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已先之。且都御史舆。四人耳。今用八。而以禁人不舆。是五十步笑百步走也。其人为敛容谢。
停告考
各省巡按于科试年。大放告考。自昔有之。正德中。陈公凤梧督湖广。山西学政上疏力争。乃得止。其巡按以民生送入学者拒之。真一大快。陈后至副都御史。泰和人。神宗初年。我浙中亦有告考。丙子年。吴御史从宪。收至千五百人。中试者几三十人。近年始题革。而督学自以干请批送者甚多。吾友陈赤石大绶至尽黜之。又一大快。陈。浮梁人。
免追廪
旧制。廪膳生员黜退者。追食过廪米。甚以为苦。成化九年。北提学御史阎禹锡引考察黜官为比。免追。从之。
督学发策
席元山书。为剡城令。多善政。后唐渔石龙至时。召父老咨而行之。元山服其义。遂相知重。及元山以议大礼。位宗伯。与宰衡异同。时龙督学陕西。因乡试发策。论朋党陈列大义以讽。元山阅录。曰。是策专箴大僚。非唐提学不能作。亟呼秦吏语曰。为我谢唐君。谨受教矣。元山丰裁甚峻。此段屈己受善。亦自难及。然未知真能受教否。寻病。命入阁。卒不起。则改之亦何及矣。人生少壮时。不克己从人。消F气质。老而悔之。真是可惜。
亲行冠礼
叶良材。昆山文庄公之曾孙也。督学御史张鳌山以名臣之后。亲至学。行冠礼。而字之曰世德。文庄之泽远矣。鳌山亦君子哉。
嘉靖甲子。安福邹颖泉督山东学。得邢知吾侗。曰。异日当文名天下。时邢年方十四。召读书省之司衡堂。亲行冠礼。东方传为盛事。
重教职
国初最重教职。所司不许差遣。教生员必有登科合式者。方叙升。或辞职。得去官。广东博罗人林厚。字万重。以举人历四学职。凡三十六年。方允归。今勒为定法。积三四年一转。惟有气力黄夤者上进。又进士得告改大郡。副榜举人得大州县。其擢尤易尤速。而贡途老死不自振。益懈于教矣。
不上名
陈贤。参政观之弟。永乐初。征入馆修大典。先后八年。为诸儒所重。尝献平安南颂、嘉禾颂、孝感赋。上奇其才。朝廷建普度大斋。诏百官欲追荐其先者。各上名礼部。贤独不上。曰。吾平生不佞释子。今敢以徇君耶。论者劾其违诏不忠。忘亲不孝。众为危之。贤曰。吾以此得罪复何恨。有旨置不闻。历清淮、湖口、南康教职。方客京邸。有邑子暴病。往视之。已喑不能言。第数其。已属贤。贤检视中装。具百金慰之曰。得无念此乎。锱铢弗致而家者。吾责也。竟全归之。在南康常出江浒。见一人病挛。为同舟者所弃。舁归学舍。予饮食。戒家人谨视。问其家。知在岭南。移书久不报。死敛而瘗之。
奏弹靖远
正统十四年。四川卫儒学训导詹英言。靖远伯王骥、都督官聚等。奉命征思机发。不体上心。惟纵己欲。行李二三百扛。动役五六百人。挟带彩币等物。密散都司官。以邀厚利。却敢故违祖训。擅用阉割之刑。必进御为名。实留以用。及至行师。全无纪律。大军一十五万。俱从一日起程。蹂践伤残。不悯惜。其运粮又不设法。每军运米六斗。搬负艰辛。何以养锐。以致。有自缢而死者。又指驮粮为名。派马一千余匹。不知此马何施。又临贼境金沙江边。攻围不克。被盗杀死都指挥等官。却将渔户解作生擒。遂尔班师。将地方分与木邦孟甸。以败为功。欺天觊赏。昔唐南诏有警。侍御史李宓将兵七万击之。兵败。杨国忠更以捷闻。范祖禹引管子之言曰。君门远于万里。言壅蔽之害深也。皇上深居九重。岂知此弊。乞将骥、聚、执付法司。明正其罪。先遣廉干官沿途盘校各官行李。以谢天人之怒。以快士卒之心。 【 掩败为胜。古今武臣之常技。】 疏下兵部会同三法司议。遣御史一员。沿途直抵云南。同彼处巡按御史从公实勘。明确具闻。上以专任骥等征剿苗寇。特原之。先是骥等奏捷。赐敕奖谕。令还京。寻留骥剿贵州蛮寇。虽以土木之变。得免刑书。而加禄进封之典。赖以寝矣。
忤督学
戴冠。长洲人。为诸生高朗。下视曹耦。人多忌而非毁之。然卒莫有过者。试必居首。督学御史。绍兴人。以文章自负。或谮曰。戴秀才唾宗师文。御史怒。将黜之。会罢官得止。后以久次。贡为绍兴训导。与御史邂逅有言。不相下。他日。御史死。其家谬云。为戴教官激怒。以气疾殁。遂归。雅有志尚。小时即上书有司。请查里中淫祠去之。及壮。益究心时事。三原王公以都御史抚江南。特爱重。每召见。辄款语移时。听其论议。未尝不伟叹。知非经生也。及贡至。王公已为吏部尚书。见之。惊曰。尔尚举子耶。因问当今切务。条上数事。大要以用贤为国家首务。又劝公不弃迩言。不恃己见。勿以尝挫夺志。其言謇谔。皆有所讽切。在绍兴时。浙中海塘为患。有韩参议者。从访水利得失。条上。皆行之。
不负心
俞绘。滑州人。少负意气。为父兄服里正役。输粮入海。时有闽寇。充民兵。有斩艾功。不自叙。为诸生举于乡。赴京过沛。沛令冯。乡人也。贷十金。既下第。谒得歙县训导。冯已死矣。遗金还其子珏。珏以无券弗受。绘曰。贷金无券。信我也。若遂弗偿。非负汝父。负心也。汝父复生。其谓我何。为文告其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