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也
晋秘书郎掌中外三阁经书校阅脱误进贤一梁冠
绛朝服亦谓之郎中武帝分秘书图籍为甲乙丙丁
四部使秘书郎中四人各掌其一


左太冲为三都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
 中又郑默字思元为秘书郎删省旧文除其浮秽
 中书令虞松曰而今而后朱紫别矣锺会左太冲
 刘隗等并为此官
宋齐秘书郎皆四员尤为美职皆为甲族起家之选
待次入补其居职例十日便迁


宋王敬弘子恢之召为秘书郎敬弘求为奉朝
 请与恢之书曰秘书日有限故有竞朝请无限故
 无竞吾欲使汝处无竞之地文帝许之
梁亦然


张缵字伯绪为秘书郎固求不迁欲遍观阁内
 图籍
自齐梁之末多以贵游子弟为之无其才实


当时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历代皆有北齐又谓之郎中隋除中寺亦四员大唐
亦四员分掌四部经籍图书分判校写功程事龙朔
中改兰台郎咸亨初复旧开元二十八年减一员
秘书校书郎汉之兰台及后汉东观皆藏书之室亦
著述之所多当时文学之士使雠校于其中故有校
书之职


初汉成帝时已命光禄大夫刘向于天禄阁校
 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右校兵书太史令尹
 咸校数术太医监李柱国校方伎后以诸大夫扬
 雄等亦典校于其中
后汉兰台置令史十八人


秩百石属御史中丞
又选他官入东观皆令典校秘书或撰述传记


后汉明帝以班固为兰台令史撰光武本纪及
 诸传记又以傅毅为兰台令史与班固贾逵共典
 校书
盖有校书之任而未为官也故以郎居其任则谓之
校书郎


明帝召班固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后迁为郎
 典校秘书又刘珍与校书郎刘PB马融校定东
 观五经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定正文字又杨
 忠字子山征诣兰台拜校书郎又窦章为东观校
 书郎
以郎中居其任则谓之校书郎中


后汉蔡邕拜郎中校书东观又马融为校书郎
 中诣东观典秘书
当时重其职故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
山焉至魏始置秘书校书郎晋宋以下无闻至后魏
有秘书校书郎北齐亦有校书郎后周有校书郎下
士十二人属春官之外史隋校书郎十二人炀帝初
减二人寻更增为四十人大唐置八人掌雠校典籍
为文士起家之良选其弘文崇文馆著作司经局并
有校书之官皆为美职而秘书省为最
秘书正字后汉桓帝初置秘监书掌图书古今文字
考合同异其后监令掌图籍之纪监述作之事不复
专文字之任矣今之正字盖令监之遗职校书之通
制历代无闻齐集书省有正书北齐秘书省有正字
隋置四人大唐因之掌刊正文字其官资轻重与校
书郎同


贞元八年革校书四员正字两员属集贤殿
著作郎汉东京图书悉在东观故使名儒硕学入直
东观撰述国史谓之著作东观皆以他官领焉盖有
著作之任而未为官员也


兰台令史班固傅毅洛阳令陈崇长陵令尹敏
 司隶校尉孟冀及杨彪等并著作东观
魏明帝太和中始置著作郎官隶中书省专掌国史


卫觊字伯儒以侍中尚书典著作
晋元康二年诏曰著作旧属中书令秘书既典文籍
宜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作于是改隶秘书后别自
置省


谓之著作省
而犹隶秘书著作郎一人谓之大著作专掌史任


李充字弘度为大著作于时典籍混乱充删除
 烦重分作四部秘阁以为永制又曰荀勖以中书
 监孙盛以秘书监并领著作孙绰以散骑常侍及
 陈寿并为大著作又应亨祖嘉让著作表曰自司
 隶校尉奉至臣父五代著作不绝拜俗以为美谈
进贤两梁冠介帻绛朝服


王隐待诏著作单衣介帻月朔诣于著作省亦
 其任也
宋齐与晋同梁制一梁冠而无印绶


以上并大著作
魏氏又置佐著作郎亦属中书晋佐著作郎八人进
贤一梁冠绛朝服秘书监自调补之


太元四年诏秘书无监使吏部选佐著作郎有
 监复旧又阎纂集云邹湛谓秘书监和峤曰阎纂
 可佐著作峤曰此职闲重势贵多争不暇求才按
 此则大著作秘监自调也
晋制佐著作郎始到职必撰名臣传一人宋初以国
朝始建未有合撰者其制遂废矣宋齐以来遂迁佐
于下谓之著作佐郎亦掌国史集注起居梁初周舍
裴子野皆以他官领其职官制与大著作同陈氏为
令仆子起家之选后魏有著作郎佐郎北齐有著作
郎佐郎各二人后周有著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掌
缀国录属春官之外史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