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为臣子一体而
已故实公孙婴齐而谓之仲婴齐若春秋本不听其
为后者则当书曰公孙婴齐卒学者问之曰此仲婴
齐曷为谓之公孙婴齐不与为兄后也乃可矣夫春
秋家犹重之况国乎国尔犹重之况天下乎故凡继
其君虽兄弟必使子之继其大宗虽兄弟必使子之
如继其君继其大宗而不使子是教不子而轻其所
托也此文公所以受逆祀之贬也然春秋固为衰世
法非太平正礼也太平之世未尝有也汉时定迭毁
之礼丞相元成丞相衡引昭宣两帝并为昭独以孙
为昭而不知礼无两昭使昭帝之天下无所传宣帝
之天下无所受失礼意矣又惠帝文帝皆高祖子惠
帝亲受之高祖文帝则受之惠帝虽皆兄弟此与闵
公僖公何异哉存当以臣子叙之死当以昭穆正之
而汉世议者推文帝使上继高祖而惠帝亲受高祖
天下者反不与昭穆之正至于光武当继平帝又自
以世次为元帝之子上继元帝而为元帝后皆悖经
违礼而不可传者也自汉世以来其议尤众皆曰兄
弟不相为后不当以昭穆格之妄也若不以昭穆格
之则天下受之谁乎凡人君以兄弟为后者必非有
子者也引而为嗣臣子一体矣而当嗣者反以兄弟
之故不继所受国而继先君则是所受国者竟莫有
嗣之者也不可一矣生则以臣子事之死则以兄弟
治之志生悖死不可二矣己实受之后君不受之先
君今当自继先君者不唯弃后君命己之命又当废
先君命兄之命不可三矣天下国家则归之己而父
子之礼则耻不为不可四矣徐邈曰若兄弟昭穆者
设兄弟六人为君至其后世当祀不及祖祢此又妄
之甚者礼有所极义有所继为之后者为之子所以
正授受重祖统也兄弟六人相代为君亦六代祀祖
祢矣假令非兄弟相代其祖亦当迁矣不得故存也
即如此言使有兄弟六人为君各自称昭是有十三
庙也又其最后一君当上继先君而五君终为无后
也岂其所以传重授国之意乎礼为人后者降其私
亲设兄弟六君故当各自为嗣义不可曲顾其亲何
谓祀不及祖祢哉凡言礼者恶其谄时君之意苟曰
益广宗庙大孝之本而不详授受之道春秋之义使
当传国者不忍以国与其宗曰非吾子也当受国者
又不肯以臣子之礼事其君曰非吾父也至令宗庙
猥众昭穆骈积而鬼有不嗣者推生嗣死独可悖哉
独可悖哉
袁氏世范
  睦亲篇
人之兄弟不和而至于破家者或由于父母憎爱之
偏衣服饮食言语动静必厚于所爱而薄于所憎见
爱者意气日横见憎者心不能平积久之后遂成深
雠所谓爱之适所以害之也苟父母均其所爱兄弟
自相和睦可以两全岂不甚善
父母见诸子中有独贫者往往念之常加怜恤饮食
衣服之外或有所偏私子之富者或有所献则转以
与之此乃父母均一之心而子之富者或以为怨此
殆未之思也若使我贫父母必移此心于我矣
兄弟子侄同居至于不和本非大有所争由其中有
一人设心不公为己稍重虽是毫末必独取于众或
众有所分在己必欲多得无他心不能平遂起争端
破荡家产驯小得而致大患若知此理各怀公心取
于私则皆取于私取于公则皆取于公众有所分虽
果实之属直不数钱亦必均平则亦何争之有
兄弟子侄同居长者或恃其长凌轹卑幼专用其财
自取温饱因而成私簿书出入不令幼者预知幼者
至不免饥寒必启争端或长者处事至公幼者不能
承顺盗取其财以为不肖之资尤不能和若长者总
提大纲幼者分干细务长必幼谋幼必长听各尽公
心自然无争
兄弟子侄贫富厚薄不同富者既怀独善之心又多
骄傲贫者不生自勉之心又多妒嫉此所以不和若
富者时分惠其余不恤其不知恩贫者知自有定分
不望其必分惠则亦何争之有
朝廷立法于分析一事非不委曲详悉然有果是窃
众营私却于典买契中称系妻财置到或诡名置产
官中不能尽行根究又有果是起于贫寒不因父祖
资产自能奋立营置财业或虽有祖家财产不因于
众别自殖立私财其同宗之人必求分析至于经县
经州经所在官府累年争讼各至破荡而后已若富
者能反思果是因众成私不分与贫者于心岂无所
慊果是自置财产分与贫者明则为高义幽则为阴
德又岂不胜于连年争讼妨废家务及资备裹粮资
给证佐与嘱托吏胥贿赂官员之徒费耶贫者亦宜
自思彼实窃众亦由辛苦营运以至增置岂可悉分
有之况实彼之私财而吾欲受之宁不自愧苟能知
此则所分虽微必无争讼之费也
人有兄弟子侄同居而私财独厚虑有分析之患者
则买金银之属而深藏之此为大愚若以百千金银
计之用以买产岁收必十千十余年后所谓百千者
我已取之其分与者皆其息也况百千又有息焉用
以典质营运三年而其息一倍则所谓百千者我已
取之其分与者皆其息也况又二年再倍不知其多
少何为而藏之箧笥不假此收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