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乃有此辩士邪!子贡、晏婴何以加之?”群公属目,卿士叹伏。
又曰:郭弘为郡上计吏,朝廷问弘颍川风俗所尚、土地所出、先贤将相儒林文学之士,弘援经以对,陈事答问,出言如浮,引义如流。
《东观汉记》曰:班超,字仲叔,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子也。为人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傅。
《魏志》曰:黄初玄年,郭淮奉使贺文帝践祚,而道路疾,稽留。帝正色责之曰:“昔禹会诸侯於涂山,防风後至,便行显戮。今溥天同庆,而最留迟,何也?”淮对曰:“臣闻五帝先教,道人以德,夏后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代,是以自知免於防风之诛也。”帝悦之,擢领雍州刺史。
《魏典略》曰:邯郸之北有苏大侯者,苏秦往说之,苏大侯送以百金。家丞问其故,苏大侯曰:“客辩士也,立谈之间,再夺吾地而复归之,吾地虽小,岂直百金耶!”
又曰:韩宣,字景然,渤海人。为人短小。建安中,丞相召署军谋掾,冗散在邺。尝于邺步行入宫,於东掖门内,与临淄侯植相遇。时天新雨,地有泥潦,宣欲避之,阂潦不得去,乃以扇自障住於道边。植嫌既不去,又不为礼,乃驻车使其常从问宣何官,宣云:“丞相军谋掾也。”植又问曰:“应得唐突列侯不?”宣曰:“《春秋》之义,王人虽微,列於诸侯之上,未闻宰士而为下士诸侯之礼。”植又曰:“即如所言,为人父吏见其子,应有礼不?”宣又曰:“於礼,臣子一例也。”植知其难穷,乃释去,以为辩也。
梁祚《魏国统》曰:黄权来降,文帝从容谓权曰:“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韩邪?”对曰:“臣过受刘氏殊遇,降吴不可,归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敢慕也!”帝善之。
《吴志》曰:孙权问诸葛恪曰:“卿父与叔父孰贤?”对曰:“臣父为优。”权问其故,对曰:“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为优。”权又大噱。命恪行酒,至张昭前,先有酒色,不肯复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曰:“卿其能令公辞屈,乃当饮之耳。”恪难昭曰:“师尚父九十,秉旄伏钺,犹未告老也。今军旅之事,将军在後,酒食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昭卒无辞,遂为尽爵。
又曰:孙权遣都尉赵咨使魏,帝问曰:“吴王何等主?”赵咨对曰:“聪明仁知,雄略之主也。”帝问其状,答曰:“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军,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而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又曰:薛综,字仲文,沛郡人。其先田文封薛,因以氏焉。避地交州,士燮召为交蕴守。及还都,蜀使张奉於权前嘲尚书阚泽,泽不能答。综曰:“有犬为独,无犬为蜀,横目狗身,虫入其腹。”奉曰:“不当复别吴耶?”综应声曰:“无口为天,有口为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奉无以对焉。
韦昭《吴书》曰:吴使郎中令陈化使魏,魏文帝因酒酣,问化曰:“吴魏峙立,谁将平壹海内者乎?”化曰:“《易》称‘帝出乎震’,化闻先哲知命,旧说‘紫盖黄旗运於东南’。”帝曰:“昔文王以西伯天下,岂复在东乎?”化曰:“周之初基,大伯在东,是以文王能兴於西。”帝笑,奇其辞。
又曰:沈珩,字仲山。孙权以珩有知谋,能专对,乃使至魏。魏文帝问曰:“吴嫌魏东向乎?”珩曰:“不嫌也。”曰:“何以言之?”曰:“恃旧盟,言归於好,是以不嫌。”又问:“太子当来,宁然乎?”珩曰:“臣在东朝,朝不坐,宴不与,若此之议,无所闻也。”文帝善之,乃引珩自近,谈语终日。珩随事响应,无所屈服。
张勃《吴录》曰:吴兴沈友,字子正。善属文,有口辩,每所至,众人皆默,因号曰:“谧众”。咸言其笔之妙、力之妙、舌之妙皆绝於人也。
《蜀志》曰:先是雍运驼乓犰端锶ǎ诸葛亮遣邓芝使吴,亮令芝言次从权请裔。裔自至吴数年,流徙伏匿,权未知也。许之遣裔。临发,乃引见,问裔曰:“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马相如,贵土风俗何以乃尔?”裔对曰:“愚以为卓氏之女,犹贤於买臣之妻。”权又谓裔:“君还,必用事西朝,终必不作田父於闾里也,将何以报我?”对曰:“裔负罪而归,将委命有司。若蒙侥幸得全首领,五十以前父母之年,自此以後大王之赐也。”
又曰:伊籍,字几伯,阳人。随先主入益州,东使吴,孙权闻其才辩,欲逆折以辞。籍萌氚荩权曰:“劳事无道之君。”籍即对曰:“一拜一起,未足为劳。”
又曰:吴遣使张温来聘,百官皆往饯焉。温问秦密曰:“天有头乎?”密曰:“《诗》云乃眷西顾,以此推之,头在西方。”温曰:“天有耳乎?”密曰:“《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若其无耳,何以听之?”温曰:“天有姓乎?”密曰:“姓刘。”曰:“何以知之?”密曰:“天子姓刘,故以此知之。”温曰:“日生於东乎?”密曰:“虽生於东而没於西。”答问如响。温服密之文辩,凡如此类也。
卷四百六十四 人事部一百五
辩下
《晋书》曰:王衍妙善玄理,惟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