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山兵第四十七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高山盘石,其上亭亭,无有草木,四面受敌。吾三军恐惧,士卒迷惑。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军处山之高,则为敌所栖,处山之下,则为敌所囚。既以被山而处,必为乌云之阵。乌云之阵,阴阳皆备。或屯其阴,或屯其阳。处山之阳,备山之阴。处山之阴,备山之阳。处山之左,备山之右。处山之右,备山之左。敌所能陵者,兵备其表。衢道通谷,绝以武车。高置旌旗;谨三军,无使敌人知吾之情,是谓山城。行列已定,士卒已阵,法令已行,奇正已设,各置冲阵于山之表,便兵所处。乃分车骑为乌云之阵。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擒。
  乌云泽兵第四十八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临水相拒。敌富而众,我贫而寡。u水击之,则不能前。欲久其日,则粮食少。吾居斥卤之地,四旁无邑,又无草木。三军无所掠取,牛马无所刍牧。为之奈何?”
  太公曰:“三军无备,士卒无粮,牛马无食。如此者,索便诈敌而亟去之,设伏兵于后。”
  武王曰:“敌不可得而诈。吾士卒迷惑。敌人越我前后,吾三军败而走。为之奈何?”太公曰:“求途之道,金玉为主,必因敌使,精微为宝。”
  武王曰:“敌人知我伏兵,大军不肯济,别将分队,以u于水。吾三军大恐。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分为冲阵,便兵所处。须其毕出,发我伏兵,疾击其后。强弩两旁,射其左右。车骑分为乌云之阵,备其前后。三军疾战。敌人见我战合,其大军必济水而来。发我伏兵,疾击其后,车骑冲其左右。敌人虽众,其将可走。
  “凡用兵之大要,当敌临战,必置冲阵,便兵所处。然后以车骑分为乌云之阵,此用兵之奇也。所谓乌云者,乌散而云合,变化无穷者也。”武王曰:“善哉!”
  少众第四十九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以少击众,以弱击强,为之奈何?“太公曰:“以少击众者,必以日之暮,伏以深草,要之隘路。以弱击强者,必得大国之与,邻国之助。”
  武王曰:“我无深草,又无隘路,敌人已至,不适日暮;我无大国之与,又无邻国之助。为之奈何?”
  太公曰:“妄张诈诱,以荧惑其将,迂其途,令过深草;远其路,令会日暮。前行未渡水,后行未及舍,发我伏兵,疾击其左右,车骑扰乱其前后。敌人虽众,其将可走。事大国之君,下邻国之士,厚其币,卑其辞。如此,则得大国之与,邻国之助矣。”武王曰:“善哉!”
  分险第五十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相遇于险i之中。吾左山而右水;敌右山而左水,与我分险相拒。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处山之左,急备山之右;处山之右,急备山之左。险有大水,无舟楫者,以天潢济吾三军。已济者,亟广吾道,以便战所。以武冲为前后,列其强弩,令行阵皆固。衢道谷口,以武冲绝之。高置旌旗,是为军城。凡险战之法,以武冲为前,大橹为卫;材士强弩,翼吾左右。三千人为一屯,必置冲阵,便兵所处。左军以左,右军以右,中军以中,并攻而前。已战者,还归屯所,更战更息,必胜乃已。”武王曰:“善哉!”
  第六篇犬韬
  分合第五十一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三军分为数处,将欲期会合战,约誓赏罚,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其大将先定战地战日,然后移檄书与诸将吏期,攻城围邑,各会其所;明告战日,漏刻有时。大将设营而阵,立表辕门,清道而待。诸将吏至者,校其先后;先期至者赏,后期至者斩。如此,则远近奔集,三军俱至,并力合战。”
  武锋第五十二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车骁骑,驰阵选锋,见可则击之。如何而可击?”
  太公曰:“夫欲击者,当审察敌人十四变。变见则击之,敌人必败。”武王曰:“十四变可得闻乎?”
  太公曰:“敌人新集可击。人马未食可击。天时不顺可击。地形未得可击。奔走可击。不戒可击。疲劳可击。将离士卒可击。涉长路可击。济水可击。不暇可击。阻难狭路可击。乱行可击。心怖可击。”
  练士第五十三
  武王问太公曰:“练士之道奈何?”太公曰:“军中有大勇力,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为冒刃之士。
  “有锐气壮勇强暴者,聚为一卒,名曰陷阵之士。
  “有奇表长剑,接武齐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锐之士。
  “有披距伸钩,强梁多力,溃破金鼓,绝灭旌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力之士。
  “有u高绝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名曰寇兵之士。
  “有王臣失势,欲复见功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斗之士。
  “有死将之人,子弟欲为其将报仇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愤之士。
  “有贫穷忿怒,欲快其志者,聚为一卒,名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