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等县。彼处民多业蚕。以其不便于种植。乃于中元冬至两节。前后相率而为火葬之举。其发冢开棺而后烧尸者。谓之明葬。其发冢烧棺而不见尸者。谓之暗葬。举先人之遗骸而付之一炬。火初发。则柩之中呜咽有声。火既息。则骨既煨烬。尸亦灰飞。闲有年久尸僵者。乃以斧斤支解之。仍复投诸烈焰。伤心惨目。所不忍言。而为之后者。方且延僧众。召亲朋。饮燕欢呼。金钱挥霍。绅民劝之而不顾。官长禁之而不悛。深惑于火葬速发之说。而谓行此可以获福也。冥愚荒诞。举国若狂。实是风俗人心之患。况由嘉属而推之他府。由浙江推之他省。渐染效尤。其贻害伊于胡底。查例载子孙于祖父母父母坟墓烧棺椁者。杖一百徒三年。烧尸者绞。又载于他人坟墓烧尸者。杖一百徒三年。若缌麻以上尊长。杖一百流二千里。定例本为严密。但乡愚无知。不谙例禁。而地方等官又以为不急之务。玩忽纵之。遂致积久盛行。酿成浇俗。若不严行申禁。诚恐顽梗乡民。罔知悛改。可否请  旨饬下各直省督抚通饬所属各州县。晓谕严惩。并责令绅耆地役人等。分段访查。多方劝谕。如有仍前火葬者。无论父母尊长以及卑幼他人。均即报明按律治罪。至实在无力殡葬。查各省州县中。向俱置有义冢。兵燹之后。废弛尤多。每经绅富等捐建公阡。应由地方官再查各乡中抛荒绝产。添设义茔。听其报明附葬。其有不愿附葬者。有地则谕以及时安厝。无地则权宜检骨坎埋。均不准私行火化。以挽浇俗而励孝思。再臣查嘉兴府各属。更有一种刁恶棍徒往往遇有葬事。纠约无赖多人。攘取物件。讹索阻挠。致令贫富善良。皆以葬亲为难事。而停阁暴露。莫可如何。此等阻葬刁风。尤为地方之累。相应请  旨一并饬令地方州县官严示。查获重惩。俾乡邑良民。得以及时茔葬。似亦教孝施仁之一助。臣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乞  圣鉴。

  宣化府义冢记  
查揆

沈西雍太守以经学为政。凡所修举。必蕲合于古。有非寻常吏师能通其意者。道光十年春。权宣化事。甫三月。州县胥乐其为治。郡之废坠。汲汲求复其旧。惜其暂而未得大见所欲为也。府城东郭外。故有义冢。岁久不可考。太守悯焉。乃捐俸钱。别买地于城东七里台。为亩十。而属教谕余珽董其役。地既开广。席畚锸灰钉之属。无不具尽。其地计薶瘗者无算。可久而不废矣。乃述其事于其乡人查揆。俾文之以记年月。揆按敛埋之政。见于史传者伙矣。然或以系瘐毙。或以寡无告。或以荒凶兵革道殣战死。皆一时一事。非有定制。至宋始着令。贫无葬地者。许以官地瘗。后乃有漏泽园。则郡县皆行之矣。今太守亦犹乎世俗吏所为乎。抑蕲合乎古之所为乎。月令孟春掩骼埋胔。许郑皆以为兼鸟兽之骨。人固至重矣。而必煦煦及于禽兽。窃以为仁政之大。未必然也。是非湛深于经。而精求其用意。不能通也。古之儒者。通天地。明阴阳。以为政事之本。洎流弊所极。竞言祥图谶。于是经学衰。而治术亦疏矣。按月令明堂言阴阳者。郑氏于掩骼埋胔。谓为死气逆生也。吕氏览高诱谓顺木德而尚仁恩。此则经之所为仁政。已异乎史。又何疑于许郑耶。先儒董仲舒刘向父子等。其论政必辨五行阴阳。由此以通天人之奥。得治化之原。使死气郁蒸。以逆方生之气。则水旱凶札疠疫之为害。皆由是以起。然则掩埋之所系为甚大。太守所为蕲合于古者乎。易泰为正月卦。象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夫天地之道。阴阳之道也。天地之宜。阴阳之宜也。天子财成辅相于上。三公宰相寅亮燮理于下。士大夫以学问政事赞毗于一时一事。使寒暑不忒。四时和平。胥是道也。其事则备箸于月令。如掩薶其一耳。而孔颖达援大司徒及职方贡物之宜。已未合乎扶阳抑阴之本旨。至伪子夏传乃以结网罟作耒耜当之。以是为财成辅相可乎。宣化府为苦寒地。山谷幽阻。水泽冱冽。其严凝亭毒。足以遏阳和。召阴眚。况暴露者又从而酝酿之。是固太守宜加意者矣。徒曰慈爱恻隐而已。则凡为吏者优为之也。太守穷经而善于其政。故揭太守之意。而记之如此。

 
卷七十一 礼政十一服制上

  服说      
杨绍文

丧服之制。有亲有尊。又有降有从有报。亲也者。自吾之所生以及吾之所自生者也。尊也者。自吾之所贵以及吾贵之所贵者也。降也者。本吾之所尊所亲而有所受者也。非吾之所尊所亲。而从吾之所尊所亲服之者。从服也。吾为人之所尊。为人之所亲。人既亲吾而尊吾。于是以服吾之服服之者。报服也。夫吾之所亲吾之所尊而于是服焉。情也。何为而有降也从也报也。圣人盖知后世之必有疏其亲离其尊者矣。故立之法焉。使后人知吾之所尊所亲者之所尊亲。尚不可忽如此也。益以见吾之所尊所亲者之不可忽也。使知吾之所尊所亲犹有所屈如此也。益以见我所受于所尊所亲者之不容不伸也。使知亲吾尊吾者之不忍薄如此也。益以见吾之所尊所亲之不忍不厚也。且夫圣人亦知哀出于心。非可以法求矣。然而必为是法者。圣人不得已之情也。后世之人之不免于疏其亲离其尊者。圣人之所不能禁也。不能禁而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