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言云李稷之父绚我门下士也
闻稷敢慢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吾视稷犹子也
果不悛将庭训之公至北京李来谒坐客次久之公
着道服出徐语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已如
数拜之尹师鲁以贬死其子朴方襁褓既长韩魏公
闻于朝命官魏公到北京荐为属教育之如子弟朴
少年有才所为或过举魏公挂师鲁之像哭之马援
有疾梁松来候独拜□下援不答诸子问曰梁伯孙
帝□贵重朝廷公卿莫不惮之大人奈何独不为礼
乎援曰我乃松父友也松怀不平遂因事陷之帝大
怒追收援之印□葬城西妻子草索诣阙请罪帝出
松书示之方知所坐夫纳拜以定其公正言以折其
傲泣像以动其心此三君子之行事皆古人也若如
援之挟长当松之挟贵遂至执友之谊不复可施而
前辈一切执手殷勤之诲亦从此杜口矣可叹哉
利玛窦友论孝子继父之所交友如承受父之产业
矣
父执部纪事
汉书叙传班彪字叔皮幼与从兄嗣共游学家有赐
书内足于财父党扬子云以下莫不造门
世说补马伏波尝有疾梁松来候之独拜□下不答
诸子问曰帝□贵重奈何不为礼伏波曰我乃松父
友虽贵何得失其序
后汉书朱晖传晖与同郡陈揖交善揖早卒有遗腹
子友晖常哀之及司徒桓虞为南阳太守召晖子骈
为吏晖辞骈而荐友虞叹息遂召之其义烈若此
陈蕃传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蕃年十五尝闲处
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
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
事一室乎勤甚奇之
王朗家传朗与沛国名士刘阳交友阳以汉室渐衰
知太祖有雄才恐为汉累意欲除之而事不会及太
祖求其嗣子甚急其子惶窘走伏无所阳亲旧虽多
莫敢藏者朗乃纳受积年及从会稽还又数开解太
祖乃释之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
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贫士传吴佑者不知何地人也年二十丧父居无担
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
故人谓之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
先君何佑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魏志陈群传群父纪有盛名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
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
名
蜀志张裔传裔少与犍为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
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长大为之娶妇买田宅产
业使立门户
晋书解系传系父修魏琅邪太守时荀勖门宗强盛
朝野畏惮之勖诸子谓系曰我与卿为友应向我公
拜勖又曰我与尊先使君亲厚系曰不奉先君遗教
公若与先君厚住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
敢承勖父子大□
郑袤传袤父泰有高名袤少孤早有识鉴荀攸见之
曰郑公业为不亡矣随叔父浑避难江东时华歆为
豫章太守浑往依之歆素与泰善抚养袤如己子
虞潭传字思行潭之兄子也与谯国桓彝俱为吏
部郎情好甚笃彝遣温拜使子谷拜彝
宋书蔡廓传廓子兴宗十岁失父哀毁有异傅隆与
廓相善兴宗修父友敬
南史刘□传□子悛悛弟子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
文父绘齐时掌诏诰孝绰时年十四绘尝使代草之
父党沈约任昉范云等闻其名命驾造焉昉尢相赏
好范云年长绘十余岁其子孝才与孝绰年并十四
五及云遇孝绰便申伯季乃命孝才拜之
北齐书陆□传□少机悟好学不倦甚为河间邢卲
所贵卲父与□父子彰交游尝谓子彰曰吾以卿老
蚌遂出明珠意欲为君纪可乎由是名誉日高
唐书郗士美传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
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
异日当友二郗之间矣
沈既济传既济子传师字子言材行有余能治春秋
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
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
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
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
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
第
旧唐书李泌传泌子繁少聪警有才名无行义泌与
右补阙翰林学士梁肃友善尝命繁持所著文请肃
润色繁亦自有学术肃待之甚厚因许师事日熟其
门及肃卒繁乱其配士君子无不叹骇
北梦琐言太尉李德裕神俊宪宗赏之坐于膝上父
吉甫每以敏辩夸于同列武相元衡召之谓曰吾子
在家所嗜何书意探其志也德裕不应翌日元衡具
告吉甫因戏曰公诚涉大痴耳吉甫归以责之德裕
曰武公身为帝□不问理国调阴阳而问所嗜书者
成均礼部之职也其言不当所以不应吉甫复告元
衡大□由是知名
全唐诗话魏公崔铉元略之子也为儿时随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