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银台
司仁宗神主y庙礼院请以太祖太宗为一世而增
一室以备天子事七世之礼诏两制与礼官考议孙
\等欲如之士宗以为在礼太祖之庙万世不毁其
余昭穆亲尽即毁示有终也自汉以来天子受命之
初太祖尚在三昭三穆之次祀四世或六世其以上
之主属虽尊于太祖亲尽则迁故汉元帝之世瘗太
上庙主于国魏明帝迁处士主于园邑晋武惠y庙
迁征西豫州府君大抵过六世则迁其主盖太祖已
正东向之位则并三昭三穆为七世矣唐高祖初祀
四世太宗增祀六世太宗y庙则迁弘农府君高宗
y庙又迁宣帝皆前世成法惟明皇九庙祀八世于
事为不经今大行y庙禧祖亲尽当迁于典礼为合
不当添展一室诏\等再议卒从八世之说议者咎
之出知青州又辞英宗曰学士忠纯之操朕所素知
岂当久处外命再对及见论知人安民之要劝帝守
祖宗法御史言其罕通吏事且衰病改沂州熙宁初
以礼部侍郎致仕卒年七十一士宗以儒者长刑名
之学而主于仁恕故在刑部审刑前后十数年
  钱象先
按宋史本传象先字资元苏州人进士高第吕夷简
荐为国子监直讲历权大理少卿度支判官河北江
东转运使召兼天章阁侍讲详定一路敕成当进勋
爵仁宗以象先母老欲慰之特赐紫章服进待制知
审刑院加龙图阁直学士出知蔡州象先长于经术
侍迩英十余年有所顾问必依经以对反复讽谕遂
及当世之务帝礼遇甚渥故事讲读官分日送进象
先已得蔡帝犹谕之曰大夫行有日矣宜讲彻一编
于是同列罢进者浃日徙知河南府陈州复兼侍讲
知审刑院象先旁通法家说故屡为刑官条令多所
裁定尝以为犯敕者重犯令者轻请移敕文入令者
甚众又议告捕法以为罪有可去有可捕苟皆许捕
则奸人将倚法以害善良因削去许捕百余事其持
心平恕类此复知许颍陈三州以吏部侍郎致仕卒
年八十一
  明
  周祯
按明外史本传祯字文典江宁人元末流寓湖南太
祖平汉用为江西佥事吴元年进大理丞旋为卿太
祖以唐宋皆有成律断狱惟元以一时行事为条格
胥吏易为奸诏祯与李善长刘基陶安滕毅等定律
令少卿刘惟谦丞周浈与焉书成太祖称善洪武元
年设刑部以祯为尚书寻改治书御史出为广东行
省参政时省治初开正官多缺吏治鲜劝惩香山丞
冲敬兴县治招流移以劳卒官祯为文祭之闻者感
动因奏上郡邑良吏雷州同知余骐孙惠州知府万
迪乳源知县张安仁清流知县李铎揭阳县丞许德
兴学建城功复举廉州知府脱因归善知县木寅寅
土司脱因蒙古人也二年复召为刑部尚书寻引疾
致仕帝即位初惩元宽纵用法太严奉行者重足立
律令既具吏士始知循守其后数有厘正皆以祯书
为权舆云
  刘惟谦 周浈
按明外史周祯传刘惟谦不详何许人吴元年以才
学举由大理少卿改刑部郎中历广西四川参政入
为刑部尚书命拟新律条例揭于四壁删繁损旧轻
重得宜帝善之颁行天下后坐事免周浈字伯宁鄱
阳人江西十才子之一也官亦至刑部尚书
  李质
按明外史本传质字文彬德庆人有才略博涉文史
至正末行省何真辟置麾下德庆民倡乱真遣质归
募兵二万人平之旁郡多赖其保障好施予重文雅
名士客岭南者茶陵刘三吾江右伯颜子中羊城孙
建安张智等皆往依焉洪武元年大军下广州质
以城归随真入见帝慰劳之授中书断事明年改都
督府断事强力执法丞相都督咸敬惮之五年擢刑
部侍郎进尚书治狱平恕遣赈饥山东御制诗章饯
之寻出为浙江行省参政居三年惠绩着闻帝念质
老召还京师尝入见便殿访以时政得失直言无隐
复起为靖江王府右相王罪废质亦坐死
  黎光
按明外史李质传黎光东莞人以乡荐拜御史巡苏
州请赈水灾全活甚众巡凤阳上封事悉切时弊帝
嘉之洪武九年擢拜刑部侍郎执法不阿为御史大
夫陈宁所忌以事中之死贬所二人皆粤产以功名
显卒因刚直被祸时人惜焉
  钱唐
按明外史本传唐字惟明象山人博学敦行洪武元
年举明经对策称旨特授刑部尚书二年诏孔庙春
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唐伏阙上疏言
孔子垂教万世天下共遵其教故天下得通祀孔子
报本之礼不可废侍郎程徐亦力争之帝不听久之
乃用其言帝常览孟子至草芥寇雠语辄废卷谓非
臣子所宜言议罢其配享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唐
抗疏入谏曰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时廷臣无不为
唐危幸帝鉴其诚恳不之罪其后配享旋复然卒命
儒臣修孟子节文云唐为人强直一日诏讲虞书唐
陛立而讲或纠唐草野不知君臣礼唐正色曰以古
圣帝之道陈于陛下不跪不为倨又尝谏宫中不宜
揭武后图忤旨待罪午门外竟日帝悟赐饭即命撤
图未几谪寿州卒
  程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