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犯之稿。日或数十件。而行旅来京。言被不报。报而不准者。尤不可胜计。南中会匪。名目繁多。或十家之中。三家从贼。良民偪处其中。心知其非。亦姑且输金钱。备酒食。以供盗贼之求。而买旦夕之安。臣尝细询州县所以讳盗之故。彼亦有难焉者。盖初往跴缉。有拒捕之患。解犯晋省。有抢夺之患。层层勘转。道路数百里。有繁重之患。处处需索。解费数百金。有赔累之患。或报盗而不获。则按限而参之。或上司好粉饰。则目为多事而斥之。不如因循讳饰。反得晏然无事。以是愈酿愈多。盗贼横行。而良民更无安枕之日。臣所谓民间之疾苦。此又其一也。三曰冤狱太多。民气难伸也。臣自署理刑部以来。见京控上控之件。奏结者数十案。咨结者数百案。惟河南知府黄庆安一案。密云防御阿祥一案。皆审系原告得实。水落石出。此外各件。大率皆坐原告以虚诬之罪。而被告者反得脱然无事。其科原告之罪。援引例文。约有数条。或曰申诉不实杖一百。或曰蓦越进京告重事不实发边远军。或曰假以建言为由挟制官府发附近军。或曰挟嫌诬告本管官发烟瘴军。又不敢竟从重办也。则曰怀疑误控。或曰诉出有因。于是有收赎之法。有减等之方。使原告不曲不直。难进难退。庶可免于翻控。而被告则巧为解脱。断不加罪。夫以部民而告官长。诚不可长其刁风矣。若夫告奸吏舞獘。告蠹役诈赃。而谓案案皆诬。其谁信之乎。即平民相告。而谓原告皆曲。被告皆直。又谁信之乎。  圣明在上。必难逃洞鉴矣。臣考定例所载。民人京控。有提取该省案卷来京核对质讯者。有交督抚审办者。有 钦派大臣前往者。近来概交督抚审办。督抚发委首府。从无亲提之事。首府为同寅弥缝。不问事之轻重。一概磨折恫喝。必使原告认诬而后已。风气所趋。各省皆然。一家久讼。十家破产。一家沈冤。百人含痛。往往有纤小之案。累年不结。颠倒黑白。老死囹圄。令人闻之发指者。臣所谓民间之疾苦。此又其一也。此三者。皆目前之急务。其盗贼太众冤狱太多二条。求  皇上申谕外省。严饬督抚。务思所以更张之。其银价太昂一条。必须变通平价之法。臣谨摅管见。另拟银钱并用章程一折。续行入奏。国以民为本。百姓之颠连困苦。苟有纤毫不得上达。皆臣等之咎也。区区微诚。伏乞  圣鉴。

  条陈与民休息疏          
马元瑞

窃臣见军兴以来。各路军营奏报。获一胜仗。则曰斩馘甚多。复一城池。则曰杀贼无算。而贼仍未净尽者。缘民之纷纷从贼也。夫民具有天良。岂甘心从贼。缘职牧民者。驱之从贼也。今欲杜其从贼之路。宜令各省大吏督率地方有司。正本清源。与民休息。臣于应行事宜中。择其最要者四条。为我  皇上敬陈之。一薄赋税以厚民生也。我 朝定赋。轻于前代。即不得已劝捐抽厘。亦非强民以难堪之事。无如经手各员。额外需索。祗知为己营私。不顾为 国敛怨。虽经  皇上多方诰诫。而积习相沿。弗思变计。不知民至今日。其困苦不堪言矣。兵燹之余。流离失业。室家旷废。田土荒芜。而犹以已竭之脂膏。填无底之溪壑。嗷嗷之哀鸿。几无生理。况贼匪之狡诈多端。不惟胁民以威。亦且诱民以利。为民则饥寒莫诉。从贼则衣食有资。愚氓无知。几何不为其惑耶。拟请再行严禁地方各官。不得于正供而外。任意侵渔。为小民开一生路。即为贼匪减一分来源。所谓厚民生以正民德也。一慎讼狱以平民怨也。今之州县。往往自耽安逸。于一切词讼。委诸佐杂。彼既身在局外。岂复出以审详。其贪酷之辈。又贿赂公行。是非颠倒。不知一人号屈。万众寒心。一旦风鹤告警。或至乘机生变。是岂民命之不古哉。叹息愁恨之心蓄于中者久矣。嗣后大小词讼。责令亲身研鞫。无枉无纵。盖欲使天下无叛民。必先使天下无怨民也。一善抚循而使民得所也。国家设亲民之官。所以安民。非所以害民也。乃自军兴以来。派兵车则四邻皆扰。立团练则私橐必盈。无事任疮痍之满前。而不为设法。有事恐饷需之累己。而不为请兵。官之虐民也不一。民之怨官也必深。偶有不逞之徒。一为煽动。往往聚众抗官。酿成巨案。此其咎不尽在民也。嗣后不论完善之地。残破之区。责令悉心筹划。俾小民得所。则上抚字其民。而民。犹背叛其上。有是理哉。一勤晓谕而使民咸劝也。昔黄霸守颍川。选择良吏。宣布诏令。使民咸知上意。遂致教化盛行。盗贼止息。  朝廷旰食宵衣。勤求民瘼。诚能家喻户晓。当无不感激涕零者。乃  皇上之恩纶屡下。而州县多延搁不行。以其无利于己也。上下暌违。情志不通。职此之故。嗣后蠲缓  恩旨。固令迅速刊布。至一切  谕旨之关系民事者。亦俱令剀切晓谕。俾穷乡僻壤。无不共闻。庶民情固结。而贼匪之势日孤矣。以上四条。请  旨饬下各省督抚。洁己率属。实力奉行。其地方有司。破除积习。着有成效者。准破格保荐。不次擢迁。而仍蹈故习。及奉行不力者。予以严参。将风声既树。转移自速。不惟贼氛可以扑灭。而郅治自臻上理矣。臣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乞  皇上圣鉴。

  利农恤商培养元气片光绪五年  
监察御史黄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