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云杭本者一一吻合,疑即祥符杭本,朱子所云监本是也。前李《序》有结衔云:“门人朝议郎行尚书屯田员外郎史馆修撰上柱国赐绯鱼袋李汉编。”方崧卿谓蜀本亦同,後有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後吕夏卿後序二篇,其《遗文》一卷则无之。每半叶十五行。每卷前俱载题目,其字句异处,与朱子《考异》所云“或作”者合,而《考异》所载尚未全。如《石鼎联句诗序》“自衡山来”,“山”下注“蔡作‘岳’”:“长颈而高结”,注“介甫本无‘高’字”:“子为我书吾句”下,注“蔡无‘吾句’二字”:“诗旨有似讥喜诗”下,注“介甫作‘思喜’”;“思益苦”,“思”下注“旧本‘吟’”:“刘把笔吾诗”云云下,注“蔡本云刘进士把笔则又高吟联诗”云云。又“似无足”,“似”下注“蔡作‘惊’”;“植此傍路坑”,“傍”下注“王作‘过’”:“徒示坚重性”,“重”下注“一作‘贞’”:“全胜瑚琏贵”,“胜”下注“旧本‘服’”。此皆可备参覈。而未及举者,其馀尚多不胜数也。篇次与《考异》本同,惟《赠河阳李大夫》、《苦寒歌》二首列正集第七卷末,不入外集中,为稍异耳。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元刊本)

  题:“晦菴朱先生考异、留耕王先生音释。”有李汉序及朱子、王伯大序,此王氏重编朱子《韩文考异》本,将考异散入集中各句下。曾刻南剑州。其音释原附各篇末,此亦散入各句,乃元时书肆本,非王氏之旧矣。惟较明朱氏所刻误脱尚少。旧为黄丈琴六藏本。(卷首有“林鸿之印”、“黄琴六读书记”二朱记。)

  △韩文正宗二卷(明刊本)

  是书无编辑姓氏。前有序,亦不题名。全书用真氏《文章正宗》中韩文七十五篇,附以吕氏《关键》、谢氏《轨范》、楼氏《真宝》、虞氏《文选》中十有三篇,为真氏所未及者。篇有圈点、评论,极为详明。盖元明时家塾课本尚知宗仰昌黎也。卷末有墨图记云“庚寅年季夏月安正堂新刊行”。(卷首有“雅尔哈善”朱记。)

  △五百家注音辨唐柳先生文集十一卷(宋刊残本)

  宋魏仲举编。原书四十五卷,今存第十六卷至二十一、第三十七卷至四十一卷。中有《旧注》、《集注》、《补注》,曰章、曰孙、曰韩、曰童、曰汪、曰黄、曰刘,而皆不著其名。每半叶十行,每行大字十八、小字廿三。“贞”、“徵”、“恒”字皆有减笔。楮印甚精。旧为吴中文氏藏书。(每卷首有“文伯仁德承章”、“梅花谿李氏重父家藏”二朱记。)

  △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四十三卷别集二卷外集二卷附录一卷(元刊本)

  题:“宋南城童宗说注释,新安张敦颐音辨,雲间潘纬音义。”有刘禹锡序及陆之渊《音义序》,书中注文,各标“童云”、“张云”、“潘云”以别之。其本集、外集合而为一,亦非刘梦得原编之旧矣。旧为严氏藏本,卷末题云:“康熙岁次壬戌秋八月二十有三日戊戌严虞惇阅记。”(卷首有“严虞惇印”、“正学图书”、“凤山草堂”诸朱记。)

  △刘梦得文集四卷(宋刊残本)

  唐刘禹锡撰。原书三十卷,今存第一卷至四卷。款式与《刘文房集》同。惟《文房集》题低六格,此低四格。四卷末,亦有“翰林国史院官书”钤记。

  △刘梦得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旧钞本)

  题:“正议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赠兵部尚书刘禹锡撰。”旧为士礼居藏本,黄荛圃氏以宋刻残本及张訒菴藏旧钞本校过。案:《文集》三十卷,明时有刻本,《外集》流传甚少,旧钞犹出自宋刻也。

  △吕和叔文集十卷(旧钞本)

  题:“朝议郎使持节衡州诸军事守衡州刺史上骑都尉赐绯鱼袋吕温撰。”述古堂蓝丝阑钞本。左线外有“钱遵王述古堂藏书”八字,其中六、七两卷,实冯已苍所未见者。世传冯本皆阙。观《敏求记》题语,知是本犹钞自绛雲也。
  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本。

  △张司业诗集八卷(旧钞本)

  题:“秘书郎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张籍撰,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张洎编次。”有序。陈氏《书录》云:“张洎所编者名《木铎集》,十二卷。近汤中以诸本校定为八卷,序而刻於平江,此即钞自汤本也。”旧为孙潜夫藏书,有手跋曰:“此本钞得久矣,己丑十二月,因用钱宗伯家原本读一过,其引别书参入者,系宗伯手笔云。又用一钞本勘定,其本分三卷,五言今体上,七言今体中,乐府为下,盖近人分体本也。比此本少二十馀首,字句颇有可参者,亦藏宗伯处。”

  △皇甫持正集六卷(旧钞本)

  唐皇甫湜撰。茧纸钞本。以钱遵王藏本校过,世传毛刻本多脱讹,如《东还赋》“尼父聘兮蔡陈”,一下脱去“困身於王者,一固穷兮,圣人思九州之博大,胡自陷於”二十一字;《送邱孺赴举序》“一人不知子也”句下,脱去“他人知子,一门不容子也”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