依為名。十種可知。四合風。謂將說法時。先從慈悲起。後知警覺加被。令身心柔耎。以成法器。然後說法。五合十法雨。初坐道場菩薩者。正坐覺樹臨將成佛者也。法雨名法界無差別者。此有二種。一理事無差別。謂理即事事即理故。雖此亦有不一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