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曰:用兵常远六害。今敌近背之,则我利敌凶。
○李筌曰:善用兵者,致敌之受害之地也。
○杜牧曰:迎,向也,背,倚也。言遇此六害之地,吾远之向之,则进止自由。敌人近之倚之,则举动有阻。故我利而敌凶也。
○梅尧臣曰:言六害当使我远而敌附,我向而敌倚,则我利敌凶。
○张预曰:六害之地,我旣远之向之,敌自近之倚之,我则行止有利,彼则进退多凶也。】


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曹操曰:险者,一高一下之地。阻者,多水也。潢者,池也。井者,下也。葭苇者,众草所聚。山林者,众木所居也。蘙荟者,可屛蔽之处也。此以上论地形也。以下相敌情也。
○李筌曰:以下恐敌之竒伏诱诈也。
○梅尧臣曰:险阻,隘也。山林之所产。潢井下也。葭苇之所生。皆蘙荟,足以蒙蔽,当掩搜,恐有伏兵。
○张预曰:险阻丘阜之地,多生山林潢井卑下之处,多产葭苇,皆蘙荟,可以蒙蔽,必降索之,恐兵伏其中,又虑奸细濳隐觇我虚实,听我号令。伏奸当为两事。】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

【梅尧臣曰:近而不动,倚险故也。
○王晳曰:恃险,故不恐也。】

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杜牧曰:若近以挑我,则有相薄之势,恐我不进,故远也。
○陈皥曰:敌人相近而不挑战,恃其守险也。若远而挑战者,欲诱我使进,然后乗利而奋击也。
○梅尧臣同陈皥注。
○王晳曰:欲致人也。挑谓擿骁敌求战。
○张预曰:两军相近,而终不动者,倚恃险固也。两军相远而数挑战者,欲诱我之进也。《尉缭子》曰:“分险者无战心。”言敌人先分得险地,则我勿与之战也。又曰“挑战者无全气”,言相去远则挑战而延诱我进,即不可以全气击之,与此法同也。】

其所居易者,利也。

【曹操曰:所居利也。
○李筌曰:居易之地,致人之利。
○杜牧曰:言敌不居险阻而居平易,必有以便利于事也。一本云士争其所居者易利也。
○陈皥曰:言敌人得其地利,则将士争以居之也。
○贾林曰:敌之所居,地多便利,故挑我使前,就已之便,战则易获其利,愼勿从之也。
○梅尧臣曰:所居易利,故来挑战。
○王晳同曹操注。
○张预曰:敌人舍险而居易者,必有利也。或曰敌欲人之进,故处于平易,以示利而诱我也。】

众树动者,来也。

【曹操曰:斩伐树木除道,进来故动。
○梅尧臣同曹操注。
○张预曰:凡军必遣善视者登高觇敌,若见林木动揺者,是斩木除道而来也。或曰不止除道,亦将为兵器也。若晋人伐木益兵,是也。】

众草多障者,疑也。

【曹操曰:不得巳与敌会于斥泽中。
○李筌曰:急过不得战,必依水背树,夫有水树,其地无陷溺也。
○杜牧曰:斥卤之地,草木不生,谓之飞锋。言于此忽遇敌,卽须择有水草林木而止之。
○杜佑曰:一本作背众木,言不得巳与敌战,而会斥泽之中,当背稠树以为固守,盖地利兵之势也。
○梅尧臣:曰不得巳而会敌,则依近水草背倚众木。
○王晳曰:猝与敌遇,于此亦必就利而背固也。
○张预曰:不得巳而会兵于此地,必依近水草,以便樵汲,背倚林木,以为险阻。】

此处斥泽之军也。

【梅尧臣曰:处斥泽,当知此二者。
○张预曰:处斥泽之地。以上二事为法。】

平陆处易,

【曹操曰:车骑之利也。
○杜牧曰:言于平陆,必择就其中坦易平稳之处,以处军,使我车骑得以驰逐。
○王晳同曹操注。
○何氏同杜牧注。
○张预曰:平原广野,车骑之地,必择其坦易无坎陷之处以居军,所以利于驰突也。】

而右背高,前死后生,

【曹操曰:战便也。
○李筌曰:夫人利用皆便于右,是以背之。前死,致敌之地。后生,我自处。
○杜牧曰:太公曰:“军必左川泽而右丘陵。”死者下也,生者高也,下不可以御高,故战便于军马也。
○贾林曰:冈阜曰生,战地曰死。后冈阜,处军稳。前临地,用兵便。高在右,回转顺也。
○梅尧臣曰:择其坦易,车骑便利,右背丘陵,势则有凭。前低后隆,战者所便。
○王晳曰:凡兵皆宜向阳,旣后背山,即前生。后死,疑文误也。
○张预曰:虽是平陆,须有高阜,必右皆之,所以恃为形势者也。前低后高,所以便乎奔击也。】

[点校者按,《淮南子》云:“左前川泽,右背山陵。”“天罡所击,不可与敌”,即“右背高”与“前死后生”之意。下文云:“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兵之利,地之助也。”即伸“右背高”之旨。“前死后生”,诸家解释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