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迪故涉四生百劫上根之佛劫滿僧祇方顯殊勝耳。
  此中劫數至三阿僧祇也。
  釋曰示上劫之數量言此中劫數取水火等一劫為一數者謂轆轤小劫八十增減壞劫之中前十九劫壞有情後一劫壞器界故劫章云十九從多壞有情二十一劫唯論器爾時大地竝炎耀三千世界猛火聚此中本數則是八十增減之終有水火災然後十十倍增至千六十為一僧祇餘二例此故云依此以數三阿僧祇。
  問何故下根至乃多時耶。
  釋曰下局三生上經無量此極相違故成此門。
  答能於多時至是故多也。
  釋曰根勝時延方顯難行之行耳。
  又依婆沙至餘如彼說。
  釋曰先標二釋釋中謂戒定慧等者更等解脫知見即見五分法身欲證此身須經時劫故列四時阿僧祇此云無量劫波云時分言有漏四波羅蜜者謂漏是失漏也不足之義四波羅蜜即六度前四也顯此教劣故不能六度齊修二於百劫修相好業者此教偏修福分也三出家苦修禪定者六度後一亦智分偏修餘可準知。
  若依始教至經三僧祇。
  釋曰明時定雖三祇同小而數量乃延促不同故示之云。
  但此劫數至三阿僧祇。
  釋曰初揀二徵此取下示相言此取水火等大劫者更等於風三災重複而論故言大也故劫章云先生後捨故應知日月歲年小劫收增減二四六中攝方名大劫將為量水火風災漸次行七火災後一水災七水災後一風災初二靜慮風飄訖風火能壞第三禪第四靜慮無能壞水火風災以為數數不能及僧祇量即此大劫三無數菩薩將登正覺時以百千水火劫為本數展轉倍倍增起至於無數文中顯然可知矣。
  仍此教中就至阿耨菩提心。
  釋曰約佛明劫以顯遇聖進修之時不局水火之數也。
  又依本業經至一劫即成佛也。
  釋曰百劫修相好業者云同小乘福智偏修故故云但是變化又以一偈者偈云天地此界多聞室梵宮天處十方無丈夫牛王大沙門尋地山林偏無等精勤說此一偈故超慈氏九劫以先成。
  問三無數劫至就化身說耶。
  釋曰身違實行得不疑乎故伸茲問。
  答由此始教至作是說也。
  釋曰三祇練行乃就化身者有四所以每一故字是一所以。
  若依終教至不約化說。
  釋曰標儀指實感報湛然不同權宗約化相說。
  故法華云至阿僧祇劫。
  釋曰證成實義故時劫難量義含不定耳。
  又經云我於至分別故也。
  釋曰顯權方便故託授記今此不然故上云經於無量劫耳。
  又亦無百劫至仍是化也。
  釋曰揀其權小也初揀二徵三釋釋中以小下明小乘行偏始教下引攝影似示化可知。
  此終教中至無別修也。
  釋曰定為福體觀為慧基依體發用定觀雙行因成果滿兩足齊圓故不假更修相好耳。
  二不定修至不可計數。
  釋曰不定僧祇有二義者初義謂界類不同時劫亦別故不止於三也二據佛德無邊時亦無限若言三祇葢應權該化者也。
  解云此中至定不定耶。
  釋曰躡權難實窮不定所以也。
  答前教生至故作此說也。
  釋曰前教機生故限三祇而安心趣向此教根熟故示不定而勝進一乘是知聖人巧便也如此。
  若依頓教至餘可準思。
  釋曰時無別體依法而立此教法既離相故無別時分初正明一念者下釋相。
  若依圓教至餘準而思之。
  釋曰初標二徵三釋謂諸劫相入等者即大劫與小劫相入長劫與短劫相即體用無礙念念圓融重重涉入如帝網珠以此之時徧彼之處故云該通耳仍各下示其行布歷歷之相也。
  第五修行所依身者。
  釋曰標章也然則上文雖論行位履踐時宜究其所依豈離身器故此次之。
  若依小乘至是實非化。
  釋曰分段者謂分限形段未能兼亡此教從因至于果滿皆此身故縱其化主亦是此身何以故依煩惱種而現故。
  若依始教至是化非實也。
  釋曰此教聲聞雖希心廓落留意大乘但以煩惱未除故受身麤顯故亦說分段如來隨機影似同受此身而非實報。
  若依直進至上有變易。
  釋曰不經小聖徑發大心故云直進言寄位等者謂七地已前皆屬有為功用修習據此為麤故言分段八地已去無為法爾功用沉蹤據此為細故言變易因移果易故言變易亦變麤為細易短為長故。
  二就實報至者是此義也。
  釋曰初據惑正立二既有下約惑質定三故十下引經證成既言中陰豈非分段之身乎。
  問八地已去至分段之身耶。
  釋曰前實報論其分段通貫十地故約八地以上菩薩永伏煩惱現行與羅漢而無殊應當變易焉得更受分段之軀。
  答若是凡夫至用以受生。
  釋曰種子現行揀異凡聖受身故無違伏惑耳。
  故雜集論至留彼種子。
  釋曰皆以隨眠力故者種子也經生相續者分段生死也又梁攝下雙揀凡小可知。
  解云聖人至身通諸位也。
  釋曰解云下約其雙揀凡小定其受身若言下牒難返質留惑為何彼既下挾彼順此却成正義若約下縱其迴心受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