掊珍玩价直数百万钱悉出于民思
永K其三之一使怒去而不能有所中伤也寻为户
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北俗
以桑麻为产籍民惧赋不敢艺日益贫思永始奏更
之徙知江宁府治平中召为御史中丞濮王有称亲
之议言事者争之皆斥去思永更上疏极论曰濮王
生陛下而仁宗以陛下为嗣是仁宗为皇考而濮王
于属为伯此天地大义生人大伦如乾坤定位不可
得而变也陛下为仁庙子曰考曰亲乃仁庙也若更
施于濮王是有二亲矣使王与诸父夷等无有殊别
则于大孝之心亦为难安臣以为当尊为濮国大王
祭告之辞则曰侄嗣皇帝书名昭告于皇伯父在王
则极尊崇之道而于仁庙亦无所嫌矣此万世之法
也疏入英宗感其切至垂欲施行而中书持之甚力
卒不果神宗即位御史蒋之奇纠欧阳修阴事挽思
永自助思永以为帷薄之私非外人所知但其首建
濮议违典礼以犯众怒不宜更在政府诏问语所从
来思永不肯对而极陈大臣专恣朋党乃出知黄州
改太平州熙宁三年以户部侍郎致仕卒年七十一
思永仁厚廉恕为儿时旦起早学得金钗于门外默
坐其处须臾亡钗者来物色审之良是即付之其人
欲谢以钱思永笑曰使我欲之则匿金矣始就举持
数钏为资同举者过之出而玩或坠其一于袖间众
相为求索思永曰数止此耳客去举手揖钏坠于地
众皆服其量居母丧窭甚乡人馈之无所受子卫亦
孝谨以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族里称之
  俞充
按宋史本传充字公达明州鄞人登进士第熙宁中
为都水丞提举沿汴淤泥溉田为上腴者八万顷检
正中书户房加集贤校理淮南转运副使迁成都路
转运使茂州羌寇边充上十策御戎神宗遣内侍王
中正司经制建三堡复永康为军因诈杀羌众以为
中正功与深相结至出妻拜之中正还阙举充可任
召判都水监进直史馆中书都检正御史彭汝砺论
其媚事中正命遂寝河决曹村充往救护还陈河防
十余事概论水衡之政不修因循苟且浸以成习方
曹村决时兵之在役者仅十余人有司自取败事恐
未可以罪岁也加集贤殿修撰提举市易岁登课百
四十万故事当赐钱充曰奏课职也愿自今罢赐诏
听之擢天章阁待制知庆州庆阳兵骄小绳治辄肆
悖充严约束斩妄言者五人于军门闻有病苦则巡
抚劳饷死不能举者出私财以周其丧以故莫不畏
威而怀惠环州田与夏境犬牙交错每获必遭掠多
弃弗理充檄所部复以时耕植募家族山夷叛举户
亡入西者且三百充遣将张守约耀兵塞上夏人亟
反之充之帅边实王荐欲以遏司马光之入充亦
知帝有用兵意屡倡请西征后言夏酋秉常为母梁
所戕或云虽存而囚不得与国政其母宣淫凶恣国
人怨嗟实为兴师问罪之秋也秉常亡将有桀黠者
起必为吾患今师出有名天亡其国度如破竹之易
愿得乘传入觐面陈攻讨之略诏令掾属入议未及
行充暴卒年四十九

 政事部名臣列传十九
  宋六
  贾昌衡
按宋史贾昌朝传昌朝弟昌衡字子平举进士为梓
州路转运判官贾人请富顺井盐吏视贿多寡为先
后昌衡一随月日给之泸州边夷蛮故时守以武吏
昌衡请由东铨调选蛮驱马来市官第其良驽为二
等上者送秦州下者辄轻估直而抑买昌衡请严禁
之徙提点淮南刑狱广东转运使徙两浙路熙宁更
法度核吏治昌衡数以利害闻神宗奖其论奏忠益
召为户部副使提举市易司课羡增秩右谏议大夫
加集贤殿修撰知河南府历陈郓应天府邓州以正
议大夫致仕卒从子炎
  王靖
按宋史王素传素从子靖字詹叔早孤自力于学好
讲切天下利害以祖荫历通判阆州知滁州主管北
京御史台契丹数遣横使来靖疏言彼利中国赐遗
挟虚声以济其欲渐不可长宜有以折之又请复明
经科加试贡士以策观其所学稍变声律之习擢利
州路转运判官提点陕西刑狱乡户役于州县者优
则愿久留劳则欲亟去吏得权其迟速靖一以岁月
遣代遂为令徙河东长子县贼杀人捕治十数辈不
得实皆释去靖阅其牍曰此真盗也教吏曲折讯囚
果服罪为开封府推官曹濮盗害官吏久不获靖受
诏督捕成擒者十八九因言盗之不戢由大姓为囊
睬氩⒆之着为令徙广南转运使熙宁初广人讹
言交址且至老幼入保事闻中外以为忧神宗曰王
靖在彼可无念即拜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居
二年入为度支副使卒子古
  滕元发
按宋史本传元发初名甫字元发以避高鲁王讳改
字为名而字达道东阳人将生之夕母梦虎行月中
堕其室性豪&#慷慨不拘小节九岁能赋诗范仲淹
见而奇之举进士廷试第三因声韵不中程罢再举
复第三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孙沔守杭见而异之
曰奇才也后当为贤将授以治剧守边之略召试为
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盐铁户部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