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徐士芬。谨遵   钦定授时通考中所载恒升车。仿而为之。将样式送交军机处。进呈   御览。其制。用一长筒。中施机关。以一柱入筒。左提右挈。水即上升。无异得雨。随处移用。运掉轻灵。该侍郎以竹筒易裂。改制铅筒。自于井口试准。奏请备用在案。如能将此式推广行之。较南方水车为便。此又其一法也。

夫古之牧令。他务未遑。必以经理农桑为亟。今则不知农桑为何事。深坐衙署。幕友办公。自享安逸。经时累岁。足绝不至田间。求其讲习农务者。盖百无一人焉。而督抚大吏。奉行具文。遇有除獘兴利之举。瞻顾骇愕。以为事属创始。不可轻动。多方诿谢。饰词阻挠。率以无庸议三字了之。不知课农足食。政治之先务。守土之专责也。不能经理农桑。其人即不可为牧令。史称张堪拜渔阳太守。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民以殷富。考汉渔阳郡地。大约在今白河一带。即近畿地也。古者诸侯封国。画疆自守。天子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则锡以庆。如任其污莱。彼分国而治者。断不能取给邻封。食将安赖。不得谓今昔异势。北方无垦治之术矣。今拟设直隶府县考绩之条。即以田土之垦治与否。严定其殿最。州县之地。大者不过数百里而遥。事权既属。相度易周。就其所治。亲到乡间。熟观地势之高下。水源之浅深。于应行蓄泄事宜。如凿井运车诸法。悉心筹划。确有把握。谕各乡。以修理沟渠。可免旱涝。借资民力。无非为利民之计。照田亩之多少。公平派人。令于农隙之候。晨夕无事。荷锸相从。择里中耆民老于农事者。逐段分董之。官则不时轻骑减从。周巡视。面加慰劳。绝不准吏胥杂于其间。各就各境一律举行。不过年。大局定。其着有成效者。大吏叙其劳绩之次第。立请奖擢。不能。即予罢黜。上以此为第一政。下即以此为第一事。精力所至。土地改观。一劳永逸。辟闲旷为膏腴矣。议者谓小民难与图始。令出而勿从。适滋惊疑。且筹费为难。无费劳民。民将不受。向使不知旱涝为患。民困于无可如何。幸有守土之官。率令修治水道。岁获丰登。民即不为 国计。未有不为己计者。天下事顺民情而为之。其势较易。为民治田。尤顺之顺者也。臣尝见乡间寸地尺土。足资种植。或有勺水可引之处。小民抱瓮往来。不辞劳瘁。况大利所在。民虽至愚。当必欣然乐从。

至于事不能无费。筹费一节。臣亦尝反复深思之矣。邑中有义举。如建立学校修理城濠之类。不得已而劝捐。人咸应之。今为民救饥馑。利田畴。除分亩派人各自出力外。其邑中举行团练者。本有练勇经费。境内无事即遣练丁帮同率作。一举两得。尤易为力。如无练勇之地。妥劝绅富大家。量力捐助。给以奖励。酌量从优。人知为便民之事。揣理度情。费亦易集。且官于直隶者。京仓不足。率属协捐米石。亦系义不容辞。如移而捐之于治田。其效之大小何如哉。圣门冉子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之地。三年可使足民。古人弹丸下邑。岂有巨款可筹。而民何以足。在实心经理而已。各州县果以其供应上司者转而报效 国家。上司为州县留有余之财。责令专办民事。亦何事不办。是故听农田之不治。牧令之罪也。而任牧令之不治农田。大吏之罪也。诚于僚属中察其知水利明地理者。先特举数人以为各邑倡。俾知观感。期在必行。事之成否。祗在耐劳与不耐劳。畏难与不畏难。并非高远不可为者也。我  皇上整饬诸务。百废具兴。当此积储孔亟之候。  圣心之所专注。即政术之所转移。请  旨严谕直隶总督顺天府府尹。统饬州县。以穿渠溉田。实皆其分内所应为之事。务各履勘四境。实力筹办。功有责成。事无退诿。其浚沟若干。开井若干。可资灌溉若干。陆续切实呈报。时奏闻而赏罚随之。大小官吏。晓然于 朝廷贵农重粟。令出惟行。不敢视为  诰诫之虚言。自顾考成。认真经理。但少一枯涸之区。即多一釜锺之入。畿辅地方数千里。民人亿万万。众擎易举。次第报竣。不必招民。而认种者自多。将见岁收数倍。户有盖藏。即念民力况瘁。暂缓升科。而粟米既多。流通无阻。人心绥定。益固金汤。盖驱无数失业游民。尽得从事于农。不独济仓储之匮。亦隐以戢盗贼之风。大吏重任。军务最难。兴田功不犹易于办军务耶。自来时事多艰。乃启非常之业。一番整顿。大利聿兴。将来南漕畅达。积而弥充。亿秭不可数计。则 国家万年之利矣。臣为筹备京仓起见。是否有当。伏乞  皇上圣鉴。

  请饬筹款开井灌田疏        
夏同

窃惟东南多水。西北多旱。地势然也。补救之方。自宜于西北广兴水利。而开井灌田。尤水利之为力易而见效速者。臣曾任顺天学政。伏畿南各属。土地平旷。苦乏水利以资灌溉。惟顺德定州。闲有以井灌田者。询之居民。以昔之官斯土者。力为区画。故至今犹食其利。余则岁之丰凶。悉听诸天。不能以人力稍为挽救。督臣李鸿章任以来。屡次檄饬各府州县。劝民开井。而应者寥寥。固州县官之奉行不力。亦由民间瘠苦。无力及此故也。今  皇上悯念灾区。兼及直隶河间府属。 饬查蠲缓抚恤事宜。待毙之民。胥有更生之庆矣。惟振济者。一时之惠也。水利