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一匪。即托为好生之说。百端开脱。曲法保全。至良民之株连拖累。颠沛流离。乃漠然不以少动于心。官箴之弛。习尚之偷。此最其不可解者。必去此三反。始可与言吏治。

勤能补拙。俭可养廉。二者各相济而交相成。勤以任事。则神不外驰。而世俗之纷华。莫能相扰矣。俭以持身。则心常澹定。而暇逸之征逐。非所矣。惟勤然后可俭。惟俭然后能勤。上者充之可以有为。次者循之亦不失为有守。按此条语意尚有未尽。盖勤俭二字。亦不外主之以明。行之以诚。否则如俗吏之所为。卤莽纷纭。愈勤愈形其拙。吝啬心计。愈俭愈不能廉。正与首条流獘相同。尤不可以不辨。

便佞机巧。语言足以悦人。使令足以如意。然信之太深。则必受其累而不觉。虽赴机应变。有时不能不用此辈。要须以我用之。而不可以我从之。胡文忠公有言。使贪使诈。终必为贪诈所使。此理确乎不易。知其为贪诈而使之且犹不可。况不知其贪诈而但喜其便佞机巧哉。朴拙木讷。平居若无可取。而缓急可恃。始终不渝。常在此等人。不可不察也。至于以朴讷行其巧诈。世亦多有之。是又在察言观行。静以审之矣。

知府为亲民之官。而其于民也。视州县稍隔。有察吏之责。而其于吏也。视司道稍近。民间词讼。受成于州县。乡里愚民。于州县且不得直。遑敢更冀其它。凡控诉到府。非甚冤抑。必其刁健喜讼者也。意图拖累者也。故上控之案不可以轻提。州县受节制于府。而其上有本道。有两司。有督抚。知府之是非。不能取必于督抚司道。则州县之事之也。不过虚奉以尊。而未必有严惮之存。为知府者。当自处以道。先有以服人之心。尝用手书。交相劝勉。虚衷以接之。积诚以感之。上下一心。即政平而讼理矣。故知府之任。率州县以宣布德化。教养士民。推其心。尽其职。是为知府之鹄。

今天下衙门。无不有陋规。陋规非义也。而相沿日久。习为故常。虽有贤者。莫能禁革。盖亦有不必革者在焉。缘情度义。以权义利之宜。有甚害者。谓有害于人非徒害于己者却之必勿存诡随流俗之见。无甚害者仍之。亦不居裁革陋规之名。常使己得其安。人无所嫉。

天下之獘不胜防。而仆从书役为尤甚。事事而信之。彼固得售其技。事事而疑之。彼又将反其道以相尝。故与相反。则适堕其术中。故为人上者。不可轻喜易怒。不可预存成见。平心静气。惟理之衡。使人无从窥测。则亦无从尝试。日日察獘而獘转深。正坐急于祛蔽。而不能自澄其源耳。

属吏之劣。所当惩也。属吏之苦。亦所当恤也。不惩其劣。无以伸国宪。苏民困。不恤其苦。无以昭公道。协人情。

人能面折吾过。其中必非漫无所见。一日居官。则前后左右。皆私我畏我有求于我之人。虽诱之使言。尚恐不能尽言。若稍露訑訑之色。谁复以直言进者。不闻其过。身之忧也。言莫予违。政之忧也。

  候补二十一则  
何士祁

候补宜随在留心。逢人谘访。省会闻见较广。要在能自得师。勿亟亟于署事补缺。正以候补之久。为能立定脚跟也。宜练习公事

首府。即候补州县之上官。首县。则通省领袖。其人非德量浑厚。必材识超拔。或熟谙公事。或练达人情。苟有一长。即宜请教。帮审案牍。尤为分之所宜。请教首府首县

苟有余暇。即宜读书。先看省志。庶几全局在。事有把握。勿以纸上空谈忽之。至律义精密。例文繁杂。非潜心根究。终难贯通。能加一二年工夫。则公事到手。先有成竹。不特刁徒不能把持。奸胥有所忌惮。即幕友亦必分外留心。受用正未可量也。若不能全部通贯。则名例田宅婚姻钱债盗贼人命殴诉讼诈伪犯奸杂犯断狱诬告诸条。必宜参究。省志律例不可不读

十室有忠信。三人有我师。况省垣为人才荟萃之地。仕途为人才争赴之场。我果先施。必能获益。尹文端公所谓虚心何患同心少。真阅历语也。同寅宜虚衷谘访

唐以九品用人。宋以十科取士。同力共济。何地无才。科甲进士。高自位置。他途进者。依阿从人。此两失也。要之读书人未必皆。成才。不读书人未必皆弃才。爱众亲仁。取长舍短。有志之士。自责之不暇。又何同异之有。不可党同伐异

言语随地宜谨默。何独官廨。而官廨尤为众属耳目之地。放言高论。最易犯。最宜谨。所言不当。不但为识者所鄙。且足取怨招尤。即言之当。而忌者环集矣。官廨言语尤宜谨默

于老成同官处。虚心求访贤友。再加以真知灼见。必有所得。若纷纷推荐者。终难尽信。幕友须平时延访

荐长随者极多。不妨从宽收录先立一簿。书明荐主何人。并详记其住址家属年貌。择其老实稳练者。寓中随时试用。如有过则遣。庶几多中选择。或得指臂之助。然终不可假以事权。是在驾驭有方也。长随宜随时体察

随同谳狱。候补之分。至于面禀上司。斟酌轻重。则自有主之者。越俎代谋。既属非分。且恐先入为主。后难更移。尤不可不慎也。案未讯定不可先禀上司

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