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诚足以感人也凡所以施惠于民者类
非虚文皆有诚意存乎其间千载之下即事而察之
不可掩也
问汉文时吴王不朝赐以几杖此与唐之陵夷藩镇
邀节旄者何异不几于姑息之政欤潜室陈氏曰文
帝是纯任德教权纲在上伸缩由己唐一向姑息权
柄倒持于下予夺由人两事不可同日语
问天下之患莫大于本小末大周之内轻外重宜若
难久而卒绵远汉之内重外轻宜若足以相制而犹
有七国之祸何耶曰周虽诸侯强大犹能支吾数百
年先史喻为百足虫所以难死者扶之者多也汉七
国之祸亦自外重自此以后日以轻矣
  景帝
五峰胡氏曰汉景以郅都&#成为中尉以严酷治宗
室贵戚人人惴恐夫亲亲尊尊之道必选天下有节
行贤德之人为之师傅为之交游则将有大人君子
可为天下用何有忧其犯法耶治百姓亦然修崇学
校所以教也刑以助教而已非为治之正法也
  武帝
朱子曰武帝病痛固多然天资高志向大足以有为
使合下便得个真儒辅佐岂不大有可观惜乎无真
儒辅佐不能胜其多欲之私做从那边去了欲讨匈
奴便把吕后书做题目要来掩盖其失他若知得
此岂无修文德以来道理又如讨西域初一番去不
透又再去只是要得一马此是甚气力若移来就这
边做岂不可末年海内虚耗去秦始皇无几若不得
霍光收拾成甚么轮台之悔亦是天资高方如此尝
因人言太子仁柔不能用武答以正欲其守成若朕
所为是袭亡秦之迹可见他当时已自知其非向若
能以仲舒为相汲黯为御史大夫岂不善哉
南轩张氏曰武帝奢侈穷黩之事与秦皇相去何能
尺寸然不至于乱亡者有四事焉高帝宽大文景惠
养其得民也深流泽渗漉未能遽泯非若秦自商鞅
以来根本已蹶民独迫于威而强服耳此一也武帝
所为每与六经戾夫岂真能尚儒者然犹表章六经
聘召儒生为稽古礼文之事未至荡然尽弃名教如
秦之为此二也轮台之诏虽云已晚然详味其词盖
真知悔者诚意所动固足以回天人之心自诏下之
后不复萌前日之为思与民休息矣与卒死于行而
不之悟者盖甚有间秦穆之誓圣人取其悔过列之
于书予于轮台之诏每三复焉盖以为存亡之几所
系耳此三也惟其能悔过也故自是之后侈欲之机
息而清明之虑生是以能审于付托昭帝之初霍光
当政述文景之事以培植本根于是兴利之源窒而
惠泽复流有以祈天永命矣此四也以四者相须而
维持是以能保其祚然向使武帝老不知悔死于炽
然私欲之中则决不能善处其后虽使赖高文景之
泽以免其身旋即殆矣故予深有取于轮台之诏以
为存亡之几所系也然其能卒知悔者则以其平日
犹知诵习六经之言听儒生之论至于力衰而意怠
则善端有时而萌故耳然则其所以不至乱亡者亦
岂偶然也哉
  宣帝
豫章罗氏曰汉宣帝诘责杜延年治郡不进乃善识
治体者夫治郡不进非人臣之大罪而宣帝心欲诘
责之何耶盖中兴之际内之朝廷外之郡县法度未
备政事未修民人未安堵或治郡不进则百职废矣
乌可不责之夫一郡尚尔况天下乎予谓汉宣帝识
治势
南轩张氏曰宣帝谓汉家杂伯固其所趋若此然在
汉家论之则盖亦不易之论也自高祖取天下固以
天下为己利而非若汤武吊民伐罪之心故其即位
之后反者数起而莫之禁利之所在固其所趋也至
其立国规模大抵皆因秦旧而无复三代封建井田
公共天下之心矣其合于王道者如约法三章为义
帝发丧要亦未免有假之之意其诚不孚也则其杂
伯固有自来夫王道如精金美玉岂容杂也杂之则
是亦伯而已矣惟文帝天资为近之然其熏习操术
亦杂于黄老刑名考其施设动皆有术但其资美而
术高耳深考自可见至于宣帝则又伯之下者桓文
之罪人也西京之亡自宣帝始盖文景养民之意至
是而尽消靡矣且宣帝岂真知所谓德教者哉而以
为不可用也如元帝之好儒生盖窃其近似之名委
靡柔懦败坏天下者其何德教之云夫惟王者之政
其心本乎天理建立人纪施于万事仁立义行而无
偏弊不举之处此古人之所以制治保邦而垂裕乎
无疆者后世未尝真知王道顾曰儒生之说迂阔而
难行盖亦未之思矣
  元帝
&#水司马氏曰甚矣暗君之不可与言也天实剥丧
汉室而昏塞孝元之心使如木石不可得入至于此
乎哀哉京房之言如此其深切着明也而曾不能喻
何哉诗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匪手携之言示之事
又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噫后之人可不以孝元为
监乎
  东汉光武
南轩张氏曰光武之不任功臣为三公盖鉴高帝之
弊而欲保全之前史莫不以为美谈以予观之光武
之保全功臣使皆得以福禄终身是固美矣然于用
人之道则有未尽也盖用人之道先以一说横于胸
中则为私意非立贤无方之义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