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门西北曰銮和,太平兴国三年,以车辂院门改,今名銮和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苍门之正西有东隔门,次西曰膺福门,唐曰含章,后改膺福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次西接通天门柱廊,金虎门之正东有西隔门,次东曰千秋门,唐曰金銮,后改千秋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天和殿,其次崇徽、广寿殿,门之西曰明福门,其北廊接通天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次西横门曰永福门,后唐之名。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垂拱殿后有通天门,复有柱廊门。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门 宋会要

宋会要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次北曰敷政门,唐曰武成,宣政后改敷政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太极殿门之西面南曰应天门,唐曰敷政,光范后改应天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五凤楼内,正南内太极殿门,隋曰永泰,唐曰通天、干元,太平兴国三年名太极门,景德四年改今名。太极门门东西各有门,唐初曰万春、千秋,今无榜。
《京都杂录》:西京皇城东面二门,南曰宾耀,隋曰东太阳,唐曰东明,后改今名。
《京都杂录》:西京皇城西面二门,南曰金耀,隋曰西太阳,后改今名。又云即唐宣耀。
《京都杂录》:西京皇城东面二门,北曰启明,西对宫城之苍龙门。

《京都杂录》:西京皇城南面二门,北曰干通,东对宫城之金虎门。
《京都杂录》:西京皇城西外挟城东二门,南曰丽景,东对金耀门。
《京都杂录》:西京皇城西面二门,北曰开化,东对干通门。
《京都杂录》:西京皇城外挟城,北面一门曰应福,五代以来曰甲马门,盖诸班直宿其内。
《京都杂录》:西京皇城外次北右军一门,在光政门之西,门内皆班院及御园。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其南有内园门,在含光殿门之西。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散甲殿后柱廊有后殿,其北相对有夹道门,在拱宸门内。
西京左银台门相对后门,在东池门之内。东池门内有飞龙院。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后门,北对建礼门。
西京建礼门,在天兴殿后,南对五凤楼,有隔门。
西京天福门,天福殿门也,在明福门内。或作大福。
金鸾门,金鸾殿门也,在明福门内。
含光门,含光殿门也,在金鸾门西。
广寿门,广寿殿门也,在建礼门西。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兴教门内曰左安礼门,隋、唐曰会昌。
西京光政门内西偏右安礼门,隋、唐曰景运,后改今名。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左安礼门北曰左兴善门,唐曰左银台,梁改左兴善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右安礼门,北曰右兴善门,唐曰右

银台,梁改右兴善门。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门 北 京

北京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北京杂录》:仁宗庆历二年七月,以北京真宗驻跸行宫中门为顺豫门。
东京宣和门,在延和殿西北,祥符七年建名宣和,明道元年改开曜,十一月改迎阳。俗号苑东门。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门 青 城

青城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熙宁七年九月二十四日戊申,中书门下言:「准诏参定南郊青城内殿宇门名,请大内门曰恭禋,东偏门曰承和,西偏门曰迎禧,正东门曰祥曦,正西门曰景曜,后三门曰拱极,内门里东侧门曰夤明,西侧门曰肃成,大殿门曰端诚,大殿曰端诚殿,前东西门曰左、右嘉德,便殿曰熙成,园门曰宝华。」诏并依。先时,青城殿宇门名,每郊命学士院撰进,至是普为定式,学士院更不撰进。十一月二十五日,亲诏彻黄道,不御小次。
十年七月八日,诏南郊青城寝殿后至宝华门里御道,更不用华砖砌。以有司计花砖万余口,役工三千,故特罢之。

《东京杂录》天头原批:「门。」:神宗元丰六年五月,刑部言:「切闻京城诸门或不以时启闭,公私或以废事。欲新城门并以日初出入时为准,委开封府检察。」从之。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南五门,次曰广利,惠民河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广利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东五门,南曰上善,汴河东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上善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东五门,次北曰善利,广济河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咸通,天圣初改曰善利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东五门,次北曰含辉,周曰含辉,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寅宾,后复今名曰含辉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东五门,次北曰朝阳,周曰延春,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曰朝阳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西六门,次北曰金耀,周曰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