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要】
太宗至道元年四月二十八日,开宝皇后宋氏崩。五月十四日,太常礼院言:「权攒日,请依恭孝太子权殡礼例,辍朝一日, 臣进名奉慰。」从之。初议卜陪葬永昌陵,司天言是岁在未,阴阳所忌,故权攒于沙台。
二十九日,太常礼院言:「来年发引应经过桥道及十里内神祠,并合差官祭告。园陵毕,神主回,行九虞祭。」从之。
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太常礼院言:「孝章皇后、故许王及夫人李氏、魏王夫人王氏、楚王夫人冯氏、皇太子亡妻莒国夫人潘氏、将军惟正亡妻裴氏,以来年正月二十日陪葬永昌陵。谨按故事,孝章陵皇堂、陵台、神墙、乳台、鹊台,并如孝明园陵制度,其许王赠皇太子,按唐礼合以陵为名。又缘淳化四年出葬之时,止用亲王卤簿,今请坟高一丈八尺,墓田方九十步。其王氏、冯氏、潘氏并用亲王一品例,裴氏比三品例,坟高一丈四尺,墓田方七十步。其志文缘既改迁,望重修撰。其许王合用亲王卤簿,缘陪从孝章灵驾,已有中宫卤簿仪仗前导,更望不施设。其楚

王夫人冯氏,仍令依裴氏例,安葬在莒国夫人之下。」从之。
三年正月二日,启攒,八日发引,并辍视朝, 臣诣合门奉慰。
二十日,祔葬永昌陵之北。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三七 〔后陵〕 元德皇后陵

元德皇后陵
【宋会要】
真宗至道三年十二月五日,制曰:「朕获纂洪图,仰怀慈训,式遵茂典,诞举徽章。太宗皇帝贤妃李氏辅佐先朝,发挥内则,柔明垂范,图史传芳。顾惟凉薄之资,敢忘劬劳之德 追崇礼秩,用慰孝思。追上尊号为皇太后。」
十七日,太常礼院上言:「准制追尊故贤妃为太后,改奉园陵,请令司天监卜地揆日,宗正寺于皇后庙别立庙室。」从之。
二月一日,司天监言:「准诏改卜园陵,请以三年庚子三月二十日启攒宫,二十五日发引,四月八日掩皇堂,祔葬永熙陵。」从之。
三年二月七日,太常礼院言:「启攒发引赴园陵,合用挽歌,请下文班各撰二首,下太常寺(敖)[教]习。」从之。
八日,宗正卿赵安易言:「请因元德皇太后山陵之时,并懿德、淑德、庄怀皇后各就旧位茔园改卜陵台。」司天监状:「《葬范》云因凶亦可大葬诸丧,今因园陵增修陵台,并吉。」诏可。
九日,命宰臣李沆为园陵使,翰林侍读学士夏侯峤为礼仪使,御史中丞魏庠为仪仗使,刑部侍郎郭贽为卤簿使,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钱若水为桥道顿递使。初,礼官请如孝章故事差监护使一员,特命三使。
十一日,太常礼院言:「灵驾发引,旧例自京至陵

下十顿。」
四月八日,祔葬永熙陵。初,上命使按行园陵地,议立陵名。礼官言:「周显德末,都省集议故事,帝后同陵谓之合葬,同茔谓之附葬。汉吕氏陵在长陵西百余步,以同茔兆而无名号。又唐穆宗二后,王氏生恭宗,萧氏生文宗,并附葬光陵之侧光:原作「完」。按唐穆宗陵名光陵,见《旧唐书》本纪,据改。。今园陵鹊台在永熙陵封地之内,恐不须别建陵号。」从之。
礼 宋会要辑稿 礼三七 〔后陵〕 明德皇后陵

明德皇后陵
【宋会要】
真宗景德元年三月十五日,皇太后崩于万安宫之滋德殿,遗诰曰:「园陵制度,务在俭省,勉从予志,勿事烦劳。」
二十八日,司天监言:「准诏与翰林天文 择阴阳官,以诸家葬书同选定园陵岁月、方位。缘今年岁在甲辰,不利动土,须俟丙午年十月方吉。请止于今年闰九月二十二日,就西北壬地权攒。」诏下尚书省集文班百官,与翰林学士并朝官自来与免及不赴集议者,并令赴省详定以闻。
四月四日,判太常礼院孙何等言:「准诏详定园陵月日者。伏以宗庙之仪,飨祀为大,若三年不祭,则阙孰甚焉!今司天监言丙午岁方利大葬,今岁止可于壬地权攒,仍勿动土。臣等再三询问,复有论列,安敢以礼官、博士之议,拒冯相、保章之说 况事系园寝,理要便宜。今参详丧葬之义,古有变礼,合附自乎姬旦,始墨由乎晋襄,书之简编,亦无讥诮。谨按《礼》云:『葬者,藏也,欲人不得见也。』既不欲穿圹动土,则莫若便就司天监所择

地,依《丧记》王后之殡,居棺以龙輴,攒木题凑,象椁上四注,如屋以覆,盖尽涂之,所合埋重。若不欲入土,即至时焚之焚:原作「菆」,据《长编》卷五七改。。如此,即是用攒礼而存葬名,所冀稍合经典经典:原倒,据《长编》卷五七乙。众议,明德皇太后闰九月二十二日于壬地权攒,依礼例埋重,升附神主。臣今以为未可埋重,预升附神主,渎乱陵庙,唐突祖宗也。况诸庙既及七月,即合依时荐飨。臣当职分,审合奏陈。伏望下尚书都省或御史台,集京百司官 ,便可升祔神主。九虞之祭,至日可行;七庙之尊,三年获荐。」帝曰:「阴阳拘忌,前代不取。今且依典礼而行,不烦定议。」宰臣李沆等奏:「近年皇族继有悲惨,又母后上仙,圣心过有哀毁,阴阳之说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