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人同知尊祖分派处有小宗以统之则人各知敬祢
且始封之君其适子袭封则庶子为大夫大夫不得
以祢诸侯故自别为大夫之祖是谓别子为祖也别
子之适子则为大宗使继其祖之所自出从此直下
适子世为大宗合族同宗之是谓继别为宗也别子
之庶子又不得以祢别子却待其子继之而自别为
祢继祢者遂为小宗凡小宗之适子服属未尽常为
小宗凡小宗之庶子又别为祢而其适子又各为小
宗兄弟同宗之谓继祢为小宗是也大宗是始祖正
派下虽其后支分派别皆同宗此祖则合族皆服齐
衰九月初不以亲属近远论是为百世不迁之宗小
宗是祢正派下亲尽则绝如继祢者亲兄弟宗之为
之服期继祖者则从兄弟宗之为之服大功继曾祖
者再从兄弟宗之为之服小功继高祖者三从兄弟
宗之为之服缌自此以后代常趱一代是为五世则
迁之宗宗法之立嫡长之尊有君道焉大宗所以统
其宗族凡合族中有大事当禀大宗而后行小宗所
以统其兄弟如同祢者有大事则同祢之兄弟当禀
继祢之小宗而后行一族之中大宗只是一人小宗
尽多故一人之身从下数至始祖大宗惟一数至高
祖小宗则四此古者宗族人情相亲人伦不乱岂非
明嫡庶之分有君臣之义由大宗小宗之法而然与
刘氏垓孙曰吕汲公家祭仪曰古者小宗有四有继
祢之宗继祖之宗继曾祖之宗继高祖之宗所以主
祭祀而统族人后世宗法既废散无所统祭祀之礼
家自行之支子不能不祭祭不必告于宗子今宗法
虽未易复而宗子主祭之义略可举行宗子为士庶
子为大夫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故今议家庙虽因
支子而立亦宗子主其祭而用其支子命数所得之
礼可合礼意
朱子曰大传云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何也君适长为
世子继先君正统自母弟以下皆不得为宗其次适
为别子不得祢其父又不可宗嗣君又不可无统属
故死后立为大宗之祖所谓别子为祖也其适子继
之则为大宗直下相传百世不迁别子若有庶子又
不敢称祢别子死后立为小宗之祖其长子继之则
为小宗五世则迁别子者为诸侯之弟别于正适故
称别子也为祖者自与后世为始祖谓此别子子孙
为卿大夫立此别子为始祖也继别为宗谓别子之
世世长子当继别子与族人为不迁之宗也继祢者
为小宗祢谓别子之庶子以庶子所生长子继此庶
子与兄弟为小宗也五世则迁者上从高祖下至元
孙之子高祖庙毁不复相宗又别立宗也然别子之
后族人众多或继高祖者与三从兄弟为宗至于五
世或继曾祖者则与再从兄弟为宗至孙五世或继
祖者与同堂兄弟为宗至曾孙五世或继祢者与亲
兄弟为宗至元孙五世皆自小宗之祖以降而言也
鲁季友乃桓公别子所自出故为一族之大宗滕文
之昭武王为天子以次则周公为长故滕文谓鲁为
宗国又有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适则不立小宗也
有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无适则不立大宗也今法长
子死则主父丧用次子不用侄若宗子法立则用长
子之子
明方孝孺宗仪
  序
君子之道本于身行诸家而推于天下则家者身之
符天下之本也治之可无法乎德修于身施以成化
虽无法或可也而古之正家者常不敢后法盖善有
余而法不足法有余而守之人不足家与国通患之
况俱无焉者乎余德不足以化民而窃有志于正家
之道作宗仪九篇以告宗人庶几贤者因言以趋善
不贤者畏义而远罪他日于大者有行焉或者其始
基于此
  重谱
尊祖之次莫过于重谱由百世之下而知百世之上
居闾巷之间而尽同宇之内察统系之异同辨传承
之久近叙戚疏定尊卑收涣散敦亲睦非有谱焉以
列之不可也故君子重之不修谱者谓之不孝然谱
之为孝难言也有征而不书则为弃其祖无征而书
之则为诬其祖有耻其先之贱旁援显人而尊之者
有耻其先之恶而私附于闻人之族者彼皆以为智
矣而诚愚也夫祖岂可择哉兢兢然尊其所知阙其
所不知详其所可征不强述其所难考则庶乎近之
矣而世之知乎此者常鲜趋乎伪者常多淳安之汪
氏由其身缘而上之至于鲁公之族七十余世皆有
讳字卒葬若目见而耳受之者其心以为至博也而
博不能胜其伪也越之杨氏亲炀帝之裔而耻其名
之污遂避而不言吴宁之杜氏越千余岁而宗汉之
延年晋之□阳侯是皆知本者之所深恶而为之者
以为工也顾不惑哉天下有贵人无贵族有贤人无
贤族有士者之子孙不能修身笃行而屈为童隶而
公卿将相常发于陇□圣贤之世不能传其遗业则
夷乎恒人而缙绅大儒多兴于贱宗天之生人也果
孰贵而孰贱乎四海之广百氏之众其初不过出于
数十姓也数十姓之初不过出于数人也数人之先
一人也故今天下之受氏者多尧舜三王之后而皆
始于黄帝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