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四方为则
刘向说苑
  建本
孔子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后为君子立体有义
矣而孝为本处丧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队矣而
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能为本居国有礼矣而嗣为
本生才有时矣而力为本置本不固无务丰末亲戚
不悦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闻记不言无务
多谈比近不说无务修远是以反本修迩君子之道
也天之所生地之所养莫贵乎人人之道莫大乎父
子之亲君臣之义父道圣子道仁君道义臣道忠贤
父之于子也慈惠以生之教诲以成之养其谊藏其
伪时其节慎其施子年七岁以上父为之择明师选
良友勿使见恶少渐之以善使之早化故贤子之事
亲发言陈辞应对不悖乎耳趋走进退容貌不悖乎
目卑体贱身不悖乎心君子之事亲以积德子者亲
之本也无所推而不从命推而不从命者惟害亲者
也故亲之所安子皆供之贤臣之事君也受官之日
以主为父以国为家以士人为兄弟故苟有可以安
国家利民人者不避其难不惮其劳以成其义故其
君亦有助之以遂其德夫君臣之与百姓转相为本
如循环无端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行成于
内而嘉号布于外是谓建之于本而荣华自茂矣君
以臣为本臣以君为本父以子为本子以父为本弃
其本荣华槁矣
林逋省心录
  君亲
事亲孝者事君必忠何以知之良知故存虽妻子不
能移其爱推此以尽为臣之道则爵禄安可易其守
子惟知有亲焉得不孝臣惟知有君安得不忠所谓
良知者其可忘乎
爱身者所以孝于亲爱民者所以忠于君
子之事亲不能承颜养志则必不能忠于君上
内不溺于妻子者事亲必孝外不欺于朋友者事君
必忠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保富贵之心
事君则无往而不忠
事亲孝则专其爱而妻子不能移事君忠则尽其职
而爵禄不足动竭力于亲者不必须士类致身于君
者不必问品秩
性理会通
  人伦
朱子曰君臣父子之大伦天之经地之义而所谓民
彝也故臣之于君子之于父生则敬养之死则哀送
之所以致其忠孝之诚者无所不用其极而非虚加
之也以为不如是则无以尽吾心云尔
父子欲其亲君臣欲其敬非是欲其如此盖有父子
则便自然有亲有君臣则便自然有敬

 君父部艺文
  孝义传序          宋书
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夫仁义者合君亲之至理
实忠孝之所资虽义发因心情非外感然企及之旨
圣哲诒言至于风漓化薄礼违道丧忠不树国孝亦
愆家而一世之民权利相引仕以势招荣非行立乏
翱翔之感弃舍生之分霜露未改大痛已忘于心名
节不变戎车遽为其首斯并轨训之理未弘汲引之
涂多阙若夫情发于天行成乎己捐躯舍命济主安
亲虽乖理暗主匪由劝赏而宰世之人曾微诱激乃
至事隐闾阎无闻视听故可以昭被图篆百不一焉
今采缀湮落以备阙文云尔
  唐明宗家人传从Z论    五代史
呜呼无父乌生无君乌以为生而世之言曰为忠孝
者不两全夫岂然哉君父人伦之大本忠孝臣子之
大节岂其不相为用而又相害者乎抑私与义而已
耳盖以其私则两害以其义则两得其父以兵攻其
君为其子者从父乎从君乎曰身从其居志从其义
可也身居君所则从君居父所则从父其从于君者
必辞其君曰子不可以射父愿无与兵焉则又号泣
而呼其父曰盍舍兵而归吾君乎君败则死之父败
则终丧而事君其从于父者必告之曰君不可以射
也盍舍兵而归吾君乎君败则死之父败则待罪于
君君赦己则终丧而事之古之知孝者莫如舜知义
者莫如孔孟其于君臣父子之际详矣使其不幸而
遭焉其亦如是而已矣从Z之于庄宗知所从而得
其死矣哀哉

 君父部纪事
吕氏春秋行论篇纣为无道杀梅伯醢之杀鬼侯脯
之以礼诸侯于庙文王流涕而咨之纣恐其畔欲杀
文王而灭周文王曰父虽无道子敢不事父乎君虽
不惠臣敢不事君乎孰王而可畔也纣乃赦之
史记伯夷传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
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s君可谓仁乎左右
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韩子十过篇管仲老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
父不幸而不起政安迁之管仲曰知臣莫若君知子
莫若父公曰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
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
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
亲君乎
国语晋献公A于武公公称不与使奚齐□事猛
足言于大子曰伯氏不出奚齐在庙子盍图乎大子
曰吾闻之羊舌大夫曰事君以敬事父以孝受命不
迁为敬敬顺所安为孝弃命不敬作令不孝又何图
焉且夫间父之爱而嘉其况有不忠焉废人以自成
有不贞焉孝敬忠贞君父之所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