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言条例亲王绝非亲弟侄不得袭缙怀王从父
也而又驾为极边肃府昔封甘州诚为极边今徙兰
州则内地矣即云边郡但选郡王之贤者以理府事
自足I卫何必更张以徇私请而挠公典乎不听
隆庆五年册封潞王定王亲升授官职例礼部请议
定宗藩事宜
按明大政纪五年正月册封皇四子翊H为潞王三
月定王亲升授官职例时给事韩楫言王亲不任京
官会典虽有其文然已故及无子孙者不在禁例中
请&#吏部以后升除官员除王亲同祖亲支仪宾郡
县主未故者宜照例不任京职其不系同祖与夫人
以下之亲及系同祖而妃与仪宾郡县主已故者一
体升除京职其男为郡县乡君仪宾者亦如之疏下
吏部复请行各省抚按官查核擢用从之六月礼部
请议定宗藩事宜覆河南抚按栗永禄杨家相礼科
给事张国彦等奏也大略言历考前代未尝有宗室
而坐食县官者我圣祖独厚宗亲世授爵禄恩至渥
也然圣祖当天潢发源之始故奉以数郡而易供今
日当宗支极茂之时则竭天下之财而难给以天下
通论之国初亲郡王将军u四十九位今则玉牒内
见存者共二万八千九百二十四位岁支禄粮八百
七千万石有奇郡县主君及仪宾不与焉是较之国
初数百倍矣天下岁贡京师者止四百万石而宗室
禄粮不啻倍之然特论平时耳万一遇水旱凶荒征
输无出将何以处之又特论目前耳将来传世万亿
生齿无算又何以处之今上下公私两受其困良以
恩施寡节而供输之策穷禁缚太严而资生之路绝
今日之势有不容不变通者且祖庙之制亲尽则祧
而袭封之典曾不少变是待祖宗者薄而待子孙者
厚恩礼不几于倒施乎今之论者动曰祖制不敢轻
议然观洪武初亲王禄米五万石不数年后以供给
难继减至万石其后待庆辽肃谷诸王俱岁给五百
石是高皇帝制禄已无定矣永乐间秦鲁唐府各五
千石辽韩伊府各二千石肃府仅七百庆府虽七百
五十石而郡王常于数内拨给是文皇帝颁禄已变
更矣为今日计国家财力无措则不得不限服制以
杀其禄给禄给既减则不得不听自便以开其生路
生路既开则不得不严法制以禁其为非盖审时酌
变为国家经久之图莫有过于此者伏望皇上谘求
长策容本部以先后诸臣条议通限各府议至之日
本部即请大集廷议恭候圣明独断以成一代章程
以定万世法守上报可
按明外史潞简王翊H穆宗第四子神宗母弟隆庆
二年生生四岁而封万历六年之藩卫辉翊H以帝
爱弟居邸久冠婚之费视帝加盈时海内殷富左右
以封殖导王王肆王庄&#畿内比之藩还县官遂以
内臣司之皇店皇庄之名自此益侈翊H居藩多所
求请无不应者请赡田则以景邸原出予之多至四
万顷请食盐则先予淮继予长芦已乃予河东岁为
常其后福藩遂缘为故事国初亲王禄奉外稍给草
场牧地间以废壤河滩请者多不及千顷部臣得执
奏不尽从也景王载圳就藩时赐予概裁省楚地旷
多闲田诏悉予之景藩除潞得景故籍部臣无以难
也至福邸时版籍更定民力益绌尺寸皆夺之民间
海内骚然论者推原事始颇以翊H为口实云
按明会典禄米本折 秦王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
中半兼支嘉靖四十四年奏辞本色一千石岁支九
千石本色四千石折色五千石
晋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四年奏辞一
千石岁支米九千石
周王岁支本色禄米二万石袭封支一万二千石弘
治十六年支一万石隆庆二年奏辞一千石岁支九
千石
楚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隆庆二年奏辞一千石
岁支九千石
鲁王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隆庆二年奏
辞折色二千石岁支八千石本色五千石折色三千

蜀王岁支本色禄米一万石嘉靖四十五年奏辞一
千石岁支九千石
代王岁支禄米六千石米钞中半兼支
肃王岁支禄米一千石本色七百石折色三百石隆
庆四年本府辅国将军承袭王爵仍支辅国将军禄
米岁八百石本色三分折色七分
辽王岁支禄米二千石国除
庆王岁支禄米一万石本色七千五百石折色二千
五百石嘉靖四十四年奏辞一千石岁支九千石本
色七千石折色二千石
宁王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国除
岷王岁支本色禄米一千五百石
韩王岁支禄米三千石本色二千石折色一千石
渖王岁支禄米一万石本色六千石折色四千石嘉
靖四十四年奏辞一千石岁支九千石本色五千五
百石折色三千五百石
唐王岁支本色禄米五千石嘉靖五年奏准本色粟
米三千石外再给粳米一千石其余折色共岁支六
千石本色四千石折色二千石
伊王岁支本色禄米二千石国除
赵王岁支禄米一万石米钞中半兼支弘治十六年
定拟本色八千石折色二千石隆庆三年奏辞本色
一千石岁支九千石本色七千石折色二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