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耶。曰。书须温乃熟。曰。书一目便了。何待温。曰。子读书能若是乎。曰。然。即举是编授之。道士一目即成诵。公心计道士必少时读程文。今乃自表暴耳。复抽洪武正韵难之曰。此书亦可览记耶。道士曰。此书难。却须览二次。辄览二次。又成诵。文僖知为异人。乃叩以后日事。道士曰。公有三大事。其一举状元。其二买饶正己宅。其三则于滕王阁饮酒三日。文僖问。其一、二。可解悟。其三谓何。曰。久当自知之。诘其姓名。曰。我徐慧也。字子奇。忠孝经中有吾名。遂别去。文僖果大魁天下。官翰林春坊。劾阁臣刘吉奸邪。贬南京工部员外。便道过南昌。两院暨三司诸公。慕其直声。乃于滕王阁中置酒。款洽三日。乘暇。游铁柱观。观中人方读忠孝经。文僖翻阅之。见所谓徐子奇者。乃晋仙人也。文僖后居饶正己故址。一如徐仙之言。
白衣道人
盛凤冈讷。读书青柯坪。近岳神之寥阳洞。同学子偶因谐谑。昏仆地。公为致祷。俄见光曜如月。砰轰至舍。同学子顿苏。问之。云见白衣道人焉。比公卒。其夕。光曜复见如曩时。
逢吕M
江陵柄国时。用朱正色为本县令。朱倜傥有侠气。相府家奴犯者。榜系穷治无所贷。江陵深奇之。为延誉行取。即此一节。其贤于前后相君多矣。朱后至佥都御史。自言逢吕仙。曰。士夫践清华者。非佛与仙。即精灵也。从仙堕者。爽朗有干济。从佛堕者慈。从精灵堕者。贵而贪狼败类。
李太宰戴。延津人。晚年酒肉不御。好养生家言。静坐调息。时诵黄庭。延方外人甚众。而不谈黄白服食之术。严事吕纯阳子。叩之辄验。一日。下庭中酬酢。致殷勤。因构靖紫团。揽王屋、太行之胜。杖履时及。庶时时遇之。卒时。有道人及门。忽不见。
李长沙当国。先困于刘瑾之逆。乱后。苦于流贼之纵横。屡欲乞身未遂。一日。退朝沉思。袍带尚未及解。一道士服紫玉环求见。进之。指公所服带。并自指曰。此带虽好。何如我环。倘能弃却。相从入山。公曰。久服诚无滋味。第入山尚须岁月耳。道士笑曰。知公无分。即出庭中。微吟踏剑。乘云而去。盖吕仙也。国朝官至腰玉极矣。然文臣得之。往往迟暮。在朝在野。无绝久者。惟刘文靖三十一年。徐文贞三十三年。吕文安三十四年。申文定三十一年。故阁臣也。六卿。独高户部尚书耀一人。三十三年。其非一品而赐者。不在此数。然闻之长老。谓在朝文臣。玉带至六者。即生得失有争。今上即位之元年。七相皆玉。六部居四。可谓盛矣。
卧木
叶广才为诸生。有异才。生平壮健无疾。至老不衰。将终前三月。即绝粒。日惟饮水一盂。颜面如故。一日。忽衣冠诣宗祠展拜。呼子宠公及族子见山交拜。拜毕。谓宠公曰。举木来。而父将往。宠公大惊。大人无恙。何得为此言。公怒。督之急。侍者曰。公谬言耳。姑听公。乃举木。木至。挥手而入。卧其中。戒勿敛。敛。苦我也。顷之。若将瞑者。已复张目顾宠公。有一偶句。而为我书之。句云。辟谷身轻。总把清高还造化。降生任重。尚惭忠孝谢君亲。语毕。溘然而逝。人皆异之。属纩时。指堂前燕巢。谓见山曰。汝晚无子。今岁当有子如此巢矣。子又且贵。未几。生台山先生。官至大学士少师。
刘罗陶仙游
刘伟。朝邑人。以乡举为文水令。擢御史。所至皆不严而治。纯孝盛德。好神仙。比疾病。命其子曰。即死。毋埋我。及死。其乡人有自远方还者。多从道中见之。寄问及其家。其子因不敢葬。其甥都御史韩公邦奇。为山西佥事。方视事。忽闻人持伟名纸入报。韩惊起。宪使张公琏间之。韩公云。舅氏死久。人传仙去。某未之信。今通名纸者即其人也。宪使问状。门者言。此人戴古毡笠。青绢袍。一童子扶之。肩布囊。立门外。遂命延入。从中道缓步而前。韩公遥识之。遽起迎候。于是同僚悉下阶揖入。起居无异平生。但简言。问之则对。坐定。手接茶而不饮。坐中亦莫敢先发言。韩公起。邀就旁室中相劳苦。答曰。久别。特远来视汝。语及家事。颇作悲叹之状。 【 尚未解脱。】 韩款留不可。即起别去。一僚曰。闻公已死。今何尚在。曰。我不死。汝则要死。别去。谓韩曰。汝弟邦靖。可令速归。出门。复携童子。飘然而去。不知所往。俄而此僚及邦靖相继死。刘氏闻之。发棺视。惟一履在焉。
B江罗近溪先生卒于家。曾见台同亨。为工部侍郎。摄部事时。吏部郎刘直洲文卿。已得罗讣数月矣。忽一日。曾以直洲为罗乡人。与语曰。贵乡罗近溪健甚。前来就余谭。昨又来。皆竟日。议论风生。胜昔时。问其馆舍。不肯言。余未报候。子为余觅之。直洲骇愕不便对。归检家书。问僮仆自家来者。得其死问。甚详。次日。乃以实告。曾萄。皆如之。深以为异。始知先生仙游去也。
陶石篑之兄与龄举南都。蜀礼部尚书李公长春实以谕德主试事。甲午。其子李生。自成都试还。盛气自得。中路。有道人迎马笑语。谓生勿妄念也。解元某子甲耳。生怒。捶之。道人曰。尔不识会稽陶与龄。而辱长者。生茫然不能省。然耳熟其名。怪其言。为舍而去。归以告尚书公。公叹曰。噫。是余门生。而编修君兄也。死矣。何为见之。及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