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初,任合州石照县丞日所上。
  △《参寥集》十二卷
  右皇朝僧道潜,自号参寥子。与苏子瞻、秦少游为诗友。其诗清丽,不类浮屠语,世称其《东园》、《赠歌者》两绝句,馀多类此。
  △《希白诗》三卷
  右皇朝僧希白撰。张逸序之,曰:“希白能诗,与宋白、梁周翰、张咏而下十数公相友善,其格律不减齐己”云。
  △《吕献可章奏》二十卷
  右皇朝吕诲字献可。熙宁中,为御史中丞,坐攻王安石,知邓州。司马温公服其知人,讠志其墓,且序其《章奏集》,云:“其草存者二百八十有九,历观古人,有能得其一二者二百八十有九已可载之史籍,在献可,盖不足道也。”
  △《孙莘老奏议》十卷
  右皇朝孙觉字宰老。元丰末,自秘书少监除右谏议大夫。元初,迁给事中,吏部侍郎。莘老素与王介甫善,后为谏官,论新法,遂绝。
  △《范蜀公奏议》二卷
  右皇朝范镇字景仁,成都人。举进士,为礼部第一。仁宗朝知谏院。后言王安石新法不便,乞致仕,归颍昌。元初,诏召不赴。封蜀郡公。年八十一。谥忠文。
  △《河间公奏议》十卷
  右皇朝朱光庭元中为谏官时所论事也。
  △《包孝肃奏议》十卷
  右皇朝包拯字希仁,合淝人。天圣五年进士。为御史中丞,知开封府。为人刚严,闻者皆惮之。
  △《李公择庐山奏议》十七卷
  右皇朝李常字公择。早年读书于庐山。熙宁中,为谏官,论青苗法而罢。元初,为御史中丞。
  ●卷二十
  ◎总集类
  △《李善注文选》六十卷
  右梁昭明太子萧统纂。前有序,具述其所作之意。盖选汉迄梁诸家所著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策秀才文、表、上书、启、弹事、笺、记、书、移檄、难、对问、议论、序、颂、赞、符命、史、论、连珠、铭、箴、诔、哀辞、碑、志、行状、吊、祭文,类辑之为三十卷。窦常谓统着《文选》,以何逊在世,不录其文,盖其人既往,而后其文克定,然所录皆前人作也。唐李善集注析为六十卷。善,高宗时为弘文学士,博学,经史百家,无不备览而无文,时人谓之“书簏”。初为辑注,博引经史,释事而忘其义。书成上进,问其子邕,邕无言。善曰:“非耶?尔当正之。”于是邕更加以义释,解精于五臣。今释事、加义者两存焉。苏子瞻尝读善注而嘉之,故近世复行。
  △《五臣注文选》三十卷
  右唐吕延祚集注。延祚以李善上引经史,不释述作意义,集吕延济、刘良、张诜、吕向、李周翰五人注,延祚不与焉,复为三十卷。开元六年,延祚上之,名曰《五臣注》。
  △《杂文章》一卷
  右孙巨源得之于秘阁。载宋玉等赋颂五十八篇。景迂生元丰甲子以李公择本校正,后有刘大经、曰为、王、李端、唐君益诸公题跋。
  △《文粹》一百卷
  右皇朝姚铉宝臣编。铉,庐州人。太平兴国初进士。文辞敏丽,善书札,藏书至多,颇有异本。累迁两浙漕课使,课吏写书,采唐世文章,分门编类,初为五十卷,后复增广之。为薛映掎其事,夺官,斥连州,卒。后其子以其书上献,诏藏内府,命以一官。
  △《续古今诗苑英华集》十卷
  右唐僧惠净撰。辑梁武帝大同年中《会三教编》至唐刘孝孙《成皋望河》之作,凡一百五十四人,歌诗五百四十八篇。孝孙为之序。
  △《珠英学士集》五卷
  右唐武后朝,诏武三思等修《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预修书者凡四十七人。崔融编集其所赋诗,各题爵里,以官班为次,融为之序。
  △《丽则集》五卷
  右唐李氏撰,不著名。集《文选》以后至唐开元词人诗,凡三百二十首,分门编类。贞元中,郑馀庆为序。
  △《中兴气集》三卷
  右唐高仲武辑至德迄大历中钱起以下二十六人诗,自为序。以天宝叛涣,述作中废;至德中兴,风雅复振,故以名。仍品藻众作,着之于前云。或又题孟彦深纂。
  △《南熏集》三卷
  右唐窦常撰集韩至皎然三十人,约三百六十篇,凡三卷。其序云:“欲勒上中下,则近于褒贬,题一二三,则有等衰,故以《西掖》、《南宫》、《外台》为目,人各系名、系赞。”
  △《本事诗》一卷
  右唐孟撰纂历代词人缘情感事之诗,叙其本事,凡七类。
  △《续本事诗》二卷
  右伪吴处常子撰。未详其人。自有序云:“比览孟初中《本事诗》,辄搜箧中所有,依前题七章,类而编之。”然皆唐人诗也。
  △《断金集》一卷
  右唐令狐楚韩琪与李逢吉酬唱诗什。开成初,裴夷直序之。
  △《汉上题襟集》十卷
  右唐段成式辑其与温庭筠、余知古酬和诗笔笺题。
  △《松陵集》十卷
  右唐皮日休与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