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奉闻始将传政使内参政子尚乘驿送诏书于邺
子尚出晋阳城见人骑随后忽失之尚未至邺而其
言已布矣
后主天统元年太上皇帝遣使于陈诏增置官属及
改高祖庙号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天统元年六月己巳太上皇帝
诏兼散骑常侍王季高使于陈秋七月乙未太上皇
帝诏增置都水使者一人冬十一月癸未太上皇帝
至自晋阳己丑太上皇帝诏改太祖献武皇帝为神
武皇帝庙号高祖献明皇后为武明皇后其文宣谥
号委有司议定十二月庚戌太上皇帝狩于北郊壬
子狩于南郊乙卯狩于西郊壬戌太上皇帝幸晋阳
天统二年太上皇以三台施兴圣寺封太上皇诸子
于藩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天统二年二月庚戌太上皇帝
至自晋阳三月乙巳太上皇帝诏以三台施兴圣寺
以旱故降禁囚五月己亥封太上皇帝子俨为东平
王仁弘为齐安王仁固为北平王仁英为高平王仁
光为淮南王六月太上皇帝诏兼散骑常侍韦道儒
聘于陈秋八月太上皇帝幸晋阳
天统三年太上皇亲厘庶政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天统三年春正月壬辰太上皇
帝至自晋阳戊戌太上皇帝诏京官执事散官三品
已上各举三人五品以上各举二人称事七品已上
及殿中侍御史尚书都检校御史主书及门下录事
各举一人夏四月癸丑太上皇帝诏兼散骑常侍司
马幼之使于陈五月甲午太上皇帝诏以领军大将
军东平王俨为尚书令六月己未太上皇帝诏封皇
子仁机为西河王仁约为乐浪王仁俭为颍川王仁
雅为安乐王仁统为丹阳王仁谦为东海王闰六月
壬午太上皇帝诏尚书令东平王俨录尚书事以尚
书左仆射赵彦深为尚书令并省尚书左仆射娄定
远为尚书左仆射中书监徐之才为右仆射秋八月
辛未太上皇帝诏以太保任城王为太师太尉冯
翊王润为大司马太宰段韶为左丞相太师贺拔仁
为右丞相太傅侯莫陈相为太宰大司马娄睿为太
傅大将军斛律光为太保司徒韩祖念为大将军司
空赵郡王睿为太尉尚书令东平王俨为司徒九月
己酉太上皇帝诏诸寺署所绾杂保户姓高者天保
之初虽有优敕权假力用未免者今可悉蠲杂户任
属郡县一准平人丁巳太上皇帝幸晋阳十一月癸
未太上皇帝至自晋阳十二月己巳太上皇帝诏以
故左丞相赵郡王琛配享神武庙庭
天统四年太上皇仍临朝政寻崩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天统四年正月癸亥太上皇帝
诏兼散骑常侍郑大护使于陈三月乙巳太上皇帝
诏以司徒东平王俨为大将军南阳王绰为司徒开
府仪同三司徐显秀为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广宁王
孝珩为尚书令夏四月辛巳太上皇帝幸晋阳五月
壬戌太上皇帝至自晋阳秋九月景申周人来通和
太上皇帝诏侍中斛斯文略报聘于周冬十一月壬
辰太上皇帝诏兼散骑常侍李翥使于陈十二月辛
未太上皇帝崩
隆化元年后主禅位皇太子称太上皇帝又称为无
上皇
按北齐书后主本纪隆化元年高元海宋士素卢思
道李德林等欲议禅位皇太子先是望气者言当有
革易于是依天统故事授位幼主幼主名恒帝之长
子也春正月乙亥即皇帝位时八岁改元为承光元
年大赦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帝为太上皇帝后为
太上皇后于是黄门侍郎颜之推中书侍郎薛道衡
侍中陈德胜等劝太上皇帝往河外募兵更为经略
若不济南投陈国从之丁丑太皇太后太上皇自邺
先趋济州周师渐逼癸未幼主又自邺东走乙丑周
师至紫陌桥癸巳烧城西门太上皇将百余骑东走
乙亥渡河入济州其日幼主禅位于大丞相任城王
令侍中斛律孝卿送禅文及玺绂于瀛州孝卿乃
以之归周又为任城王诏尊太上皇为无上皇幼主
为守国天王留太皇太后济州遣高阿那肱留守太
上皇并皇后携幼主走青州韩长鸾邓J等数十人
从太上皇既至青州即为入陈之计而高阿那肱召
周军约生致齐主而屡使人告言贼军在远已令人
烧断桥路太上所以停缓周军奄至青州太上窘急
将逊于陈置金囊于鞍后与长鸾淑妃等十数骑至
青州南邓村为周将尉迟纲所获送邺周武帝与抗
宾主礼并太后幼主诸王俱送长安封帝温国公
  北周
宣帝大象元年诏传位于皇太子自称天元皇帝
按周书宣帝本纪大象元年春二月辛巳诏曰有圣
大宝实惟重器元天表命人事与能幽显同谋确乎
不易域中之大实悬定于杳冥天下为公盖不避于
内举我大周感苍昊之精受河洛之锡武功文德光
格区宇创业垂统永光无穷朕以寡薄祗承鸿绪上
赖先朝得一之迹下藉群后不贰之心职贡与云雨
俱通宪章共光华并圆首方足咸登仁寿思隆国
本用弘天历皇太子衍地居上嗣正统所归远凭积
德之休允□无疆之祚帝王之量未肃而成天禄之
期不谋已至朕今传位于衍乃眷四海深合讴歌之
望俾予一人高蹈风尘之表万方兆庶知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