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建始二年省技巧六□官王莽改水
衡都尉曰予虞初御羞上林衡官及铸钱皆属少府


应劭曰古山林之官曰衡掌诸池苑故称水衡
 张晏曰主都水及上林苑故曰水衡主诸官故曰
 都有卒徒武事故曰尉师古曰衡平也主平其税
 入
按文献通考初秦汉又有都水长丞主陂塘灌溉保
守河渠自太常少府及三辅等皆有其官汉武帝以
都水官多乃置左右使者以领之至汉哀帝省使者
官至东京凡都水皆罢之并置河堤谒者汉之水衡
都尉本主上林苑
  后汉
后汉以都水属郡国水衡都尉不常置并省其官属
按后汉书百官志世祖改都水属郡国孝武帝初置
水衡都尉秩比二千石别主上林苑有离宫燕休之
处世祖省之并其职于少府每立秋刘之日□暂
置水衡都尉事讫乃罢之又省水衡属官令长丞尉
二十余人
  晋
晋置都水使者以防河堤谒者为都水官属
按晋书职官志都水使者汉水衡之职也汉又有都
水长丞主陂池灌溉保守河渠属太常汉东京省都
水置河堤谒者魏因之及武帝省水衡置都水使者
一人以河堤谒者为都水官属及江左省河堤谒者
置谒者六人
  宋
宋置都水使者统河堤谒者之属后省河堤
按宋书百官志都水使者一人掌舟航及运部秦汉
有都水长丞主陂池灌溉保守河渠属太常汉东京
省都水置河堤谒者魏因之汉世水衡都尉主上林
苑魏世主天下水军舟船器械晋武帝省水衡置都
水使者而河堤为都水官属有参军二人谒者一人
令史减置无常员晋西朝有参军而无谒者谒者则
江左置也怀帝永嘉六年胡入洛阳都水使者爰浚
先出督运得免然则武帝置职便掌运矣江左省河

文帝元嘉三十年四月孝武帝即位十二月甲戌省
都水台罢都水使者官置水衡令官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孝武帝孝建元年十一月癸卯复立都水台置都水
使者官
按宋书孝武帝本纪云云
  北魏
魏初皆有都水使者及水衡都尉河堤谒者等官
按魏书官氏志第四品中都水使者从第五品中水
衡都尉第六品中河堤谒者
宣武帝永平二年都水台依旧置二使者
按魏书宣武帝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永平二年正
月尚书令高肇奏都水台请依旧二使者诏曰使者
置二可如所奏其下属司唯须充事耳亦何劳多也
  北齐
北齐置都水台使者司诸津桥
按隋书百官志后齐制官多循后魏都水台管诸津
桥使者二人参事十人又领都尉合昌坊城等三局
尉皆分司诸津桥
  隋
隋仍设都水台使者领河堤谒者船局都尉之属后
改为都水监
按隋书百官志都水台使者及丞各二人参军三十
人河堤谒者六十人录事二人领掌船局都水尉二
人又领诸津上津每尉一人丞二人中津每尉丞各
一人下津每典作一人津长四人
炀帝即位多所改革都水监改为使者增为正五品
丞为从七品统舟□河渠二署舟□署每津置尉一
人五年又改使者为监四品加置少监为五品后又
改监少监为令从三品少令从四品
  唐
唐设都水监使者统河渠署令河堤谒者主河渠堤
堰之事
按唐书百官志都水监使者二人正五品上掌川泽
津梁渠堰陂池之政总河渠诸津监署凡渔捕有禁
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渠长斗门长节其多少而均
焉府县以官督察
丞二人从七品上掌判监事凡京畿诸水因灌溉盗
费者有禁水入内之余则均王公百官
主簿一人从八品下掌运漕渔捕程会而纠举之
 武德初废都水监为署贞观六年复为监改令曰
 使者龙朔二年改都水监曰司津监使者曰监武
 后垂拱元年改都水监曰水衡监使者曰都尉开
 元二十五年不隶将作监有录事一人府五人史
 十人亭长一人掌固四人初贞观六年置舟楫署
 有令一人正八品下掌舟楫运漕漕正一人府三
 人史六人监漕一人漕史一人典事六人掌固八
 人上元二年置丞二人正九品下掌运漕隐失开
 元二十六年署废
河渠署令一人正八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上掌河渠
陂池堤堰鱼醢之事凡沟渠开塞渔捕时禁皆颛之
飨宗庙则供鱼祀昊天上帝有司摄事则供腥鱼
日供尚食及给中书门下岁供诸司及东宫之冬藏
渭河三百里内渔钓者五坊捕治之供祠祀则自便
桥至东渭桥禁民渔三元日非供祠不采鱼
 唐有河堤使者贞观初改曰河堤谒者有府三人
 史六人典事三人每渠及斗门有长一人掌固三
 人鱼师十三人初有监漕十人从九品上大历后
 省兴成五门六门龙首泾堰滋堤凡六堰皆有丞
 一人从九品下府一人史二人典事一人掌固二
 人贞观六年皆废
河堤谒者六人正八品下掌完堤堰利沟渎渔捕之
事泾渭白渠以京兆少尹一人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