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己昆弟
 子昆弟礼记仲尼燕居篇故三族和也注三族父
 子孙也
杜元凯注左氏桓公六年传乃谓外祖父外祖母从
母子及妻父妻母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子之子非己
之同族皆外亲有服而异族者然则史官之称帝尧
举其疏而遗其亲无乃颠倒之甚乎且九族之为同
姓经传之中有明证矣春秋鲁成公十五年宋共公
卒传曰二华戴族也司城庄族也六官者皆桓族也
共公距戴公九世凡十三公内除同世者四公而唐
六典宗正卿掌皇九族之属籍以别昭穆之序纪亲
疏之别九庙之子孙其族五十有九光皇帝一族景
皇帝之族六元皇帝之族三高祖之族二十有一太
宗之族十有三高宗之族六中宗之族四睿宗之族
五此在元宗之时已有七族中睿二宗同为一世若
其历世滋多则有不止于九者而五世亲尽故经文
之言族者自九而止也
 杜氏于襄十二年传注曰同族谓高祖以下则前
 说之非不待辨而明矣
又桓六年孔氏正义谓高祖元孙无相及之理不知
高祖之兄弟与元孙之兄弟固可以相及如后魏国
子博士李琰之所谓寿有长短世有延促不可得而
齐同者如宋洪迈容斋随笔言嗣濮王士歆在隆兴
为从叔祖在绍熙为曾叔祖在庆元为高叔祖其明
证矣
 余丁未岁在大同遇代府中尉俊年近五十考
 其世次于孝宗为昆弟而上距弘治之元已一百
 八十年秦晋二府见在者多其六七世孙
亦何必帝尧之世高祖元孙之族无一二人同在者
乎疑其不相及而以外戚当之其亦昧于齐家治国
之理矣
路史曰亲亲治之始也礼小记曰亲亲者以三为五
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是所谓九族者
也夫人生则有父壮则有子父子与己此小宗伯三
族之别也
 周礼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辩其亲疏其正室皆
 谓之门子
父者子之祖因上推之以及于己之祖子者父之孙
因下推之以及于己之孙此礼传之以三为五也己
之祖自己子视之则为曾祖王父自己孙视之则为
高祖王父己之孙自己父视之则为曾孙自己祖视
之则为元孙故又上推以及己之曾高下推以及己
之曾元是所谓以五为九也陈氏礼书曰己之所亲
以一为三祖孙所亲以五为七记不言者以父子一
体而高元与曾同服故不辨异之也服父三年服祖
期则曾祖宜大功高祖宜小功而皆齐衰三月者不
敢以大小功旁亲之服加乎至尊故重其衰麻尊尊
也减其日月恩杀也此所谓上杀服适子三年庶子
期适孙期庶孙大功
 适孙传重者也有适子者无适孙则长子在皆为
 庶孙也
则曾孙宜五月而与元孙皆缌麻三月者曾孙服曾
祖三月曾祖报之亦三月曾祖尊也故加齐衰曾孙
卑也故服缌麻此所谓下杀服祖期则世叔宜大功
以其与父一体故加以期
 周道亲亲至重者莫如兄弟兄弟之子进而为期
 其服同于子父之兄弟进而为期其服同于祖父
 故曰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从世叔则疏矣加所不及故服小功族世叔又疏矣
故服缌麻此发父而旁杀者也祖之兄弟小功曾祖
兄弟缌麻高祖兄弟无服此发祖而旁杀者也同父
至亲期同祖为从大功同曾祖为再从小功同高祖
为三从缌麻此发兄弟而旁杀者也父为子期兄弟
之子宜九月不九月而期者以其犹子而进之也从
兄弟之子小功再从兄弟之子缌麻此发子而旁杀
者也祖为孙大功兄弟之孙小功从兄弟之孙缌麻
此发孙而旁杀者也盖服有加也有报也有降也祖
之齐衰世叔从子之期皆加也曾孙之三月与兄弟
之孙五月皆报也若夫降有四品则非五服之正也
观于九族之训如丧考妣之文而知宗族之名服纪
之数盖前乎二帝而有之矣后魏孝文太和中诏延
四庙之子下逮元孙之胄申宗宴于皇信堂不以爵
秩为列悉序昭穆为次用家人之礼此由古圣人睦
族之意而推之者也
  爱百姓故刑罚中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
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
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
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门之内而犹有不帅教者
然后归之士师然则人君之所治者约矣然后原父
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
深之量以别之悉其聪明致其忠爱以尽之夫然刑
罚焉得而不中乎是故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
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罔攸兼于庶狱而民自不
犯于有司风俗之醇科条之简有自来矣诗曰君之
宗之吾是以知宗子之次于君道也
  庶民安故财用足
民之所以不安以其有贫有富贫者至于不能自存
而富者常恐人之有求而多为吝啬之计于是乎有
争心矣夫子有言不患贫而患不均夫惟收族之法
行而岁时有合食之恩吉凶有通财之义本俗六安
万民三曰联兄弟而乡三物之所兴者六行之条曰
睦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