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丛刊续编》及《续古逸丛书》影印本。

  △龟山先生语录四卷後录二卷(宋刊本)

  此亦福建漕治刻本,与《张子语录》行款悉同,後题字亦同。书中“恒”、“桓”、“徵”、“慎”、“敦”减笔。卷末有“正统戊辰仲夏在金谿义塾重装”一行。(卷首有“毛褎之印”、“字奏叔”二朱记。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及《续古逸丛书》影印本。

  △二程全书六十五卷(明刊本)

  此书为二程子门人所记,朱子复次录之,凡记载失真者,皆为刊削,成《遗书》二十五卷。附录《行状》、《墓表》、《年谱》为一卷。又虑或有所遗,复於门人集录者采择成编,得十二卷,题曰《外书》,以别於《遗书》。淳祐间,教授张玘合《经说》、《文集》刊行,号“程氏四书”,犹各自为书也。明天顺间,国子监丞阎子与重刻之。南阳李文达题曰“《二程全书》”。弘治间,监察御史李瀚以旧藏本与阎本属参议康绍宗、佥事彭纲编校,河南知府陈宣刻之,有朱子二跋,及李瀚、彭纲、陈宣序。

  △童蒙训三卷(旧钞本)

  宋吕本中撰。楼昉序。其书历述师友遗闻,多格言至论。宋时重之,其本不一刻。此邑人王嗣贤所录宋本原书。卷末有墨图记四行,其文云:“绍定己丑,郡守眉山李■〈直上土下〉得此本於详刑使者东莱吕公祖烈,因锓木於玉山堂,以惠後学。”案:嗣贤,工书法,喜钞录古书,陈见复先生弟子。(卷末有“生於虞山”、“嗣贤”二朱记。)

  △近思录集解十四卷(宋刊本)

  宋朱子、吕成公同辑。建安叶采注。前有淳熙乙未朱子原序及淳熙三年成公题辞,又淳祐戊申叶采序,淳祐十二年叶采《进书表》。全书共六百二十二条,每卷记若干条。每半叶八行,行十八字。双行夹注,每行十八字。鱼尾注大、小字数。“惇”字阙笔,即淳祐时刻本也。

  △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明刊本)

  门人汇辑。与朱子《问答语》各录成编。咸淳间,导江黎氏靖德合《池录》、《饶录》、《饶後录》、《建录》、《建别录》、《蜀类》、《徽续类》,考其同异,削其舛讹,分为二十六门,序而刻置郡斋。此明人翻雕本,一遵宋刻之旧。

  △朱子成书十卷(元刊本)

  题:“庐陵後学黄瑞节附录。”案:瑞节,字观乐,元时以荐授泰和州学正,未赴。为学得朱门传授,辑朱子书在《四书》外者共十种。曰《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正蒙诸解》、《易学启蒙》、《家礼校正》、《律吕新书》、《皇极经世指要》、《周易参同契解》、《校正阴符经》,每种为一卷。前有大德乙巳庐陵刘将孙序,目录後有墨图记曰:“至正元年辛巳日新书堂刊行。”

  △丽泽论说集录十卷(宋刊本)

  此吕成公门人集录其师之《经说》及《史说》、《杂说》,弟祖俭裒辑成编,从子乔年复附益此比以刻之,有後跋。《诗说》独曰《拾遗》,异於他《经说》者,以有《读诗记》故也。《杂说》多讲学语。成公学本程子,论说醇正,体用兼备,故朱子引之同纂《近思录》,虽门人所辑《语类》中间有不足於伯恭之语,乃当时效同志相规之义,原非屏斥之谓不得预於斯道也。不解《宋史道学传》何以遗之。其《诗说》一种,与《读诗记》体例稍异。《读诗记》专释《诗》,此则开示後人读《诗》之法,或证以史事,或抒其心得,多体会真切处。如《说兔罝》,谓後世甯戚饭牛、买臣负薪不足以容己,是齐与汉之风化小;若文王之时,《兔罝》之人,虽皆有才,而当其施於中逵,施於中林,雍容閒暇,自忘其才可为公侯之用,则《周南》风化之大可知。《说硕鼠》,谓“我将去之”,将者,欲去,其实不去。譬之以鼠,怨愤极矣,犹且不忍去,所以见忠爱之深。《说天作高山》,谓“彼徂矣岐”三句,是一诗要处。後世因物思人,如岘山之类,以为人既亡,所存惟陈迹;古人则异是,文王虽往,而其坦夷可行之道,与山俱存而未亡,子孙保之足矣。略举数条,可知其以意逆志之概。是本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板心有字数。其“匡”、“贞”、“恒”、“慎”、“完”、“徵”字,皆有减笔,犹吕氏原刻本也。(卷中有“徐恪公肃图籍”朱记。)

  △木钟集十一卷(明刊本)

  宋陈埴撰并序。是书虽名集,而实为语录,故取攻木撞钟之义。久无传本,明弘治间,邓淮为温州守,得旧本,刻置郡斋以行。卷首有“牧翁蒙叟”、“璜川吴氏收藏”二朱记。)

  △大学衍义四十三卷(宋刊本)

  宋真德秀撰。前列自序及《进书表》,又《尚书省劄子》,又中书门下省时政记房《申状》,状末题:“端平先年拾月日翰林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兼侍读真德秀状。”以下为目录。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匡”、“惇”字阙笔。“桓”作“亘”。(卷末有“锡山治本堂图书”、“汲古主人毛氏”、“子晋民”诸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