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设法另筹经费。或每岁仍请酌留盐饷若干。稍能岁修充足。海塘自可改观。而官民均受其福矣。

  建复浙海东中两防石塘记
戴盘

海塘之筑堤也。始于唐开元九年。前此已有筑者。无可稽考。大抵所筑皆土塘草塘。以后造木柜石囤。塞其要处。所谓石囤者。皆以碎石为之。非石为堤也。海宁之有石塘。自我 朝始。创始于康熙。改建于雍正。告成于乾隆。而鱼鳞塘之名。遂为一定不易之制。前代修筑。必俟海啸潮溢。冲溃塘堤。始行补救。我 朝轸念民生。巨工屡举。一切制度。积久大备。并定岁修章程。以为一劳永逸之计。考之志书。海塘自仁和望江门外。至海宁尖山前。则东西两防。后添设中防。移台州通判改为同知。驻于翁汛。遂有三防。共建有石塘一万九千余丈。海宁地居滨海。潮汐往来。惟恃一带石塘。堤防捍御。诚百世之利也。道光年闲。因修筑工程浩大。   特命廷臣驻工督办。阅两载而工竣。建修石塘一千七百余丈。自此以后。随损随修。遂得晏然无事。迨咸丰三年军兴来。岁修银移作军需之用。不遑兼顾塘工。而海塘遂失修焉。庚申遭兵燹。至甲子收复。而石塘之倒塌者。多至数千百丈。大府忧之。虑海水之泛滥而旁溢也。奏请兴办。先筑海宁之绕城石塘三百余丈。以城中居民。疏入。 朝廷命督臣吴公来浙。会同抚臣马公勘估。勘明三防石塘缺口四千五百余丈。应行建复。以外拗裂石塘二千二百余丈。亦须拆修。   皇上允疆吏之请。遂于同治五年开工。次第兴办。始办西防石塘。继办中防石塘。共一千六百六十丈有奇。然此皆塘后之工。而非临水之工也。塘后之工。用力易而成功速。临水之工。用力难而成功迟。历来办工筑堤。皆于塘身后开槽施工。今因缺口处处均须联络。不得不办临水之工。开槽须先筑子塘。塘成戽水。事半功倍。此一难也。沙随潮至。潮退沙淤。挑净方能动工。此又一难也。每年春夏秋有三大汛。时逢潮水旺盛。难以施工。每月亦有两汛。小汛日。工作尚有三四时。大汛日。工作止有一两时。钉桩安砌。俱有定价。匠役人夫。因工价所得者少。退缩不前。此又一难也。余督办翁戴镇念尖五汛工程。皆东中防临水之工。翁戴二汛为尤难。翁汛塘身低而蓄水不能露底。戴汛沙性坚而钉桩不能如式。则又于三难之外有此二难。此人所共知其难畏其难。而不愿趋事赴功者也。余自十年秋七月来海宁驻工。督办戴镇二汛石塘。以为必迟之久而后成。迟之又久而后成。乃时历二载。竟能告竣。余之始愿实不及此。迨办翁尖二汛。并续办念汛东西两段石塘。各夫役均能踊跃急公。余奔驰塘堤。无闲始终。夏不得避暑热。冬不得避风寒。督率在工各员。黾勉从事。不敢告劳。俾临水石塘要工二千六百余丈。一律完竣。计自兴工以迄于成。甫经五载。不可谓不速矣。此皆仰赖海若佑顺。上下相与有成。余何敢居功焉。夫工程之迟速。视乎天时地利人工。非三者俱备不可。天时宜多晴而少阴也。地利宜落水而见底也。人工宜克勤而无怠也。化难为易。转迟为速。天为之地为之亦人为之耳。是为记。

  改建东中防石埽二坦记       
戴盘

坦水所以保护塘身之本根也。自康熙五十九年。始筑坦水。历雍正乾隆两朝。递有增加。坦水之制。前用碎石铺砌。有多至三四五层者。后改用条石一二三层不等。所谓条石坦水是也。而其中亦有用块石者。盖面不加条石。是为块石坦水。咸丰兵燹后。岁久失修。各汛所有坦水。大半无存。此塘桩日形敧斜。石塘之所以倒塌。而无坦水以保护之故至此。旧办石坦。有头二坦之分。每丈工料银。头坦二十八两有奇。二坦三十七两有奇。同治三年收复省城以来。百物腾贵。塘上需用工料。照旧价几及倍之。厅员遂有改建埽坦之议。可以省事。可以节用。建办易而修理亦易。大府许以为可。遂定制度。计工用。高至一丈。底宽二丈四尺。面宽二丈。无分一层两层。用柴用木用草。均有定数。前保护塘基。有石坦而无柴坦。今则以柴为之。于是石埽二坦。并行不悖焉。余督办戴镇二汛石塘。有石坦。有埽坦。石坦仍照旧制。皆双坦而无单坦。埽坦悉照新章办理。然此皆新建石塘之坦水。而非旧存石塘之坦水也。余未到工以前。戴镇汛前办埽坦。为数不少。石坦亦办至数千丈之多。承办之人。经理未善。经费不能节省。幸赖巡抚杨公任。改檄贤员妥为办理。遂得与余督办之石埽二坦一同竣事。数年来。仍赖余石塘等工。留存保固银两。以资挹注。至今各坦均能安堵无恙。余又接办翁尖二汛并念汛东西两头工程。亦有石埽坦之别。石坦皆用块石为之。则又与条石不同。两防五汛。共办条块石坦四千余丈。埽坦二千余丈。内埽坦改为埽工者一百余丈。现石塘大工虽未告成。而坦水已一律完竣。其尖汛有未做坦水者。皆属可缓之工。自今以往。坦水整齐。石塘根基。无不坚实。以后防斯汛者。如能随时修理。遇事讲求。夫亦可永言保之矣。惟石坦护塘根。由来已久。今有改作埽坦之处。究一时权宜之计。窃愿因时制宜。相度地势。于潮水顶冲地方。或以柴坦加为柴埽。尤不能不望于后之服官海防者也。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