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以为永制三
卿太常光禄卫尉第三品少卿第四品上阶丞从第
六品博士从第七品协律郎辨章郎第八品太祝令
第九品上阶太常光禄卫尉领护治礼郎从第九品
  北齐
北齐仍置太常寺置卿少卿丞领博士协律郎及诸
令丞局丞
按隋书百官志后齐制官多循后魏太常寺置卿少
卿丞各一人有功曹五官主簿录事等员掌陵庙群
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之属其属官有博士协
律郎八书博士等员统诸陵太庙太乐衣冠鼓吹太
祝太史太医廪牺太宰等署令丞而太庙兼领郊祠
崇虚二局丞太乐兼领清商部丞鼓吹兼领黄户局
丞太史兼领灵台太卜二局丞


博士四人掌礼制协律郎二人掌监调律吕音
 乐八书博士二人诸陵署掌守卫山陵等事太庙
 署掌郊庙社稷等事太乐署掌诸乐及行礼节奏
 等事衣冠署掌冠帻舄履之属等事鼓吹署掌百
 戏鼓吹乐人等事太祝署掌郊庙赞祝祭祀衣服
 等事太史署掌天文地动风云气色律历卜筮等
 事太医署掌医药等事廪牺署掌养牺牲供祭群
 祀等事太宰署掌诸神祀烹宰行礼事郊祠局掌
 五郊群神事崇虚局掌五岳四渎神祀在京及诸
 州道士簿帐等事清商部丞掌清商音乐等事黄
 户局丞掌供乐人衣服灵台局掌天文观候太卜
 局掌诸卜筮
  北周
北周依周礼置春官宗伯有理礼司郊司社太祝司
乐之属
按杜佑通典周宗伯为春官掌邦礼后周建六官置
大宗伯卿一人掌邦礼以佐皇帝和邦国是为春官
有理礼中士下士各一人有司郊上士中士司社中
士下士 又周官太祝下大夫三人上士四人掌六
祝之辞以祈福祥后周依之 又周官有大司乐掌
成均之法亦谓之乐尹以乐舞教国子后周有大司
乐掌成均之法后改为乐部有上士中士
  隋
隋仍设太常寺卿以率其属
按隋书百官志高祖既受命改周之六官其所制名
多依前代之法置太常寺太常寺置卿少卿各一人
丞二人主簿录事各二人又有博士四人协律郎二
人奉礼郎十六人统郊社太庙诸陵太祝衣冠太乐
清商鼓吹太医太卜廪牺等署各置令并一人太乐
太医则各加至二人丞各一人郊社太乐鼓吹则各
置二人郊社署又有典瑞四人太祝署有太祝二人
太乐署清商署各有乐师员太乐八人清商二人鼓
吹署有哄师二人太医署有主药二人医师二百人
药园师二人医博士二人助教二人按摩博士二人
祝禁博士二人等员太卜署有卜师二十人相师十
人男觋十六人女觋八人太卜博士助教各二人相
博士助教各一人等员 太常卿为正三品太常少
卿为正四品太常丞为从六品太常博士为从七品
郊社太庙太祝太乐鼓吹署令为正八品衣冠署令
为从八品上阶诸陵太卜清商廪牺署令为从八品
郊社太庙太祝太乐鼓吹署丞为正九品衣冠署丞
为从九品上阶诸陵太卜清商廪牺署丞诸乐师为
从九品
文帝开皇三年废卫尉入太常尚书省废鸿胪亦入
太常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云云
开皇九年诏于太常置清商署
按隋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音乐志开皇九年平陈
获宋齐旧乐诏于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求陈太乐
令蔡子元于普明等复居其职
炀帝大业三年太常寺置二少卿更定卿以下官品
诸署亦各有废置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炀帝即位三年
定令光禄已下八寺卿皆降为从三品少卿各加置
二人为从四品诸寺上署令并增为正六品中署令
为从六品下署令为正七品始开皇中署司唯典掌
受纳至是署令为判首取二卿判丞惟知勾检令阙
丞判 太常寺罢太祝署而留太祝员八人属寺后
增为十人奉礼减置六人太庙署又置阴室丞守视
阴室改乐师为乐正置十人太卜又省博士员置太
卜卜正二十人以掌其事太医又置医监五人正十
人罢衣冠清商二署
汲古阁作医监
五十人无正十人

大业五年增太常寺丞为从五品
按隋书炀帝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五年光禄已下
八寺丞并增为从五品
  唐
唐仍置太常卿少卿丞博士佐之统太祝协律郎郊
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汾祠诸署令
按唐书百官志太常寺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正
四品上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总郊社太乐鼓吹太
医太卜廪牺诸祠庙等署少卿为之贰凡大礼则赞
引有司摄事则为亚献三公行园陵则为副大祭祀
省牲器则谒者为之导小祀及公卿嘉礼命谒者赞
相凡巡幸出师克获皆择日告太庙凡藏大享之器
服有四院一曰天府院藏瑞应及伐国所获之宝E
则陈于庙庭二曰御衣院藏天子祭服三曰乐县
院藏六乐之器四曰神厨院藏御廪及诸器官奴婢


初有衣冠署令正八品上贞观元年署废高宗
 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