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執中先除分別俱生種子細分兼伏習氣與終十向四加行齊。
  四十向。
  初向頓斷二執分別俱生現種更斷習氣一分與終初地齊。
  十向頓斷二執習氣十分與終十地齊。
  五四加行斷前習盡進伏初地習氣成始覺中地前相似覺也六十地初地頓斷習氣十一分與終等覺齊。
  二地頓斷習氣十二分與終妙覺齊。
  三地已去終教不知名目十地頓斷習氣二十分七等覺頓斷習氣二十一分進斷佛地習氣一分成始覺中入地隨分覺從發心來皆當始覺引出性也上因圓竟八妙覺頓斷二執現種習盡證如來究竟覺至得性也在於法性土中成法性身佛坐虗空座說一乘真性之法令彼漸教菩薩及二乘人并諸一類上根凡夫外道轉漸成頓也。
  五圓教中行位因果無非法界法界圓融行位無礙今對終頓明行布相理實初後盡圓融也。
  先明十信初信中亦三位一不覺本覺眾生雜染法界也二發心此位即圓伏二執究已伏分別俱生現行細分與小加行始世第一終十信頓初信齊。
  三成信圓伏二執中究已除我執分別俱生現行麤分與小初果始初地終初住頓七信齊。
  五信圓伏二執中已除我執分別俱生現行細分與小三果始五地終五住頓十信齊。
  七信圓伏二執中已除我執分別俱生現盡更除法執分別俱生現行與小四果始七地終七住頓初住齊。
  九信圓伏二執中已伏分別俱生種子麤分與始妙覺終二行頓七住齊。
  十信圓伏二執中已伏分別俱生種子細分成始覺中名字覺也與終十行頓十住齊。
  二十住初住圓斷二執中已除分別俱生種子麤分與終初向頓初行齊。
  十住圓斷二執中已除分別俱生種子細分兼伏習氣與終四加頓十行齊。
  三十行初行圓斷二執分別俱生現種更斷習氣一分與終初地頓初向齊。
  十行圓斷習氣十分與終十地頓十向齊。
  四十向初向圓斷習氣十一分與終等覺頓初地齊。
  二向圓斷習氣十二分與終妙覺頓二地齊。
  十向圓頓習氣二十分與頓十地齊。
  五四加行斷前習盡進伏初地習氣成始覺中相似覺也六十地初地圓斷習氣二十一分與頓等覺齊。
  二地圓斷習氣二十二分與頓妙覺齊。
  三地已去頓教不知名目十地圓斷習氣三十分七等覺圓斷習氣三十一分進斷佛地習氣一分成始覺中隨分覺也從發心來皆當始覺菩薩染淨法界也上因圓竟八妙覺圓斷二執現種習盡得究竟覺如來純淨法界也在於無障礙法界土中成無障礙法界身佛坐師子座說一乘法界之法令彼偏教菩薩及一切迴心佛果二乘并一類上上根凡夫外道轉偏成圓也。
  若揀別前後隨機攝益差別相者。
  初小教中所益機宜有四種性一人種性中復二一闡提無善根種性者二凡外有善根種性者但外道是邪善凡夫是正善二天種性亦分邪正邪中有二一外道天無想等也二魔王天即欲頂色頂二自在也正者凡夫天也欲界六天色至廣果及四空天三聲聞種性四辟支種性此二各有二種一回心從人天來二直進不由彼至此四種根同於提胃阿含會上見劣應身佛住染變化土隨短時分隱實施權聞說戒善諦緣諸法。
  然彼四類人中各有二種一者鈍根若解若證止住自分更不前進名為定性秖成當教因果為當教攝二者利根若解若證超出自分往前增進名不定性即通餘教因果餘教來攝又不定中復分三類一者具超具歷五教後入法界故二者不定超於五教中闕而不定故三者直超隨於一教得入法界故。
  今先人天戒善論之聞人天教修諸戒善起六行觀但求世樂不慕涅槃即名鈍根人天乘攝但成世間有漏戒善得界內離苦解脫此復有二。
  一者得樂已休更不前進是乃定性人天鈍中鈍者當教所攝設遇始教但為增潤。
  二者厭三界苦樂求涅槃名不定性人天鈍中利者後遇諸教必被彼攝轉成餘果若知戒善是因緣生起我空觀求出生死希涅槃樂二乘來攝即成出世無漏中麤染戒善得麤染解脫。
  若識戒善唯識所現起唯識觀為諸眾生經劫修行始教相宗來攝若悟戒善真空無相起真空觀為諸眾生修無相行始教空宗來攝此二皆成出世中淨妙戒善得淨妙解脫若知戒善藏心本具作唯心觀為諸眾生從性起修終教來攝即成無漏中亦麤亦妙戒善得即麤即妙解脫若解戒善唯一真性作真性觀為諸眾生修無性行頓教來攝即成出世法中無麤無妙戒善得非麤非妙解脫。
  若了戒善法界緣起作法界觀普為法界稱性圓修圓教來攝即成無漏界中普融無盡戒善得一切無障礙解脫自小乘來皆名利根具直等超亦復不定。
  次辯四諦十二因緣聞二乘諦緣教即解諦緣是因果法起六行觀著我我所求諸有樂此則落前人天教乘即成世間有漏諦緣但滅界內諸惡道苦不得出世涅槃真樂是中機宜亦有二類一者不回即前一類定性人天二者直往自有一類如是種性故此諦緣為彼助潤今後雖爾終當轉入若知諦緣是因緣生心外實有起我空觀欲速出三界樂求涅槃樂此成聲聞辟支佛乘對後諸教亦名鈍根但成小乘生滅有量有作諦緣證入無餘涅槃此亦有二一者回心即前人天不定性者二者直進法爾如是種性成者二中又二。
  一者居滅已休更不前進名為定性二乘鈍中鈍者唯當教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