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应也。 六年八月,建康大水,涛上御道七尺。 七年五月,建康又大水。时数兴师旅,以拒魏军。 十二年四月,建康大水。时大发卒筑浮山堰,以遏淮水,劳运连年,百姓悲怨之应也。 普通元年七月已卯,江、淮、海并溢。 中大通五年五月,建康大水,御道通船。京房《易飞候》曰:“大水至国,贱人将贵。”萧栋、侯景僭称尊号之应也。
後魏宣武帝元年,州镇十八,水,饥。 延昌元年,郡国十一,大水。 二年,十三郡大水。
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山东大水,虾鸣於树上。
後齐武成河清二年十二月,兖、赵、魏大水。 後主天统三年,并州汾水溢。谶曰:“水者纯阴之精。阴气洋溢者,小人专制。”时和士开、元文遥、赵彦深等专任。 武平六年八月,山东诸州大水。时群小用事,奸佞满朝。
隋文帝开皇六年,山南荆、浙七州水。 十八年,河南八州大水。时独孤后预政,杨素颇专,水阴气,臣妾盛强之应。 仁寿二年,河南、河北诸州大水。时帝用刑严急。京房《易传》:“诛罚绝理,则厥灾水。” 炀帝大业三年,河南大水,漂没三十馀郡。帝嗣位已来,未亲郊庙之礼,简宗庙废祭祀之应也。
唐太宗贞观三年秋,贝、谯、郓、泗、沂、徐、亳、苏、陇九州水。水,太阴之气也。若臣道颛,女谒行,夷狄︹,小人道长,严刑以逞,下民不堪其忧,则阴类胜,其气应而水至;其谪见於天,月及辰星与列星之司水者为之变,若七曜循中道之北,皆水祥也。 四年秋,许、戴、集三州水。 七年八月,山东、河南州四十,大水。 八年七月,山东、江淮大水。 十年,关东及淮海旁州二十八大水。 十一年七月癸未,黄气际天,大雨,水溢,入洛阳宫,深四尺,坏左掖门,毁官寺十九;洛水漂六百馀家。九月丁亥,河溢,坏陕州之河北县及太原仓,毁河阳中沾。 十六年秋,徐、戴二州大水。 十八年秋,、襄、豫、荆、徐、梓、忠、绵、宋、亳十州大水。 十九年秋,沁、易二州水,害稼。二十一年八月,河北大水,泉州海溢,州水。 二十二年夏,泸、越、徐、交、渝等州水。 高宗永徽元年六月,新丰、渭南大雨,零陵山水暴出,漂庐舍;宣、歙、饶、常等州大雨,水,溺死者数百人。秋、齐、定等州十六水。 二年秋,汴、定、濮、亳等州水。 四年,杭、夔、果、忠等州水。 五年五月丁丑夜,大雨,麟游县山水冲万年宫元武门,入寝殿,卫士有溺死者。六月,河北大水,滹沱溢,损五千馀家。 六年六月,商州大水。秋,冀、沂、密、兖、滑、汴、郑、婺等州水,害稼;洛州大水,毁天津桥。十月,齐州河溢。 显庆元年九月,温州暴风雨,海水溢,坏安固、永嘉二县。 四年七月,连州山水暴出,漂七百馀家。 麟德二年十月,州大水,坏居人庐舍。 总章二年六月,括州大风雨,海溢,坏永嘉、安固二县,溺死者九千七十人。冀州大雨,水平地深一丈,坏民居万家。 咸亨元年五月丙戌,大雨,山水溢,溺死者五千馀人。 二年八月,徐州山水,漂百馀家。 四年七月,婺州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馀人。 上元三年八月,青州大风,海溢,漂居人五千馀家;齐、淄等七州大水。 永隆元年九月,河南、河北大水,溺死者甚众。 二年八月,河南、河北大水,坏民居十万馀家。 永淳元年五月丙午,东都连日澍雨;乙卯,洛水溢,坏天津桥及中桥,漂居民千馀家。六月乙亥,京师大雨,水平地水深数尺。秋,山东大雨,水,民大饥。 二年七月己巳,河溢,坏河阳桥。八月,恒州滹沱河及山水暴出,害禾稼。 文明元年七月,温州大水,漂千馀家。括州溪水暴涨,溺死百馀人。武后如意元年四月,洛水溢,坏永昌桥,漂居民四百馀家,七月,洛水溢,漂居民五千馀家。八月,河溢,坏河阳县。 长寿二年五月,棣州河溢,坏居民二千馀家。是岁,河南州十一水。 神功元年三月,括州水,坏民居七千馀家。是岁,河南州十九水。 圣历二年七月丙辰,神都大雨,洛水坏天津桥。秋,河溢怀州,漂千馀家。 三年三月辛亥,鸿州水,漂千馀家,溺死四百馀人。 长安三年六月,宁州大雨,水,漂二千馀家,溺死千馀人。 四年八月,瀛州水溢,坏民居数千家。 中宗神龙元年四月,雍州同官县大雨,水,漂没居民五百馀家。六月,河北州十七大水。七月甲辰,洛水溢,坏民居二千馀家。 二年四月辛丑,洛水坏天津桥,溺死者数百人。八月,魏州水。 景龙三年七月,澧水溢,害稼。九月,密州水,坏民居数百家。 元宗开元三年,河南、河北水。四年七月丁酉,洛水溢,沉舟数百艘。 五年六月甲申,水溢,溺死者千馀人;巩县大水,坏城邑,损居民数百家;河南水,害稼。 八年夏,契丹寇营州,发关中卒援之,宿渑池之缺门,营水上,夜半,山水暴至,万馀人皆溺死。六月庚寅夜,、洛溢,入西上阳宫,宫人死者十七八,畿内诸县田稼庐舍荡尽,掌关卫兵溺死千馀人,京师兴道坊一夕陷为池,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