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
武定侯郭勋以会武宴列尚书下,疏争之。兵部尚书李钺言:“中府官之有会武宴,犹礼部之有恩荣宴也。恩荣,礼部为主;会武,中府为主:故皆列尚书之次。《宴图》可徵,不得引团营故事。”帝竟从勋言。(《李钺传》。 )
十年九月乙丑,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兵部尚书王时中、工部尚书蒋瑶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蒋瑶传》。 )
隆庆元年八月,诏翰林官撰中秋宴致语。徐阶言:“先帝未彻几筵,不可宴乐。”帝为罢宴。(《徐阶传》。 )
万历十三年,大学士申时行特赐宴,礼部、九卿、三品皆陪列。盖前所未有也。(《春明梦余录》。 )○赐食
洪武中,每旦亲朝毕,上御奉天门,或华盖、武英等殿。公、侯、一品官侍坐门内,二品至四品及翰林院坐门外,五品以下官于丹墀内赞拜,叩头就坐。光禄寺进膳,各设馔,食毕,叩头而退。日以为常。二十八年十月,以礼臣言,罢之。(《昭代典则》。 )
宣德四年十二月,帝以霜寒,命光禄寺赐早朝官羊酒。谓侍臣曰:“皇祖考临朝,旦常赐食,必谨识无忘。”(郑元锡《明书》。 )
卷十三 礼八(嘉礼 )
◎上尊号徽号
吴元年十二月癸丑,相国李善长等奉表劝进。帝曰:“始吾即王位,不得已勉从众言。今卿等复劝即帝位,恐德薄不足当之。”群臣固请,上固却之。明日,善长等复请曰:“殿下谦让之德,著于四方,感于神明。愿为生民计,早徇群臣之请。”上曰:“中原未平,军旅未息。吾意天下大定,然后议此,而卿等屡请不已。此大事,须详酌礼仪而行。”
洪武元年正月乙亥,昭告上帝皇只,追尊四代祖考妣为皇帝、皇后,奉上玉宝玉册。册曰:“祖父有天下传之子孙,子孙有天下追尊祖考,此古今之通义也。某遇天下兵起,躬擐甲胄,戡定四方,以安人民,土地日广,皆祖考深仁厚德所致也。诸臣庶推尊为皇帝,先世考妣未致尊崇,谨上皇帝、皇后尊号。”(已上《大训记》。 )
天子登极,奉母后或母妃为皇太后,则上尊号。其后或以庆典推崇皇太后,则加二字或四字为徽号。上徽号致词,而上尊号则止进册宝。(《会典》。 )
上皇太后尊号,自宣宗登极始。(《礼志》。 )
英宗复辟,岷王徽糅请上皇太后尊号。礼部以非本朝故事,乃止。已而尚宝司少卿钱溥谓陈汝言曰:“复辟之初,非奉太后诏,谁敢提兵入禁?今论功行赏无虚日,而母后徽号未加,宁非阙典?”汝言以闻。帝大悦。及问李贤,曰:“此莫大之孝也!遂上尊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明代宫闱徽号自此始。(《三编》。 )
宪宗即位,议上两宫徽号。中官夏时欲独尊贵妃为太后,李贤、彭时持不可。顷之,中官传贵妃旨曰:“子为皇帝,母为皇太后。岂有无子而称太后者?宣德间有故事。”彭时曰:“今日事与宣德异。胡后上表让位,故正统初不加尊。今名分固在,安得为比?”中官曰:“如是,何不草让表?”时曰:“先帝时未尝行,今谁敢草?”中官复厉声怵之。时拱手面天曰:“太祖、太宗神灵在上,谁敢二心?钱后无子,何所规利而为之争?不忍默者,欲全主上圣德耳!若推大孝之心,则两宫尊为宜。”贤亦极言之,议遂定。将上册宝,彭时曰:“两宫同称,则无别;钱皇后请加二字,以便称谓。”从之。(《彭时传》。 )
嘉靖十五年十二月甲寅,两宫皇太后徽号增至八字,皇太后张氏加上“昭圣共安康惠兹寿”,皇太后蒋氏加上“章圣慈仁康静贞寿”(《大政记》。 )
神宗即位,上两宫尊号。旧制:天子立,尊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称太后者,则加徽号以别之。冯保欲媚贵妃,因以并尊风张居正。下廷臣议,尊陈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生母贵妃李氏曰慈圣皇太后。始无别矣。(《后妃传》。 )
◎册封皇子
洪武三年二月,考定诸王册封礼仪宝制。四月辛酉,以封建告太庙,宴群臣于奉天殿及文华殿。帝谕廷臣曰:“元失其驭,群雄并起。四方鼎沸,民遭涂炭。朕躬率师旅,以靖大难,皇天眷佑,海宇宁谧。然天下之大,必树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分镇诸国。朕非私其子,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群臣对曰:“陛下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天下万世之公议。”帝曰“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汉、晋以来,莫不皆然。其间治乱不齐,特顾施为何如耳!”
乙亥,册封诸皇子为王。诏天下曰:“朕惟帝王之子,居嫡长者必正储位;其诸子当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朕今有子十人,即位之初,已立长子标为皇太子,诸王之封,本待报赏功臣之后;然尊卑之分,所宜早定。乃以四月七日,封子爽为秦王、冈为晋王、棣为燕王、肃为吴王、桢为楚王、为齐王、梓为潭王、杞为赵王、檀为鲁王、从孙守廉为靖江王;皆授以册宝,置相、傅、官属。”
册秦王文曰:“昔君天下者,必建屏翰,然居位受福,国于一方,并简在帝心。第二子爽,今命尔为秦王,永镇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