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符雄,与桓温战白鹿原,晋师败绩。
又曰:符健攻张琚于宜秋,还登石安原而叹曰:“美哉,斯原也!”怅然有终焉之意。
又曰:晋梁州刺史司马勋率步骑三万,自汉中入秦川,符健拒之五丈原,勋败还。
潘岳《关中记》曰:周文王葬於毕,长安东南有原名曰毕原。
又曰:骊山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此原,故名之。
又曰:宣帝少依许氏,长於杜县,乐之。後葬於南原,立庙于曲池之北亭,曰乐游原。
《辛氏三秦记》曰:长安城北有平原,数百里无山川湖水,民井汲巢居,井深五十丈。有伯夷墓,人食薇可常食,或云夷、叔食之三年,颜色如故。
戴延之《西征记》曰:河东盐地东吴坂,登七山原,每登一原,辄峭起五六里,原上平广,不知其极。
周处《风土记》曰:阳羡邑者,盖吴郡之名境,原则平坦,高阜冈若伏龙也。

《释名》曰:隰,蛰也,蛰,湿意也。
《说文》曰:隰,坂下湿也。
《春秋说题辞》曰:下湿白隰,隰者湿也,下而泽也。
《尚书大传》曰:下而平者谓之隰,隰之言犹湿也。
《诗》曰: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毛苌曰:泮,陂也。)
又曰:山有扶苏,隰有荷花。
又曰:山有漆,隰有栗。
又曰:山有榛,隰有苓。(毛苌曰:苓,大苦也。)
又曰:山有苞栎,隰有六驳。(郑玄曰:山之有栎,隰之有不驳,皆其所宜。)
又曰:隰桑有阿,其叶有傩。(郑玄曰:隰中之桑茂盛,喻君子不用而野处也。)
《礼》曰:孟春之月,天子祈嫌谏系郏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纤殖,以教导民,必躬亲之。
又曰:季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
《传》曰:晋曲沃武公伐翼,逐翼侯于汾隰,骖纟圭而止,夜获之,及栾共叔。
又曰:楚窝谖司马,书土田,度山林,鸠薮泽,牧隰皋。
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
水上
《释名》曰:水,准也,平准物也。(《广雅》同。)天下大水四,谓之四渎,江、河、淮、济也。渎,独出其所而入海也。
《易》曰:坎为水,润万物者,莫润于水。
又曰:水氵存至习坎。
又曰:水流湿。
《书》曰:水曰润下,润下作咸。
又曰: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尚书大传》曰:非水无以准万里之平,非人无以通远道重任也。
《诗》曰:相彼泉水,载清载浊。
又曰: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又曰:济有深涉,(渡也。)深则厉,浅则揭。有弥济盈,济盈不濡轨。(盈宜濡不以濡,喻淫乱犯礼者也。)
又曰: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又曰: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又曰:浏其清矣,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溱与洧,方焕涣兮。
又曰:扬之水,不流束薪。不流束楚。不流束蒲。
又曰:泌之洋洋,可以疗饥。(言乐道也。)
《礼》曰: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又曰:水之於人,亲而不尊。
又曰:水为无当於五色,五色不得不彰。
又曰:祭宗庙,水曰清涤。
又曰:水烦则鱼鳖不大。
又曰:小人溺於水,君子溺于口。夫水近於人而易以溺人。
《周礼》曰:水有时以凝。
《传》曰: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又曰: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又曰:郑子产谓子太叔曰:“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火烈,人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为难也。”
《春秋元命苞》曰:水之为言演也,阴化淖濡流施潜行也。故其立字,两人交一以中出者为水,一者数之始,两人譬男女,言阴阳交,物以一起也。
《论语》曰:智者乐水。
又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尔雅》曰:水别流曰派,风吹水涌曰波,大波曰涛,小波曰沦,平波曰澜,直波曰径。水朝夕而至曰潮,风行水成文曰涟。水波如锦文曰漪。水行曰涉,逆流而上曰溯洄,顺流而下曰溯游,亦曰沿流。绝流而渡曰乱。以衣涉水曰厉,由膝以下为揭,由膝以上为涉。渡水处曰津济。潜行水下为泳。
《汉书》曰:成帝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舟船,令吏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王商独曰:“上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圣政和平,世无变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民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於是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後汉书》曰:东阳人赵炳,字公阿,能越方禁,与闽中徐登遇於乌伤溪水上,禁小溪水不流。
又曰:窦太后临政,窦宪兄弟各擅威权。丁鸿上封事曰:“夫坏崖破岩之水,源由涓涓;干□蔽日之木,起於葱ぁ!
《魏略》曰:汉火行忌水,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