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勇补兵。或裁兵留勇。藉此日分防之举。即为将来并省之阶。

此外无论兵勇。如有可裁之处。自当行之以渐。力图撙节。以期减一食之军。即省一艰难之饷。至改胜军以补新额。诚为经久至计。且绿营规制细密。其间分汛地段。挑拔章程。俸薪等差。推补缺项。一成不易。必须周详贯通。方无窒碍。目前猝难定议。且绿营积习。骤难更改。久在  圣鉴之中。而兵饷自有通行例章。边关吃紧处所。若照绿营办法。则恐难资饱腾。若改称练军。比照直隶练军章程。饷数并不能减。其与勇名异实同。而转成常设之标营。永久之经费。窃拟俟两三年后。体察敌军距边远近。各隘缓急。饷源盈歉。内地伏莽。能否渐清。边腹通筹。或尚能再加并省。傥作为额兵。规制既难猝定。即不便屡改。似祗可就目前事务力量。斟酌维持。如有因事变通。随时议奏。较为活便。据广西藩臬两司会同善后局司道核议会详前来。臣等次往复函电熟商。并将图说邮寄参考。意见相同。谨遵  旨先行缕晰覆陈。并将沿边要隘分布重兵驻防处所。绘图贴说。恭呈  御览。其添设镇道等官。建置经费事。及改拨标兵营汛详细章程。暨其余未尽事宜。仍俟陆续陈奏。

  论贵州境插花情形启        
胡林翼

窃以贵州境内地多插花。安顺尤甚。林翼妄不自揣。思欲逐一察清。妥拟章程。彼此移易。归于至当。谨先陈愚管。仰祈训示。如蒙允准。再行缕析绘图陈说。呈恳咨部改拨。以正经界。以便官民。查贵州所谓插花地者。其情形约有三种。如府厅州县治所在此。而所辖壤土。乃隔越他界。或百里而遥。或数百里之外。世谓之插花。即古所谓华离之地也。又如二壤本属一邑。中闲为他境参错。仅有一相连。世亦谓之插花。即古所谓犬牙之地也。又如一之地。插入他境。既断而复续。已续而又绝。延延。至百十里之遥。世亦谓之插花。即古所谓瓯脱之地也。而贵州所以多插花者。其故又有三。贵州之郡县。一因乎明之所。一因于元明之土司。一因于剿抚蛮苗所得之土田。明之所。本以屯田为实壤。而屯田亦有星散四出之地。 国初诸公。徒取其城治相近者。即并为一邑。未暇一一清厘。所以州县地多插花。其獘一也。土司之壤。或承自唐宋。或刱于元明。历世既久。彼此侵夺。本非画一之规。及其献土也。则举其所有而归之于州县。不暇一一为之分析。所以州县又多插花。其獘二也。征讨之法。或用雕剿。则平一姓而兼平数寨之人。招降之利。必联族类。则降一寨而兼降数寨之人。当其创制州县。辄以一时所获田土。归之一邑。所以插花愈多。其獘三也。三者之獘。皆因戡定乱之时。未暇深考。而其流獘乃百出而不穷。姑即獘之切近者言之。插花地有离本治二三百里。而离他治未百里数十里者。民之输将也。不于其近而于其远。期会不时。资斧既竭。远来负米。劳费可矜。士之应试。其獘亦然。命案藉远地而迟延。盗案因交界而推诿。姑无论矣。即寻常词讼。牵连他属者十之四五。辗转关移。百无一应。官之所谓小事即百姓之所谓大事。羁候日久。既无以恤其赀财。证佐不齐。又无以剖其曲直。历数年而不见一官。历数官而不得一审。往往酿成大案。此其不便于民也。肘腋之下。皆他境之民。卧榻之傍。悉他人之地。其所应教诲。应整饬。应修明。应捕逐者。皆远在数百里之外。府厅州县号一为亲民之官。欲其出入可见。咨询易及耳。乃所亲者在远。而所不亲者在近。纵有留心民瘼之良吏。亦限于闻见。而莫可如何。追呼不便。公事掣肘。此其不便于官也。然亦有所甚便者。则刁劣之生监与扰害之棍徒耳。而盗贼为尤甚。盗贼成结党。必于插花之地。纠察之所不及。摘发苦于所难。吏胥以别境为挡塞之词。州县以关移为迁延之计。即有任事之员。遵奉道光二十一年申明   圣训。不分畛域。而平日之耳目不习。即临时之呼应不灵。户口阨塞。非其所知。乡约寨头。非其所辖。则越境捕盗之难也。其狡黠大盗。甚则结交各属吏役。此邑见捕。归于他邑。捏情希脱。贿獘多方。漠不关心者。既涉因循。因以为利者。更虞袒纵。是又公文关移之无益也。凡此各獘。相沿已久。而不敢轻言更张者。则恐吏胥之因缘为奸。更恐州县之肥瘠不定耳。然使官不扰民。自为经理。

就疆域之形便而截长补短。即钱粮之会计而益寡裒多。不更易州县之名。不增减粮赋之数。则民情当必帖然。而吏治实为大便。姑即安顺而论之。安顺领二州三县。而知府及同知通判。皆有分地。是名为五属。实八属也。八属之中。插花无虑数十处。其最多者。又莫如安平镇宁。安平居府城之东少北。镇宁居府城之西。中隔府属及普定。形势本不相连。而此二州县之壤。割裂交错。几无整段。而言之。盖二邑各离而为三。其与安平城治相近者。则为五所及柔东三排。五所者。明代平坝之故地。柔东三排者。明代柔远所东偏之故地也。五所三排。联聚一处。东西相距九十里。南北相距八十里。东北一。接清镇之芦荻哨。西南一。接普定之石板房。为驿道近旁之地。而环其南北者。皆镇宁插花地。此安平之正壤一也。柔西三排在安平之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