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二万五千人。亦足以制贼。第约二万五千人之饟。再加以杂支各项。每月必需银十五万两。乃可不至短绌。此项银两。应请 饬下两江督臣马新贻。于厘金项下按月抽拨委解。不准短少。至刘铭传到黔之后。凡川楚援黔之兵。均归调遣。以一事权。如此。则将帅得人。士马得力。先清教匪而后及于苗匪。臣料黔事不过一。年必可奏效。臣黔人也。非敢有私于黔。亦以黔省阖境生灵。荡然将尽。不一援手。必至靡有孑遗。且黔事去而川楚受无穷之害。川楚受害而天下亦将骚动。灾近剥肤。忧心如炙。是以不揣冒昧。不敢不沥陈于  圣主之前者也。抑臣犹有说者。剿办陕甘滇黔之贼。均利用剿。惟陕甘回匪。则兼用防。然防陕境而剿甘境。则防亦在剿之后。是剿诚为目前用兵定局。然陕甘之回。黔之苗。皆有巢穴可归。有部落可附。惟滇匪与黔教。无一定之巢。无种类之聚。到处裹胁。到处剽掠。情同发捻。臣愚以为办理甘回黔苗之法。剿之外仍须善用抚。非抚不足以穷剿之变。非抚亦不足以收剿之功。特所谓抚者。须彼来就抚。不可我先注意于抚。若先注意于抚。而滇之回屡抚而屡叛。甘之回今日抚而明日叛。甚至有即抚而即叛者。前事具在。不可不鉴也。至于滇之回。黔之教。其攻据城池依附山寨也似发逆。即可以制发逆之法制之。四路进攻。随遇随剿。则彼之伎俩立穷。其走而不守四处焚掠也似捻逆。即可以制捻匪之法制之。分兵兜剿。不令休息。则彼之伎俩亦穷。且捻匪有马可以驰骤。故其收功必先围而后剿。滇回黔教其地利不宜于马。其人情不善乘马。以步贼而仿流贼之意。其围剿也更易。此又宜并力于剿。但能节节稳进。多出侦探。四面设伏。则彼无巢可归。无种可聚。数败之后。无所逃命。直可以聚而歼之。又不可以抚而留余患。且以懈我军心。此固在办事各大臣督抚等临事酌宜。未能一一预为定局矣。

臣知识浅陋。深幸军事粗定。兵饟皆可腾挪。惟陕甘滇黔之事。上廑 宸衷。而黔事尤糜烂破败。至于不可救药。诚恐将来溃决四出。又将贻祸无穷。用特贡其一得之愚。敬献刍荛。以冀仰助 高深于万一。是否有当。谨恭折冒昧具奏。伏乞  圣鉴训示施行。

  议滇    
金安清

滇患自林文忠经画。迄今二十年矣。每变愈下。今且俨然化外。民贼不分。几无措手之地。为今日治滇计。两策以蔽之。曰用滇饷。练滇兵。则滇寇自灭。革回习。泯回名。则回患自消而已。夫滇非不毛之土也。 国初奠定以来。悯其边远。薄赋轻徭。故定为各省协拨。二百年来。习故蹈常。遂为永例。而不知自食其力。当咸丰初年。大农告匮。筹拨无方。湖南北两省。首倡因地为粮之法。苏浙西皖继之。故能力除发捻两大憝。使犹仰给部拨。其糜烂早与滇黔等矣。东豫陕甘不能仿效。故受祸亦剧。此明效之显然者。滇中物产甚丰。为铜为铅为盐为煤为药料为玉石。承平时。商贾之入滇出滇者。盈千累万。迤西近接外番。贸易尤盛。铜则生生不穷。盐亦出井即是。且本省产米。尚余于本省之民食。非贵州之贫瘠可比。今如酌筹铜本盐本。官为经营。百货之出入。道路梗阻者。即以兵护货。转运至川滇连界处所。仿古人回易互市榷场之法。招徕各省商民入川。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则取其盈余。即为滇饷。至滇中兵勇。但知有米可食。不计格外之银钱。是较各省已大为不同。使能广兴屯田。随处开垦。一县之粮。足供一县之饷。更可不烦转输矣。滇回虽悍。究亦无大伎能。特以山险路丛。客兵多所未便。而夷练土练。均为可用。祗须有客兵大枝严督于后。峻其诛赏。以滇攻滇。自可奏效。如洋枪洋药落地开花之类。贼中断乎无有。但轰洗一二处。声威克振。必可所向披靡。计通省十四府。其省城迤东迤南之广南开化曲靖澄江临安普洱六府。皆可置为缓图。当以服通东川为筹饷练勇专力进兵之地。而由省城西北道。直攻大理永昌丽江顺宁四府。为灭回之穴。其楚雄向有盐井。饷所自出。亦应首图。临江一府。绅民与回为难。应即责令捍护楚雄。给以兵费。则事专心齐。不分官兵之力。我苟于川滇接壤。将民力强悍手足趫健者。募练勇万人。兼调四川土司屯练为辅。而以客兵劲旅洋枪精队三五千人以督统之。用亲兵制新勇。即以新勇制滇练。步步为营。得尺得寸。而重立赏格。准各处义民自行投效。分攻迤西各城。能得一地交官者。高秩厚赏。皆所不吝。而仍先酌予以现粮一次。免其枵腹从事。胜则我收其地。败则彼戕其人。我之大兵。仍无丝粟损也。而闲出奇兵。佐以洋中火。疾趋密击。一大创之。兵不出则已。出则奇捷。逆回未遇精兵。定必亡魂丧胆。迤西果能荡定。则迤南迤东。皆可不烦兵力。慑服恐后矣。惟回众不易全诛。即汉匪亦所在多有。今既大张挞伐。断不可轻易纳降。即其悔罪输诚。必先令其自去回民名目。衣冠服食。皆遵汉俗。与汉民互通婚姻。铲除清真寺。其一切经卷。皆行焚毁。不得再有掌教之人。方准其免死入籍。收复一处。即照此办理一处。将来全省肃清。不必大用诛夷。而自可无一回之。盖林文忠所谓但分良莠不分汉回八字其论自正。其意自平。

但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