匦为思谏检,西申冤匦为申明检,北通玄匦为招贤检。
  太宗时,始置磨勘差遣院,后改为审官院。真宗时,京朝官四年乃得迁。天圣中,方有三年之制,而在外任者不得迁,须至京引对,乃得改秩。明道中,始许外任满岁亦迁。时恭谢天地覃恩,不隔磨勘,有并迁者,于是朝士始多。皇祐明堂覃恩,隔磨勘,人情苦其不均。英宗、神宗即位,因有恭谢之例。
  景祐二年十月辛亥,诏曰:“国家分命群官,外厘庶务,每代还于京辇,或寓止于客坊,杂处嚣卑,颇罹渎嫚。稽信书于往载,有朝邸之旧规,爰饬攸居,用昭予眷,宜于京师置朝集院。”
  神宗置大理寺。以上府、左右院暨司录狱无以离合讯辩,三司混金穀,视狱不专,诏曰:“稽参故事,宜属理官。”初置大理寺,命李清臣为记,清臣以谓王者立政以诏天下,必辞尚体要,则书为近,乃仿古立言所以导事者,词灏噩奇甚。其载上训之略曰:“五教未训,五法亟下,是曰暴民,治用弗格。
  以成上德。”意先教后刑之叙。上曰:“卿言逼近经诰。”
  
  内侍省。大中祥符二年,内臣冠以省号,初补曰小黄门,迁内侍黄门,迁内侍高班,迁内侍高品,迁内侍殿头,其极为都都知。国朝诸司使止于宣政,真宗以内侍李神福有功,特置宣庆使以宠之。又以刘承圭,特置景福殿使名以宠之,班在各省使之上。又以秦翰久在边隅,宣力勤荩,特置入内都都知以宠异之。
  唐自开元、天宝以后,藩镇屯重兵,皆自赡租赋所入,名曰送使留州,其上供者鲜矣。五代疆境偪蹙,藩镇益强,率令部曲主场院厚敛。其属三司者,补大吏以临之,输额之外,颇以入己。太祖历试艰难,周知其弊,及受命,务恢远略,革弊以渐。国初犹循前制,牧守来朝皆有贡奉,以助军实。乾德三年,诏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阙下,无得占留。时藩镇有缺,稍命文臣权知所在场务,或以京朝官廷臣监临。凡一路之财,置转运使掌之;一州之财,置通判掌之。为节度、防御、团练留后观察、刺史者,皆不预签书金谷之事。于是外权削而利归公上矣。其转运使职位,国初但曰勾当某路水陆计度转运事官,高者则曰某路计度转运使。太平兴国初,皆曰使,两省五品以上则为都转运使,又置副使判官,又置同勾当转运事。
  俄罢诸副使,止置使二员。明年复置副使。真宗每用兵,或令都部署兼都转运使,或提点转运事。及车驾巡狩,置随军转运使,事毕即停。真宗尝曰:“天下物宜,民间利病,惟转运使得以周知,当召见访问外事。”上又尝戒诸路转运使曰:“汝等所至,点检公事固是常职。若州郡相承弊事,但且改正,切勿亟行刑罚,致其滋蔓,害及无辜也。”
  景德元年,诏权三司使丁谓等取户税条敕及臣民所陈农田利害,删定成农田敕五卷上之。二年,谓等又取唐开元中宇文融请置劝农判官,检校户口田土伪滥等事,且言别置官,虑益
  
  繁扰,而诸州长吏职当劝农,乃请少卿、监、刺史、閤门使以上知州者,并兼管内劝农使;余及同判,并兼劝农事;诸路转运使副,并兼本路劝农使。诏可。劝农事入衔自此始。景德四年正月,诏诸路提点刑狱官为劝农使,使臣为副使,凡农田事悉领焉,置局案铸印以给之。
  先是,军巡及马步院判官皆用郡府吏。建隆元年,始诏两京军巡、诸州马步院判官合吏部流内铨择选人,无遗省听减两选补之,始用文吏也。
  乾德三年,诏诸州长吏或有烦藉人代判者,即于宾佐中择公干者充,不得更任亲从人。先是,承五代以来,领节旄为郡守者多武人,皆不知书,所至必自置吏,谓之代判,正事一以委之,用权不法。太祖知其弊,罢之。
  五代任官,凡曹掾、簿、尉有龌龊无能以至昏老不任驱策者,始注为县令,故天下之邑率皆不治。甚者诛求刻剥,秽迹万状,故天下优诨之言,多以长官为笑。而祖宗深嫉贪吏,太祖尝谓左右曰:“晋汉之世,侯、伯恣横,非法掊敛,百姓田蚕所获,未输公税,已入权豪之手,以至县令将至有年,诛求百端,下无所诉。国朝以来,未革其弊。朕每念耕稼之勤,苟非兵食所资,固当尽复其租税尔。”建隆初,始以朝官为知县,其后参用京官,或试衔幕职、三班为之。自是惩五代弊政,尤重亲民之官,民政稍稍修举。凡县事,主簿为之佐,尉掌盗贼杀伤之事。而自五代以来,藩侯补署亲随为诸藩镇副镇都虞候,同掌惊逻盗窃之事,与县令抗礼。凡公事专达于州县,多缺簿、尉。建隆三年,复置县尉主簿,掌乡村盗贼,其镇将所主,郭内而已。自是稍统于县。太平兴国二年,始禁藩侯不得差亲随,其镇将皆以本州将校为之,县尉专治贼盗,而民始无扰矣-宝五年,县令犹兼岳庙令,尉兼庙丞。太平兴国中,以令录州官
  
  老耄不治者为庙令,判司簿尉老耄者为庙主簿。
  文武换官格。中大夫,防御使。中大夫,团练使。中散大夫,刺史。朝议大夫,刺史。奉直大夫,武功大夫、窑刺史。
  朝请大夫,武德大夫、窑刺史。朝散大夫,武德大夫、窑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