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援引经据以章付史馆籍田毕拜国子祭酒淳
化初兼工部侍郎二年卒年六十四维通经术准旧
制举九经一上不中第即改科开宝中维论其事非
便诏礼部自今九经同诸科许再赴举太宗尹京日
维为属邑吏以经术受知即位后维始升郎署自以
通经求为司业即以授之使外国者皆假服紫维自
高丽还会东使至维自耻衣绯因求见上诡言高丽
使问臣获何罪降服臣无以对因泣下上怜之即赐
以金紫及为祭酒又奏言朝廷久不置此官少有知
者臣之亲戚故旧有书信来者多云祭酒郎中田敏
晋朝任祭酒仍兼侍郎原循前例兼领是官庶获美
称上从之然缙绅恶其儒者躁求无退让之风尝建
议乞广太学上以侵坏民舍不许受诏与学官校定
五经疏义刻板行用工未及毕被病上遣太医诊视
使者抚问初维私用印书钱三十余万为掌事黄门
所发维忧惧遽以家财偿之疾遂亟上赦而不问维
将终召其婿郑革口授遗表以五经疏未毕为恨景
德四年录其孙禹圭同学究出身
  崔颐正
按宋史本传颐正开封封丘人与弟绮⒕俳士
明经术颐正雍熙中为高密尉秩满国子祭酒孔维
荐之以为国学直讲迁殿中丞太宗召见令说庄子
一篇赐钱五万判监李至上言本监先校定诸经音
疏其间文字讹谬尚多深虑未副仁君好古诲人之
意也盖前所遣官多专经之士或通春秋者未习礼
记或习周易者不通尚书至于旁引经史皆非素所
传习以是之故未得周详伏见国子博士杜镐直讲
崔颐正孙]皆苦心强学博贯九经问义质疑有所
依据望令重加刊正冀除舛谬从之咸平初又有学
究刘可名言诸经版本多舛误真宗命择官详正因
访达经义者至方参知正事以颐正对曰朕宫中无
事乐闻讲诵翌日召颐正于苑中说尚书大禹谟赐
以牙绯自是日令赴御书院待对说尚书至十卷颐
正年老步趋艰蹇表求致仕上命坐问恤甚至赐器
币听以本官致仕仍充直讲改国子博士三年卒年
七十九
  胡瑗
按宋史本传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以经术教授吴
中年四十余景佑初更定雅乐诏求知音者范仲淹
荐瑗白衣对崇政殿与镇东军节度推官阮逸同校
钟律分造钟磬各一以一黍之广为分以制尺律
径三分四厘六毫四丝围十分三厘九毫三丝又以
大黍累尺小黍实龠丁度等以为非古制罢之授瑗
试秘书省校书郎范仲淹经略陕西辟丹州推官以
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瑗教人有法科条纤悉备
具以身先之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
视诸生如其子弟诸生亦信爱如其父兄从之游者
常数百人庆历中兴太学下湖州取其法着为令召
为诸王宫教授辞疾不行为太子中舍人以殿中丞
致仕皇佑中更铸太常钟磬驿召瑗逸与近臣太常
官议于秘阁遂典作乐事复以大理评事兼太常寺
主簿辞不就岁余授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乐成迁
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瑗既居太学其徒益众太学
至不能容取旁官舍处之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常
居四五随材高下喜自修饰衣服容止往往相类人
遇之虽不识皆知其瑗弟子也嘉佑初擢太子中允
天章阁侍讲仍治太学既而疾不能朝以太常博士
致仕归老于家诸生与朝士祖饯东门外时以为荣
既卒诏赙其家
  汪
按宋史本传首种偃菪州旌德人少从胡瑗学易
又学于王安石着三经义传视肫湟橛质状其说
熙宁太学成分录学政登进士第调鼎州司理参军
知黟县入为太学正累迁国子祭酒兼定嘉二王翊
善擢中书舍人为大司成议学制不合以显谟阁待
制知婺州改颍昌又改陈寿二州徙应天府上章辞
行提举崇福宫卒赠宣奉大夫首圆家侣继熳友
至为正为司业祭酒迄于司成官以儒名者三十年
一时人士推之
  郑穆
按宋史本传穆字闳中福州候官人性醇谨好学读
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门人千数与陈襄陈
烈周希孟友号四先生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
寿安主簿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岁
满为馆阁校勘积官太常博士乞纳一秩先南郊追
封考妣从之改集贤校理求外补通判汾州熙宁三
年召为岐王侍讲嘉王出合改诸王侍讲府僚阙员
御史陈襄请择人神宗曰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
者凡居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纪非公事不及执
政之门讲说有法可为劝戒者必反复摘诵岐嘉二
王咸敬礼焉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先是
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既而
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万缗穆奏免之未满告老管
勾杭州洞霄宫元佑初召拜国子祭酒每讲益无问
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延接以礼送迎诸生皆尊其经
术服其教训故人张景晟者死遗白金五百两托其
孤穆曰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
三年杨王荆王请为侍讲罢祭酒除直集贤院复入
王府荆王薨为杨王翊善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