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论语解》十卷
 宋张栻撰。 通志堂本。 何云所刊据天一阁抄,未尽可信。 康熙丁丑仇兆鳌刊。 《学津讨源》本。
《癸巳孟子说》七卷
 宋张栻撰。 通志堂本。 何云亦据天一阁抄,后得最精宋本,未能校正修板。 康熙丁丑仇氏刊本。
《四书笺义》十二卷
 宋赵德撰。 宋宗室,隐居浙之东湖,号铁峰。其书《四库》未收。阮文达抚浙,曾据元泰定刊本影抄,进呈内府。 仁和何元锡刊本。 又守山阁本。
《四书集编》二十六卷
 宋真德秀撰。 通志堂本。 《浦城遗书》本。 何云,徐刻从李中麓钞本,惜未尽善。
《孟子集疏》十四卷
 宋蔡模撰。 通志堂本。 何云,尚有《论语集疏》,当访求刻之。
《论语集说》十卷
 宋蔡节撰。 通志堂本。
《中庸指归》一卷《中庸分章》一卷《大学发微》一卷《大学本旨》一卷
 宋黎立武撰。 《学海类编》本。
《四书纂疏》二十六卷
 宋赵顺孙撰。 通志堂本。
《大学疏义》一卷
 宋金履祥撰。 雍正己酉金氏藕塘祠塾重刊本。
《论语集注考证》十卷《孟子集注考证》七卷
 宋金履祥撰。 金氏祠塾刊本 。 4月15日
《四书集义精要》二十八卷
 元刘因编。 原本三十卷,今佚二卷。此本至《孟子?滕文公上》而止,亦元人遗笈仅存者,不以残缺病也。
《四书辨疑》十五卷
 元陈天祥撰。 通志堂本。
《读四书丛说》四卷
 元许谦撰。 昭文张氏有旧抄本八卷。《藏书志》云,《元史》载许谦《四书丛说》二十卷,盖本黄晋撰《墓志》。《经义考》云未见。《四库》所录,阙佚已多。是本凡《大学》一卷,《论语》三卷,《中庸》、《孟子》各二卷,首尾完整,信希有之书。惟与史不符,或是经后人合并欤? 又有不全元刊本六卷,卷数同。缺《大学》、《论语》中卷。 仁和何元锡刊巾箱本,八卷完善,与赵德《四书笺义》合刊。 《平津馆藏书目》有元刊《读论语丛说》上、中、下三卷黑口本,每页小字三十二行,行二十六字。 《经苑》本。 阮氏从元刊本抄《论语丛说》三卷进呈,又抄《中庸丛说》二卷。 (德清徐氏修吉堂有元刊本三卷,严修能抄录一过。)
《四书通》二十六卷
 元胡炳文撰。 通志堂本。 近年有重刊本。 武林朱勋单刻本。 元刻本每半页十一行,行大字十九,小字二十一。
《四书通证》六卷
 元张存中撰。 通志堂本。 蒋生沐有元刊本,每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四字。
《四书疑节》十二卷
 元袁俊翁撰。 《四库》依元板传抄入录。
《四书经疑贯通》八卷
 元王充耘撰。 《四库》依天一阁抄本传录,尚首位完具,惟第二卷中脱一页,第八卷中脱一页,无从校补,则亦仅存之笈。
《四书纂笺》二十八卷
 元詹道传撰。 通志堂本二十六卷。
《四书辑释》三十六卷
 元倪士毅撰。 朱考曰存。天一阁有刊本。
《四书通旨》六卷
 元朱公迁撰。 通志堂本。
《四书管窥》八卷
 元史伯璿撰。 《四库》依汲古阁抄本,云明初有二刻本,皆佚。 《总目提要》引《东杨里集》称有四册,刻板在永嘉郡学。永嘉叶琮知黄州府,又刊置府学。 (朱述之云,项几山有足本 。)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二卷
 元景星撰。 通志堂本。
《四书待问》二十二卷
 元萧镒编。镒字南金,临江人。因当时取士,以经说为试艺,首历采宋元儒自朱子、张南轩以下十三家说而折衷之,亦间取时文不背师说者,设为问答之义。 阮氏曾进呈。 昭文张氏有旧抄本。 季目有元刊本,每半页十四行,行二十三字。后有“泰定丁卯春,仲虞氏务本堂刊”木记。
《四书大全》三十六卷
 明胡广等奉敕撰。 明刊本。 高丽国刊本。
《四书蒙引》十五卷《别附》一卷
 明蔡清撰。 明刊本。 初稿十四卷,蔡氏门人季墀刊。 此类所著录元明以来解义,率皆浅略肤漫,言考证者,尤驳杂无谓。要以虚斋《蒙引》为最精当,馀则居正《直解》、林希元《存疑》、王樵绍《闻编》,皆颇朴实畅达,而较之《蒙引》,则远不及矣。
《四书因问》六卷
 明吕柟撰。 嘉庆悟午重刊本。
《问辨录》十卷
 明高拱撰。 明刊。
《论语类考》二十卷
 明陈士元撰。 明刊本。 《湖海楼丛书》本。 《归云别集》本。
《孟子杂记》四卷
 明陈士元撰。 明刊本。 《湖海楼丛书》本。 《归云别集》本。
《论语商》二卷
 明刘宗周撰。 《四库》依抄本录。 《刘子全书》本。
《四书留书》四卷
 明章世纯撰。 原刊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