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曰:怀帝永嘉中,氐之人杨茂搜据武都郡。子孙承嗣为氐王。
《周地图记》曰:郡有丙山,山有穴,即丙穴,其口向丙,因以为名。每春三月上旬,有鱼长八九寸,或二三日,联绵从穴出跃,相传名为嘉鱼。左太冲《蜀都赋》曰:“嘉鱼出于丙穴。”
宕州
《十道志》:宕州,怀道郡。《禹贡》梁州之域,古羌地。周为雍州之境。秦、汉、魏、晋,诸羌据之。
《魏书》曰:梁弥忽匆者,宕昌羌也。其先常为羌,祖勤自称宕昌王。弥忿世祖初求内附,遂拜弥忿为宕昌王,因封其地为宕昌藩。即今宕州。
扶州
《十道志》曰:扶州,同昌郡。《禹贡》梁州之域,实西戎之地。周省梁入雍,为雍州地。秦、汉、魏、晋,并属蕃夷。
《後魏书》曰:废帝前元年,西逐吐谷浑,定阴平,於此置邓州及邓宁郡,取前羌部落所居为之名。时又置艘南兀属封统郡,以戎夷宁宋义也。
《周地图记》曰:魏废帝置同昌县,属封统郡。
文州
《十道志》曰:文州,阴平郡。《禹贡》梁州之域。周为雍州之境。战国时氐羌据焉。汉武时开西南夷,置阴平道以统其众。
《蜀志》曰:邓艾自阴平景谷步道悬兵束马,经江油出绵竹。
《华阳国志》曰:晋永平之後,羌虏数叛,遂立为郡以遏之。
《舆地志》曰:晋永嘉之末,太守王鉴以郡降李雄。晋人因是悉流移於蜀、汉,其氐羌并属杨茂搜,此後不复为正朔所颁。
利州
《十道志》曰:利州,益昌郡。土地所属与金州同。春秋战国时并属蜀侯。汉葭萌县地。
《华阳国志》曰:昔蜀王封其弟於汉中,号曰苴侯,因命其地曰葭萌。苴侯与巴王通好,巴与蜀为仇,故蜀王怒,伐苴。苴侯奔巴,求救於秦。秦乃伐蜀,遂灭蜀,及巴、苴,置巴、蜀二郡。
《水经》曰:益昌有小剑城,去大剑城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
《蜀志》曰:先主使陈戎绝马鸣阁。魏武闻之,喜曰:“此阁乃汉中之平阴,乃咽喉之要路。”(马鸣阁在益昌县。)
夔州
《十道志》曰:夔州,□安郡。春秋时为鱼国。秦并天下,为巴郡地。汉为鱼复县。
《左传》曰:庸蛮叛楚,楚庄王伐之,七遇皆北,唯礻卑、、鱼人实逐之。杜曰:礻卑、、鱼三巴,今鱼复县也。
《汉志》曰:江关都尉理鱼复,有橘官。
《郡国记》曰:白帝城,即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因号鱼复为白帝城。刘备因改鱼复为永安。又《後汉书》:公孙述自以承汉土德,故号曰白帝城。
《蜀志》曰:罗宪为领军,守永安,闻魏军平蜀,三日哭於都亭。
《荆州图副》曰:永安宫南一里渚下平碛上有诸葛孔明八阵图,聚细石为之,各高五丈,皆棋布相当,中间相去九尺,正中开南北巷,悉广五尺。或为人散乱,及为夏水所没,至冬水退,依然如故。
《荆州记》曰:垒西聚石为八行,行八聚,谓之八阵图。因曰八阵既成,自今行师不复败。後见,莫能了之。桓宣武伐蜀见之,曰:“此常山蛇势也。”
开州
《十道志》曰:开州,盛山郡。本汉朐忍县之地。
合州
《图经》曰:合州,巴川郡。秦、汉属巴郡。宋置东宕渠郡。西魏置合州。
忠州
《十道志》曰:忠州,南宾郡。土地所属与夔州同。谯周《巴记》曰:“後汉献帝初平六年,临江县属永宁郡。建安中,改永宁为巴东郡,临江仍属焉。”《续汉志》曰:“和帝永元中,分枳县置平都县。”(平都即今丰都县也。)
《史记》:苏代曰:“楚得枳而国亡。”
万州
《十道志》曰:万州,南浦郡。土地所属与通州同。汉为巴郡朐忍县地。
《续汉志》曰:朐忍,属巴郡。(朐音蠢;忍,如尹切。)
《寻江源记》曰:梁山东西数千里,望之若长□垂天。《剑阁铭》曰:“岩岩梁山,积石峨峨。”
又曰:景穴有嘉鱼,其味甚美。景穴,在梁山县柏枝山。
阆州
《图经》曰:阆州,阆中郡。《禹贡》梁州之域。春秋为巴国之地。秦、汉为巴郡。
《华阳国志》曰:巴子後理阆中。
《地形志》曰:阆中居蜀汉之半,当东道要冲。今郡城即古之阆中城,後谓之隆城是也。
《後魏典略》曰:此州古有隆城,坚险,因置隆州。寻又立盘龙郡,以郡中有盘龙山为名。
《三巴记》曰:阆中有渝水,ク民锐气喜舞。故高祖乐其猛锐,数观其舞,使乐人习之,故乐府中有巴渝舞。
果州
《十道志》曰:果州,南充郡。《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战国并属巴子国。秦惠王灭巴、蜀,是为巴郡地。自汉至晋,为安汉县。
《华阳国志》曰:汉献帝初平元年,刘璋分垫江上为巴郡,理此县。
《周地图记》曰:相如县有相如坪、相如故宅,因以名县。
《郡国志》曰:冯绲为车骑将军,於此镌崖十有馀处。今果山有车骑崖。
《益州记》曰:南充县西有大昆井,即古之盐井也。
《唐书》曰:贞元中,谢真人於郡紫极宫上睿万目所睹,郡郭是夕,处处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