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刑部尚书钱唐上疏言:“孔子垂教万世,天下共尊其道,故天下通祀孔子。”侍郎程徐亦以为言,不听。久之,乃用其言。(《钱唐传》。 )定制:每岁仲、秋上丁,皇帝降香,遣官祀于国学,以丞相初献,翰林学士亚献,国子祭酒终献。(《礼志》。 )
四年,命礼官儒臣厘正祀典。国子司业宋濂上《孔子庙堂议》曰:“世之言礼者,皆取法孔子,不以古礼祀孔子,是亵礼也。古者先师位皆东向,汉章帝幸鲁,祀孔子,帝西向再拜。唐《开元礼》:先圣东向,先师南向,三献官西向,犹古意也。今袭开元二十七年之制,迁神南向,失神道尚右之义矣。古者木主栖神,天子诸侯庙皆有主,大夫束帛,士结茅为,无像设之事。《开元礼》设先圣神座于堂上两楹间。今因开元八年之制,抟土而肖像焉,失神而明之之义矣。《礼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所谓先师者,若汉《礼》有高堂生,《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之类。古之学者非其师弗学,非其学不祭。学校既废,天下莫知所师。孔子集群圣之大成,颜、曾、思、孟实传其道,尊之以先圣、先师,而通祀于天下,固宜。若七十二子,止于国学祀之,庶弗悖礼意。《开元礼》:国学祀先圣孔子,以颜子等七十二贤配,诸州惟祀颜子。今以荀况之言性恶,扬雄之事王莽,王弼之宗老庄,贾逵之忽细行,杜预之建短丧,马融之党权势,亦高厕其中,吾不知其何说也?古者‘子虽齐圣,不先父食。故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武不先不。宋祖帝乙,郑祖万王,犹尚祖也。’今回、参、坐飨堂上,而其父列食于两庑间,颠倒彝伦,莫此为甚,吾不知其何说也?古者,士见师以菜为贽,故始入学者,释菜以礼先师;其学官时祭皆释奠。今专用春秋,非矣。释奠有乐,释菜无乐,是二释之重轻,以乐之有无也。今袭用魏、晋律,所制《大成乐》乃先儒所谓乱世之音,可乎哉?古者释奠、释菜,其仪注虽不可考。然《开元礼》仿佛《仪礼》,馈食之节,三献皆有饮福及尸酢主宾之仪。今惮其烦,惟初献行之,可乎哉?他如庙制之非宜,冕服之无章,器用杂乎流俗,升降昧乎左右:此类甚多,不可枚举。”同时翰林院待制王亦著孔庙从祀议,谓:“荀况之言性恶,扬雄之事新莽,何休注《公羊》而黜周王鲁,王弼注《易》而专尚清虚;如此之等,犹在祀列。何以在汉独遗董仲舒,在唐独遗孔颖达?至如宋之范仲淹、欧阳修、真德秀、魏了翁,元之吴澄,凡此七人,并宜从祀;用以搜累代之旷典,昭万世之公议。”又谓:“颜、曾、思父子配位倒置,不免《春秋》‘逆祀’之讥,亟宜厘正。”其语多与濂合。厥后上置国子监,先圣改用木主,卒从濂议。时东阁大学士吴沈尝著《辨》,言:孔子封王为非礼。后布政使夏寅、祭酒邱浚皆沿其说。及嘉靖改称先师,实自沈发之云。(《春明梦余录》。 )
六年八月丁丑,遣御史大夫兼领国子监事陈宁释奠于先师。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奖冕等,不陪祀而受胙。上以为非礼。命各停俸一月。宁不举奏,亦停俸半月。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著为令。(《胡惟庸传》。 )
七年,仲春上丁,日食,改用仲丁(《会典》。 )
十五年太学落成。帝亲诣释奠,诏礼官刘仲质等曰:“孔子道冠百王,功参天地。今天下郡县并建庙学,而报祀之典止行京师,未遍宇宙,岂非阙典?”乃诏仲质等与儒臣共定释奠仪,颁之天下,令每岁春秋以上丁日通祀文庙。(《大训记》。 )
十七年,敕: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释菜礼,郡县长以下诣学行香。(《礼志》。 )
二十六年正月,颁《大成乐》器于天下府学,令州县学如式制造。(《会典》。 )
二十八年三月壬申,以行人司副杨砥言,罢汉扬雄从祀,益以董仲舒。(《纪事本末》,《礼志同》。《会典》系之二十九年。 )
三十年十月乙未,重建国子监先师庙成。(《本纪》。 )初上以国学孔子庙隘,命工部改作,其制皆上所规画。大成殿门各六极、棂星门三楹、东西庑七十六楹、神厨库皆八楹、宰牲所六楹。
永乐初,建庙于太学之东。(已上《礼志》。 )十五年九月丁卯,修曲阜孔子庙成,上亲制文勒石。
十九年,北京国子监既定,其南临春祭,命祭酒行礼。(已上《通典》。 )
宣德三年,命礼部考正从祀先贤名位,颁示天下。(《礼志》。 )正统二年,以宋儒胡安国、蔡沈、真德秀从祀。(《本纪》。 )
三年三月,禁天下祀孔子于释老宫。孔、颜、孟三氏教授裴侃言:“阙里家庙,宜正父子以叙彝伦。颜子、曾子、子思,子也,配享殿廷;无繇、子皙、伯鱼,父也,从祀廊庑。非唯名分不正,抑恐神不自安。况叔梁纥,元已追封启圣王,创殿于大成殿西;而颜、孟父俱封公。乞追封子晰、伯鱼公爵,偕颜、孟父俱配启圣王殿。”帝命礼部行之,仍议加伯鱼、子晰封号。(《礼志》。此止行之家庙,未及国学及府州县也。 )
八年四月,以元儒吴澄从祀。(《礼志》系之正统八年。会典、吾学编、王圻《通考》皆同。《本纪》系之宣德十年,英宗即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