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又《颜渊》曰: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又《子路》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圣人受命而王,必父子相承,然後天下之民能仁也。)
又《宪问》曰: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重言如其仁者,九合诸侯功济天下,此仁为大代节仁小者也。)
又《卫灵公》曰:民之於仁,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未见蹈仁而死者也。(甚於水火,於仁最急也。)
又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又《阳货》曰:子张问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不敏人无侮慢之言。)
又《微子》曰: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此三人,纣同姓人臣。微子知纣恶,而去之。箕子、比干不忍去,故或见奴,或见杀之。)
《家语》曰:或问孔子曰:“颜渊何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
《尔雅》曰:太平之人仁。
《大戴礼》曰:君子执仁志,先行後言。千里之外,皆兄弟也。
《尚书考灵耀》曰:“春行仁政,顺天之常。
《尚书大传》曰:子张曰:“仁者何乐於山也?”孔子曰:“夫山者,忌然高。”“忌然高则何乐焉?”“夫山,草木生焉,鸟兽蕃焉,财用殖焉。生财用而无私为,四方皆伐焉,每无私予焉。出云风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飨,此仁者之所乐於山者也。”
又曰:周人以仁接民,而天下莫不仁。故曰文矣。(言文王仁,故谓之文也。)
又曰:舜不登而高,不行而远,拱揖于天下,而天下称仁。
又曰:《誓》可以观义,《五诰》可以观仁,《甫刑》可以观诫,《洪范》可以观度。
《韩诗外传》曰:仁道有四:仁者有圣,仁者有知,仁者有德,仁者有谦。
《史记》曰:帝尧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又曰:孔子适周,问礼於老子,辞去。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
又曰:高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汉书》曰:何武为人仁厚。
《後汉书》曰:王莽末,虞延从女弟,年在孩乳,其母不能活之,弃于沟中。延闻其号声,哀而收之,养至成人。
范晔《後汉书》曰:刘宽,字文饶,弘农人,迁南阳太守。温仁多恕。吏人愆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
又曰:宣秉所得俸禄,辄以收养亲族,其孤弱者,分与田地。自无担石之储。(《前汉书音义》曰:齐人名小[B124]为担,今江淮人谓一石为一担。担音丁滥切)。
《齐书》曰:虞愿为晋安太守,郡出蚺蛇,胆可用为药。有人饷愿,愿放之二十馀里。一夜,蛇还,归床下。复送四十里,经还复故处,愿令人更送,迟明乃复归,如此再三。时以为仁义之心所致。
又曰:江泌,字士清,性行仁义。衣弊虱多,以绵裹致之。食菜不食心,以其有生意也。
崔鸿《後燕录》曰:赵秋,字子武,汲郡朝歌人也。轻财好施。邻人李玄度,母死,家贫无以葬。秋谓其兄曰:“赴死生,救不足,仁之本也。家有二牛以与之。”玄度得以葬。他年,秋夜行,见一老母遗秋金一饼,曰:“子能葬我,是以相报。子五十已後当富贵不可言,勿忘玄度也。”
《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
《文子》曰:积惠重厚,使万物欣欣,乐其性者,仁也。
《庄子》曰:仁义,先王之蘧庐。(蘧庐,犹傅舍也。)可能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古人假道於仁,托宿於义。
《庄子》曰:义人利物之谓仁。
《曾子》曰:伯夷、叔齐,仁者也。
《鬻子》曰:除天下之害,谓之仁。
《孟子》曰:齐宣王问:“交邻国,有道乎?”对曰:“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故汤事葛伯,文王事昆夷。”
又曰: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而死其长矣。
又曰: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又曰:夫仁,天之尊爵,人之安宅。
又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又曰:为天下得人谓之仁。
又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报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恐醉而强酒也,
又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
又曰:仁之胜不仁,犹水之胜火。
《荀卿子》曰:仁、义、礼、善之於人,譬之若货、财、栗、米之於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贫,无有之者泅拢
《尸子》曰:仁则人亲之,义则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