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所言。将见亩获倍收。屡丰有庆。而其河之大干。即为运道所经。又近自湖郡之东运河。而远及于徒阳运河。靡不熟计利便。借箸而筹。佐耕通漕。有兼义焉。其善三也。往黄梅帅中丞抚浙。适霖潦为患。凌子上书当事。多采用其言。惜经费未充。大功中辍。予以梼昧。洊奉  恩纶。涉历数省。所至未尝不以劭农殖谷为先务。曩持节吴门。席未暖而移去。于民事之亟。未暇远图。至今耿念无已。犹忆官关中日。汉唐灵轵龙门诸渠。其流风遗。犹可想见。尝为量宜疏筑。颇箸丰殖之效。今者节制两粤。其于三江之条贯。灵海之归墟。及诸山源泽汇之脉络。方且朝夕考求。期与闾阎兴利而除疚。是以读凌子之书。尤服其用心之勤。爱重不能释手。传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吾于凌子见之矣。爰不辞而为之序。

  重浚三十六溇港议 
徐有珂

浙西杭嘉湖之地。众流交汇。万壑争趋。喧豗奔腾。诚海隅泽国也。然西南山阻。东巩海塘。数百里闲。水无所泄。泄之者。区区吴淞一口而已。而又甚远。中闲所藉以潴水者。则惟太湖。而杭嘉湖众水之趋太湖也。必吞吐于乌程之三十六溇。若咽喉然。溇西起小梅。东尽胡溇。皆在浙境。口皆北向。鳞排栉比。四十余里。地势颇高。向时深阔。冬令积水不涸。今则涸矣。其南有横河一道贯其端。河面阔十丈至二十余丈不等。杭嘉湖众水之趋湖也。必穿此而出溇口。今亦淤矣。窃按平地。湖郡低于杭嘉。而测其河底。则湖郡之三十六溇。高于杭之五陵头塘栖等处。及嘉之石门乌镇等处。并高于归安之菱湖等处。每遇冬令。溇口已涸。而彼处犹水深丈余也。然则欲令河底南高北下。易于泻水。必重浚溇港。加深寻丈矣。同治戊辰己巳。官浚深不及尺。长不及溇港三之一。如不重浚加深。则当霉雨连朝。山水奔腾壅决。不得入湖。如食遇噎。反涌横吐。无所不至。而圩田坏矣。且杭嘉湖三郡之水。而扼于三十六溇咽喉之地。使之倒灌溃溢。庐舍陆沈。禾麦糜烂。其害民也甚大。既大害于民矣。而犹复惮于兴作。或曰特绌于经费则何不取诸民。曰恐扰民耳。即不扰民而仍恐病民耳。夫以开河筹费。病民。与坐视沈溺病民。其病孰轻孰重邪。用就所见私议若干条。以备采择。

一立水则。杭嘉湖之水。不达钱塘江。悉于吴淞口入海。而必由三十六溇下太湖以趋吴淞。其它旁窦歧出。仍在腹内。且纡远不通。则他处之深。徒为养痈。而溇口之浅。终如扼吭矣。试饬杭嘉湖境内。同限某日某刻测定水则。凡遇桥梁石柱平水处。横泐一画。由此下测得水若干尺。即可知南北河身之高下矣。而三十六溇之浅处见矣。大约此后须加深六尺。乃与境内深处平也。桥柱由下而上。部尺一尺为一则。横泐十画。遇水旱勘灾。亦有定准。水至某则。官民灼然其。远近即可比例。是水则之立。本前人成法。大有益于农政者。

一估土方。部丈纵横一丈为一方而深有不同。假令以每方开深六尺为率。增减照此乘除可也。三十六溇。自康熙四十七年雍正八年乾隆八年俱有工程。今无可稽。惟道光九年开浚。在官虽无旧案可查。而民闲记载。尚有刊本。计各溇估土十六万二百二十八方。横河王母来桥至下往桥。估土九万八千五百九十二方。各溇又有丈尺段落。以今淤浅度之。有增无减。即以旧额核算。开深二十六万方之土。以为受水之地。又增二十六万方之土于圩岸之上。以御水溢。即遇水涝。何患其泄之不速。何患其溢之不可御。不然。如今己巳年之水。何以滨湖田圩俱不沉没。而他处皆以倒灌坏也。

一权民力。精壮农夫。竭一日之力。早作晚息。四人可开一方。其上岸卸土。自四丈起至十丈止。以七丈为率。包工每方须给制钱八百文。器具归民自备。官可省事。民亦乐从。三十六溇河底土性尚松。不致困悴。筑坝戽水。亦以包工为程。但须教以用夹坝。否则风挟水力。无不溃者。今己巳年官开。深止鲁般尺一尺。给制钱一百四十文。戽水在内。无怪其无益也。且方数实核不过三万方而止耳。其能通畅乎。

一乘天时。十月纳租事毕。十一月筑坝动工。正月告竣。至二月又有事于耕矣。三十六溇蚕桑极盛之地。二月桑枝放茁。必不能兴大役也。今己巳年官开。在三月。适逢春雨连绵。竭从事。而民亦奔走不暇矣。

一申官禁。凡渔簖芦墩。大碍水道。亟须铲除净尽。不得籍口纳税。任其阻挠。且荡税甚微。除之可耳。三十六溇有居民处。原无芦苇。其曲折支流。自寇乱后已多淤塞。丛生杂草。小民贪利。或帮为地。或放芦墩。故陈溇以东至胡溇。各港难通舟楫。即横河一道。自胜堂桥至下往桥。水涸亦无舟路。当水盛时。河身仅五之一。余皆芦苇交错矣。溇口向有闸板。沿北宋故制。数百年来至道光九年闸板齐备。由官启闭。额设闸夫。属大钱巡司专管。夫役口粮。系乾隆闲民捐。此项今无存矣。己巳之开。芦苇依然。闸亦不设。故无益也。

一筹工费。查江苏开河。近年如刘河白茆。俱系借帑摊征。此摊于田者也。若湖郡则不宜摊于田而宜摊于丝。其不宜摊于田何也。田有正赋。寇乱之后。田未尽垦。履亩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