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官司彝器白牡之牲郊望之礼王曰叔父建尔
元子子父俱延拜而受之可谓不检亡原者矣非特
止此六子皆封诗曰亡言不雠亡德不报报当如之
不如非报也近观行事高祖之约非刘氏不王然而
番君得王长沙下诏称忠定着于令明有大信不拘
于制也春秋晋悼公用魏绛之策诸侯服从郑伯献
乐悼公于是以半赐之绛深辞让晋侯曰微子寡人
不能济河夫赏国之典不可废也子其受之魏绛于
是有金石之乐春秋善之取其臣竭忠以辞功君知
臣以遂赏也今陛下既知公有周公功德不行成王
之褒赏遂听公之固辞不顾春秋之明义则民臣何
称万世何述诚非所以为国也臣愚以为宜恢公国
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所赐之品亦皆如之
诸子之封皆如六子即群下较然输忠黎庶昭然感
德臣诚输忠民诚感德则于王事何有唯陛下深惟
祖宗之重敬畏上天之戒仪刑虞周之盛敕尽伯禽
之赐无遴周公之报令天法有设后世有祖天下幸
甚太后以视群公群公方议其事会吕宽事起初莽
欲擅权白太后前哀帝立背恩义自贵外家丁傅挠
乱国家几危社稷今帝以幼年复奉大宗为成帝后
宜明一统之义以戒前事为后代法于是遣甄丰奉
玺绶即拜帝母卫姬为中山孝王后赐帝舅卫宝宝
弟元爵关内侯皆留中山不得至京师莽子宇非莽
隔绝卫氏恐帝长大后见怨宇即私遣人与宝等通
书教令帝母上书求入语在卫后传莽不听宇与师
吴章及妇兄吕宽议其故章以为莽不可谏而好鬼
神可为变怪以惊惧之章因推类说令归政于卫氏
宇即使宽夜持血洒莽第门吏发觉之莽执宇送狱
饮药死宇妻焉怀子系狱须产子已杀之莽奏言宇
为吕宽等所诖误流言惑众与管蔡同罪臣不敢隐
其诛甄邯等白太后下诏曰夫唐尧有丹朱周文王
有管蔡此皆上圣亡奈下愚子何以其性不可移也
公居周公之位辅成王之主而行管蔡之诛不以亲
亲害尊尊朕甚嘉之昔周公诛四国之后大化乃成
至于刑错公其专意翼国期于致平莽因是诛灭卫
氏穷治吕宽之狱连引郡国豪杰素非议己者内及
敬武公主梁王立红阳侯立平阿侯仁使者迫守皆
自杀死者以百数海内震焉大司马护军褒奏言安
汉公遭子宇陷于管蔡之辜子爱至深为帝室故不
敢顾私惟宇遭□喟然愤发作书八篇以戒子孙宜
班郡国令学官以教授事下群公请令天下吏能诵
公戒者以着官簿比孝经四年春郊祀高祖以配天
宗祀孝文皇帝以配上帝四月丁未莽女立为皇后
大赦天下遣大司徒司直陈崇等八人分行天下览
观风俗大保舜等奏言春秋列功德之义太上有立
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唯至德大贤然后能之
其在人臣则生有大赏终为宗臣殷之伊尹周之周
公是也及民上书者八千余人咸曰伊尹为阿衡周
公为太宰周公享七子之封有过上公之赏宜如陈
崇言章下有司有司请还前所益二县及黄邮聚新
野田采伊尹周公称号加公为宰衡位上公掾史秩
六百石三公言事称敢言之群吏毋得与公同名出
从期门二十人羽林三十人前后大车十乘赐公太
夫人号曰功显君食邑二千户黄金印赤封公子
男二人安为褒新侯临为赏都侯加后聘三千七百
万合为一万万以明大礼太后临前殿亲封拜安汉
公拜前二子拜后如周公故事莽稽首辞让出奏封
事愿独受母号还安临印及号位户邑事下太师
光等皆曰赏未足以直功谦约退让公之常节终不
可听莽求见固让太后下诏曰公每见叩头流涕固
辞今移病固当听其让令□事邪将当遂行其赏遣
归就第也光等曰安临亲受印策号通天其议昭
昭黄邮召陵新野之田为入尤多皆止于公公欲自
损以成国化宜可听许治平之化当以时成宰衡之
官不可世及纳征钱乃以尊皇后非为公也功显君
户止身不传褒新赏都两国合三千户甚少矣忠臣
之节亦宜自屈而信主上之义宜遣大司徒大司空
持节承制诏公亟入□事诏尚书勿复受公之让奏
奏可莽乃起□事上书言臣以元寿二年六月戊午
仓卒之夜以新都侯引入未央宫庚申拜为大司马
充三公位元始元年正月丙辰拜为太傅赐号安汉
公备四辅官今年四月甲子复拜为宰衡位上公臣
莽伏自惟爵为新都侯号为安汉公官为宰衡太傅
大司马爵贵号尊官重一身蒙大宠者五诚非鄙臣
所能堪据元始三年天下岁已复官属宜皆置谷梁
传曰天子之宰通于四海臣愚以为宰衡官以正百
僚平海内为职而无印信名实不副臣莽无兼官之
材今圣朝既过误而用之臣请御史刻宰衡印章曰
宰衡太傅大司马印成授臣莽上太傅与大司马之
印太后诏曰可如相国朕亲临授焉莽乃复以所
益纳征钱千万遗与长乐长御奉共养者太保舜奏
言天下闻公不受千乘之土辞万金之币散财施予
千万数莫不乡化蜀郡男子路建等辍讼惭怍而退
虽文王郄虞芮何以加宜报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